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在中国早期文化中是较早被涉及的哲学概念之一。在结绳记事的传说中,就已经涉及"数"的概念及应用了;但是,"数"这一范畴被哲学化、理论化却相对较晚,肇始于《易经》、《道德经》等先秦时期的作品。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承继了这一范畴并且进行了系统的阐发,使得"数"之哲学意味更加浓郁、逻辑性更加缜密。  相似文献   

2.
《史记》《汉书》等古籍所载西汉元光中“河决瓠子”及汉武帝亲临濮阳率众堵决口,是黄河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被称为中国水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有学者甚至把这一事件与大禹治水相提并论。根据古籍记载和学者研究,加之实地勘查,其地望应在今濮阳西南的焦二寨一带,而不是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3.
张玲 《教育艺术》2007,(2):47-47
经是中国文化之根.学做中国入,自读经始,中学生自然也应该读一点经.比如《易经》,它是群经之首,只要方法得当,中学生也能了解其大概.  相似文献   

4.
《易经》是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易经》又是一套符号系统,用卦象来代表具体事物或特定状态,然后借卦象的组合与变化,指涉未来的发展。《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本文仅选取《易经》六十四卦中的"乾""坤"二卦经文,以阮刻《十三经注疏》本《周易正义》为底本,重点选取《尔雅》词义与多个通行注本作简略比对校读,通过观察同义词语变化现象简要总结词语历史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三大饮料之一。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饮茶历史源远流长。明代杰出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饮茶之事。”他认为饮茶始于战国时期。也有人根据汉代王褒《僮约》,认为饮茶始于西汉。而成书于西汉的《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古人在备尝百  相似文献   

6.
他是一位传奇式的文化英雄,小时侯却因家庭经济拮据,断断续续读了不到五年的书,学历栏上只填“识字”二字。就是这位“识字”的老人,主持了中国文化重镇——商务印书馆长达数十年,还曾主持过另一中国文化重镇——东方图书馆。在此期间,他主持出版了适应时代的大量教科书、工具书,翻译出版世界学术名著,整理出版了有价值的古籍,并推出了《万有文库《》大学丛书《》丛书集成》等大型文库。他曾在多所大学任教,经他之手指导的博士、硕士不下百人,有“博士之父”之称。一代文化巨人胡适、朱经农都是他在中国公学的学生。不仅如此,这位“识字”的…  相似文献   

7.
赵振江 《大学生》2012,(Z1):90-91
"荷花开在树枝上"在早期(十五、十六世纪),西班牙想征服中国,可是当时的中国很强大。十九世纪末,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衰落,中国的仁人志士都向西方学习,而西方人对我们的文化丧失了兴趣。我在格拉纳达教书时,该校一度想取消汉语,改成日语,因为他们和日本有经贸往来,和中国没有。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国学西班牙语的人很多,西班牙学汉语的人也开始多了。西班牙至少有四个孔子学院,分别在马德里、巴伦西亚、巴塞罗那、格拉纳达。在加那利群岛还有孔子课堂,就是因为中国现在的国力强大了,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西方对中国文化是很重视的,书店里常见的中国书有《论语》、《道德经》、《易经》,也有唐诗,还有一些小说,比如巴金的《家》,但译者是外国人,因此文章在翻译方面有一些问题,比如小说中写到鸣凤很漂亮,瓜子脸,译成了"葵花籽"。再比如"芙蓉",如果是水芙蓉就是荷花,如果是木芙蓉,它就不是荷花,那是一种树,诗中"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说的是木芙蓉,结果翻译成了"荷花开在树枝上",他不知道还有木本的芙蓉。我在西班牙格拉  相似文献   

8.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  相似文献   

9.
太常郡,《汉书·地理志》中没有记载,但我们勾稽史书,却发现西汉京畿地区确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地方区划。一太常郡及其由来太常,位居西汉九卿之首;太常府是秦汉以来重要的政府部门之一。《汉书·百官表》云:“奉常,秦官,掌宗庙礼仪,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又博士及诸陵县皆属焉……元帝永光元年,分诸陵邑属三辅。”西汉的太常职掌除沿袭秦制负责宗礼仪、选试博士外,汉初又增加了一项重要职事,即管理皇家陵园,统辖各陵县。西汉太常兼管皇家陵墓所在的县邑,这是中国历代王朝独有的制度。太常作为中央官府,兼掌陵县,则具有了一级地方行政权力机构职  相似文献   

10.
<正>《周易》又称《易经》,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思想与智慧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易经》里最常见的四个字是:元、亨、利、贞。这四个字包含了宇宙及人生的奥秘:"元"即开始,"亨"即发展,"利"即收获,"贞"即守成。天地变化的规律如此,为师之道亦然。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论衡》《汉书》是最早记载“倭”的古籍,这三部古籍对“倭”的记载虽然简略。却蕴含着中国古代先民对“倭”的原始理解与认识过程,因此这三部古籍也作为考察“倭”起源的基本文献。通过对这三部基本文献中的“倭”记载。能够得出东汉以前我国先民对“倭”认识上的变迁轨迹,即从刘向父子编校的《山海经》中考证“倭”是成熟于西汉中晚期的抽象地理概念。从王充的《论衡》中考证“倭”是指代“东夷”的抽象族别概念。从班固、班昭的《汉书》中考证“倭”是在历史的基础上略有文学形象的“九夷”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文化论坛》2017,(5):141-141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与学术综述,选题类别集中的文稿尤为优先,竭诚欢迎赐稿支持。  相似文献   

13.
“博士”、“硕士”和“学士”,这些名称经常出现在古籍文献中,不过古代的用法与现在的含义大相径庭,现加以比较之。“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这说明,博士在那时是一种官职,又是一些博古通  相似文献   

14.
说"观"     
被列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仅仅从易经的一个“观”卦中,我们就可以获得许多启示,它教会我们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认识世界,指导我们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15.
苟润龙 《甘肃教育》2009,(15):26-27
《周易》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典籍之一,其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周易古经》,分上下篇;一部分是《周易大传》,共计十篇,又名《十翼》。《周易古经》又名《易经》,自战国时代起,就被儒家奉为经典,近三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翁化俗     
中国古代,到秦朝才有郡县行政区划,而由朝廷下令在郡国创建官学,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是,在汉武帝下令之前,在蜀郡成都就已经建立了一所官学,这是中国古代有郡级官学之始。“文翁化俗”这则掌故,源出《汉书·循吏传》,讲的就是文翁在蜀郡重视文化教育,创设官学,移风易俗的事。文翁,是西汉时庐江郡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名党,字仲翁(或作翁仲)。他年少好学,后来到京师长安游学,专攻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春秋》。西汉景帝末年,他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相似文献   

17.
《易经》为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对于中华民族的思维﹑文化﹑文学﹑审美均有深远的影响,研究《易经》是研究中华民族深层的文化特征的基础。本文从《易经》的文本的意——象——言着手,即《易经》中的太极之美﹑意象之美和语言之美的角度来阐述《易经》的审美特点,它对于了解中国民族的审美特点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与学术综述,选题类别集中的文稿尤为优先,竭诚欢迎赐稿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与学术综述,选题类别集中的文稿尤为优先,竭诚欢迎赐稿支持。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文化论坛》2014,(5):F0003-F0003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活跃硕、博学术氛围,推进硕、博学术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文化论坛》自2014年第1期始,辟设“硕博论坛”栏目。栏目主要刊登高校、科研院所在读博士、硕士有关教育文化方面的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与学术综述,选题类别集中的文稿尤为优先,竭诚欢迎赐稿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