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教师常被人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部分教师也的确是按工程师的职责,采用整齐划一的方法“塑造”着学生。比如要求学生绝对听话,不准学生怀疑领导的指示、权威的观点,学生做作业,必须按照老师教给的思路等等。学生照老师的想法做了,他们就小会表扬、大会奖励;学生没有这样做,老师就会想出种种办法“制服”他们,还美其名曰“教育帮助”。这样教出的学生的确不会给老师和社会惹麻烦,让专制的老师和领导可以放心施行自己的专制。但是,这种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因此,这种教育造成了学生怀疑精神和创造理念的缺失。我…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我十分佩服说这句话的人,佩服他对教育、教学感悟得竟如此之深。是的,在老师眼里,学生之所以“小”,是因为老师站着看他们。老师是大人,个子高,站起来看,学生当然就显得渺小,看他们做什么事都幼稚可笑,甚至于看不顺眼。我们常说,老师要走近学生。什么叫“走近”?走近学生,即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蹲下来,见了学生流鼻涕,便不会斥之为“不讲卫生”;见了学生只穿了一天就脏了的衣服,便不会斥之为“邋遢”;见了男孩子把毛毛虫放在女孩子的衣领里,就不会…  相似文献   

3.
庄平悌 《教书育人》2001,(21):37-38
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二层基本含义,一是老师与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是平等的,也就是说老师不以教育者自居,不去奴役学生;二是老师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论学生的个性有多大的差异,老师也不会因为个人的喜好而去偏爱某一部分学生,歧视厌恶另一部分学生。这种新型的朋友式(或者说是学友式)的师生关系,应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涵。一、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社会由于等级森严,尊卑界限极为明显,加上统治者推行的愚民政策,它的教育就要为统治阶级训练忠实(甚至是愚忠)的奴才,因而提出诸如“师道尊严”、“一日…  相似文献   

4.
魏书生“处罚”学生的启示刘岩波特级教师魏书生在1992年当代语文教学艺术观摩研讨会作《语文教学的民主化、科学化》的报告中谈到,他的学生犯了错误只受三种处罚:唱一支歌;寻做一件好事;写一份“说明书”。听后有耳目一新之感。作为青年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在...  相似文献   

5.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们教师虽然不是什么“官”,但也领导着一个班级几十号的学生,于是乎,新学年伊始,接任了新的班级,“领导”了新的学生,第一把“火”当然也应该是“旺盛”的:有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老师用鸡毛掸打得双手紫一块青一块的;有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做数学题没能做出来时,老师要学生每人打他一下;有一位学生因为迟到,没有打扫卫生,而被班主任打了几巴掌,致使当天鼻出血三次……  相似文献   

6.
报纸上最近又有一则某小学生因为没有及时完成家庭作业,被教师殴打致残的报道,近年来这种因为教育方法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层出不穷,有学生偷了东西,老师在其脸上刺字的;有学生上课讲小话,老师让全班同学轮流抽打的;有学生背不出书,老师要脱下其裤子,以示惩罚的,老师历来被人们美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上述的老师干的却是类似刽子手的勾当。除了极个别反社会的人之外,老师一般都是希望学生变好,希望自己培养的人才对社会有用的,上述这些老师也不例外,他们之所以采取这样极…  相似文献   

7.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对错误怀着一种宽容的态度。这本来是一件好事,老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要有容忍性,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允许学生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说,老师术业有专攻,不是全知全能;老师非圣贤,不能无过。可以说,课程改革之后,学生对老师的出错的容忍程度提高了;而老师也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己或同行出现的错误。当自己犯的错误被指出的时候,都是本着诚恳的态度,承认是“老师搞错了”,也不会觉得下不来台。  相似文献   

8.
第一境界:把学生当孩子。正确对待自己教育对象的教师才是称职的教师。把学生当孩子,你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原谅孩子的过失。你不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误而伤害孩子的身体。更不会挫伤他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他放弃了个体喜怒哀乐的权利,应使自己胸怀宽广。”曾经有一个调皮的学生因误会了老师对他的关心,便故意将墨水偷偷洒在了老师的衣服上。这位老师知道后什么都没说。只是给这位学生写了这样一首诗:“土地宽容了种子.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彩霞,拥有了美丽;人生宽容了遗憾,拥有了未来。”后来这个学生幡然醒悟,主动向老师承认了错误。  相似文献   

9.
藏书是一件乐事,读书更是一件乐事。“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陈继儒)书籍中别有天地日月。少年时代,要为升学读书;青年时代,要为职业读书;行有余暇,可以为兴趣而读书;学有所成,可以为研究和写作而读书;年老赋闲,又可以为消闲而读书。我几十年浅薄的读书生涯,大抵经历过上述几个读书阶段。“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黄庭坚)我爱读书,因为书是我最可靠的老师和朋友,书是智慧的结晶,文明的向导。“书可医愚”,终生有书相伴,生命会变得格外充盈和圆满。细想一下,在我个人的生命史册中,书的分量…  相似文献   

10.
黎沛泉 《师道》2005,(6):58-58
在一堂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讲授了30分钟新课后,留10分钟给学生做练习。老师看到一个学生还在看书,没做练习,就上前催他动笔。学生说:“刚才没听懂,想把书看懂了再做。”老师却撂下一句:“听都听不懂,还想看懂?”  相似文献   

11.
黄佑生 《教育文汇》2005,(11):32-32
一次,于永正老师在某市一个大戏院里上公开课。第一堂课结束后,于老师问学生:“课间最要紧的是什么?”学生有的说是做游戏,让大脑轻松一下;有的说是复习功课,把老师刚才讲的内容复习一下……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这时,于老师大声而又温柔地说:“同学们,你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我认为课间最要紧的是上厕所!”他把“上厕所”三个字说得特别重。下边听课席上爆发出一阵善意的笑声,随即又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掌声刚落,于老师又告诉学生如何去上厕所,  相似文献   

12.
相对于善良而言,风度、气质、服饰等,大概不是教师形象的主要内容。教师是学生眼中真、善、美的化身,应该尽可能多地兼备美好的品质,为学生追求真理、迈好人生第一步正确地引航开道。善良是为师之本。许多让学生终生难忘的老师,其人格魅力的影响往往高于自身学识和教育技法,尤其是为师者善良的品质,留给学生的则是无价之宝。作家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回忆起蔡先生“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其实,蔡老师的温柔和美丽,正源于她的善良。心地善良的教师,不会体罚学生,更不会用学生的错误惩罚学生,也不会用自己的错误惩罚学生。…  相似文献   

13.
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艺术》一书中提到:他发觉语文课上多了三“气”,少了三“气”。一多“死气”课堂上死气沉沉,气氛沉闷,教师教得紧张急躁,学生学得沉闷枯燥;二多“呆气”,学生原本闪闪发亮的Ⅱ艮睛黯然失色,脸上充满迷惑不解的神色;三多“暮气”,十岁左右的少年儿童,本该生气勃勃,充满活力,可课堂上的学生一个个像小老头似的,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少了哪三种“气”呢?一少“生气”,课堂上很少见学生生气勃勃,神采飞扬,生动活泼的场景;二少“灵气”,很少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眼睛闪闪发亮,充满灵气;三少“朝气”,儿童是早晨七八点钟的太阳。本该朝气蓬勃,生龙活虎,但课堂上很少见到这样的情景了。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老师,参加过一些公开课,与孙老师有同感。改变这种现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春老师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说到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医生越老越香,教师越老越臭?”王晓春老师说:“医生凭的是专业技术,专业技术这种东西是越研究越深,经验越多越好,时间长了甚至会形成‘一招儿鲜’的。年龄不会磨损它的价值,因为那是一种智慧,智慧是不容易随着体力的衰弱而减退的。为什么教师老了就不行了呢?因为很多教师拼的是体力,他们在工作中很少研究,专业能力停滞不前。”那为何医生必须提高专业能力,而教师却非要去拼体力呢?王老师接着解释说:“奥妙在于医生对病人没有领导关系,而教师对学生有领导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读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深感追求“教育,应让阳光洒满大地,让心灵沐浴在思想圣洁的光辉中,自由地舞蹈、跳跃,让美好永驻人间”的境界,应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方向。而追求这种境界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正如郭老师所说:“儿童的名字叫什么,儿童的名字叫未来,儿童的名字叫发展……”让学生获得发展成长,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喜欢语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有些学生经常被老师逼着读书、逼着写作文、逼着做试卷。凡是被逼着做什么事的人,是不会喜欢所做的事的,因为喜欢的事不用去逼,他自会乐此不疲地去做。所以,让学生喜欢语文不能靠“逼”。让学生喜欢语文,老师首先应该喜欢语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一天到晚不读书、不看报,一年也不写  相似文献   

17.
曾有人在某学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个题目是:“你最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结果答案最多的竟是“不会笑的老师”。而在大多数中学,有太多的不会笑的老师.受“严师出高徒”、“师道尊严”等落后的教育思想枷锁的影响,这些老师脸上终日“阴云密布”,对学生往往严肃有余而微笑不足,严厉有余而宽容不足,批评有余而关怀不足。这种沉闷而压抑的气氛不仅抑制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而且使学生对学习兴趣索然。  相似文献   

18.
欢乐碰碰车     
一、考眼力左图中哪两个星完全相同。二、拼图请你将右图这5块黑纸片的圆弧连成一个圆周,看看中间会出现什么图形?(要二海)三、同病相连刘长海四、幽默二则每日一件好事老师问两位同学:“你们今天做没做好事?”学生:“做了!”老师:“做了什么好事?”学生:“我们扶一位老太太过马路。”老师:“很好!一位老太太为什么两个人扶?”学生:“因为老太太本来不想过马路。”最长和最短一位老师问学生:“你认为什么最长,什么最短?”一位学生回答:“一节课最后几分钟最长,考试时最后几分钟最短。”欢乐碰碰车@要二海 @刘长海 …  相似文献   

19.
一、初步识题,点到为止 初步识题,如果老师提醒过多,就会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维:不提醒,后进生审题又很吃力,难以下笔,不利于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怎样做才能把握好这个度呢?例如《这件事我不后悔》,我提醒学生三点:①记事,而且是记一件事:②是“我”做的,而且是以前做的事;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做教师的,都希望成为一名被学生喜欢和尊敬的好老师;而每一个学生,又总在不知不觉中模仿老师,在老师的影响中健全个性。正因为如此,叶圣陶先生才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