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道琼 《武当》2012,(5):34-36
培真先生从养生学角度解释《道德经》的著作,先在《武当》杂志连载,于1990年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发行,书名《道德经探玄》。后北体出版社又有再版。听说,近来北京古旧书摊上,此书还有升值空间。转眼已过去20余年,笔者特别撰写"寻找《道德经》范本"以示纪念。《道德经》这部古老而精深的著作,被历代学者所推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祖根之一,堪称我们民族文化的脊梁。然而,这部伟大著作在历史长河的承传过程  相似文献   

2.
魏博 《武当》2023,(10):8-9
<正>《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性的经典著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它却玄奥精深、义理博大,被世人称之为哲理第一书。《道德经》蕴含深厚的哲理,涵盖自然和社会学等诸多学科,其内容朴素自然,但却包罗万象、发人深省,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这部经典学说思维辩证,蕴藏着无比精湛的智慧和清静无为的核心指导思想,这也正是太极拳以柔制刚的灵魂。细品起来,《道德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太极拳学术思想,堪称一部中华武术太极拳学的理论指导书,  相似文献   

3.
于冠英 《武当》2010,(5):50-50
《道德经》是中国道家文化开宗立基的经典著作,被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尊为圭臬,奉若“圣经”。同时从“摄生之道”、“养生之道”、“站桩求物”的角度来看待和认识《道德经》,《道德经》对于修身、修心、养生、摄生以及“物”之所状都有着前瞻而又精准的描述,于当世的修性养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天绪 《武当》2024,(2):4-6
<正>老子和他所著的《道德经》深奥无比,历久弥新。两千多年来,研读者不计其数,但又没有谁能够完全把握他的精神内核。孔子和老子是同时代人,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曾问道于老子。据说,有一次孔子出来后,弟子问他有何感受,孔子说,老子是云中的龙,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神龙见首不见尾。这证明老子是大智慧,是哲学家、思想家。《道德经》与《易经》《黄帝内经》被后人并称为道家三玄,高远神秘。《道德经》为什么那么有魅力,是因为老子是站在云端看天下,  相似文献   

5.
孔德 《武当》2015,(1):60-62
(接上期)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怀玉。【释解】本章句内容,依笔者之见,原来本该是《道德经》全文的最后一章,是老子写完《道德经》后发出的一番感慨。其实这个感慨在老子还没写《道德经》时同样存在。因为老子在正式撰写《道德经》之前,早就将其中的思想在社会中宣传了。因为宣传的收效令他有些失望,所以在撰写《道德经》的时候就将这一感慨抒发出来。不然就没  相似文献   

6.
胡鸿章 《武当》2000,(5):49-50
《道德经》之训诂释译的著述,历代络绎不绝,至今仍在翻新。20世纪50年代曾有一次解评《道德经》的争辩,按王力当时的见解认为,“现在有人说:‘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物主义的,那么他注释的老子就是唯物主义的老子,如果他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的,那么他注释老子就成了唯心主义的老子’”(《龙虫并雕集》)。《道德经》怎能任意解释呢?诚如明&;#183;憨山释德清所说:“搜诸注释,皆以己意为文,若与其角,则其义愈晦……是以注乃人人之老庄,非老庄之老庄。”(《老子道德经解&;#183;序》)愈注离老子的原意愈远了。  相似文献   

7.
秦杰 《收藏》2007,(7):163-163
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中国道教协会主办的“大道流行——《道德经》版本(文物)展”5月18日至6月5日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开展,展品包括约180种历朝各种版本,注本、现代汉语本,26种外语的约250种外文译本和一些与《道德经》有关的文物。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自问世以来,历代文献所著录的注本约2000种,  相似文献   

8.
韦力 《收藏》2013,(13):116-118
此《道德经》二卷(图1)2006年秋现身于嘉德拍场,底价8000元,拍品说明称其为"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是书无牌记,"明崇祯五年刻本"之依据或为前序中有"皇明崇祯壬申鹿城顾锡畴题于三乐堂"之句。以序中年款为判断古书年代之依据,颇令人疑,因为后世翻刻者亦往往连旧序一并翻刻,故此年款仅能说明此版本最早年限为崇祯壬申。是书每页9行,每行19字,白口,四周单边。检索《中国善本书总目》所载《道德经》,无此行格本;三乐堂亦鲜有所闻,或为顾锡畴之堂号。其序尚言:"新安友人汪  相似文献   

9.
韦力 《收藏》2013,(7):116-118
此《道德经》二卷(图1)2006年秋现身于嘉德拍场,底价8000元,拍品说明称其为"明崇祯五年(1632年)刻本"。是书无牌记,"明崇祯五年刻本"之依据或为前序中有"皇明崇祯壬申鹿城顾锡畴题于三乐堂"之句。以序中年款为判断古书年代之依据,颇令人疑,因为后世翻刻者亦往往连旧序一并翻刻,故此年款仅能说明此版本最早年限为崇祯壬申。是书每页9行,每行19字,白口,四周单边。检索《中国善本书总目》所载《道德经》,无此行格本;三乐堂亦鲜有所闻,或为顾锡畴之堂号。其序尚言:"新安友人汪  相似文献   

10.
赋翁 《武当》2000,(1):45-46
先秦道家的重要著作《道德经》,从哲理、阴阳、修身、治国等多方面阐述了道教教义,是道教的圣典,历来亦为气功家奉为圣典。  相似文献   

11.
孔德 《武当》2011,(3):45-46
二十年前我就想写《道德经》注解的书,但当我动起笔来,又感到资质还是不够成熟。仓促成文,难免误己误人,所以这一放就是二十年。当年使我要写注解道德经的动因,是那时我看过不少古今注老解老的书,有从治国方略去注老解老,有从为人处世去注老解老,有从内丹养生去注老解老,至当代人,有从政治去注老  相似文献   

12.
方瑛 《武当》2008,(4):42-43
老子修“道德”,以其对修道之切身体验,写成《道德经》一书。二千五百多年以来,后人对这部经典虽然原则上认为它博大精深,面实际上却有不少人觉得它词意难懂,神秘莫测,如坠五里云雾,迷迷糊糊,如同盲人摸象般作出了治世解、资政解、兵家解、百姓生活解等诸多不同的片面释义。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是道家经典,包含了老子的思想和理论,是不朽的传世之作。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精华,从太极拳的原理依据上来看,两者颇有渊源。太极拳中的“柔”与“慢”的原理与《道德经》中的“守柔”与“道法自然”的紧密联系即是渊源的印证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朱道琼 《武当》2012,(7):37-39
三是仅就字面意思诠释《道德经》,误解最多。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未知其名,字之日道。吾强为之名日大。"即是说:老子勉强称名的"道"、"大(道之别名)",是先天地而生的实"物"。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是化育天地的基础和根本。而不是虚无,更不是呓语。《皇人经》云:"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却众恶耳。知之者,则不求佑于天神,止  相似文献   

15.
胡鸿章 《武当》2000,(7):45-48
张伯端《悟真篇》云:“饶君聪慧过颜闵,不遇真人莫强猜;只为丹经无口诀,教君何处结灵胎”。自古以来内丹功多为口授心传,品纯阳《敲爻歌》曰:“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钟离权)是祖宗;附耳低语玄妙旨(口诀),提上蓬莱第一峰(指很快结丹入圣了)”。可见口诀确实存在,只是能记述于文字而留传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现将读《道德经》可资参考的口诀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巨作,武术套路教练员在现代竞技武术领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提高教练员素质已成为世界各国提高竞技体育科学化训练水平的主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借鉴《道德经》的教育和管理思想,阐述从中得到的提高武术套路教练员专业素质的一些启示,从而促进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同时也为我国体育教练员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资料法,试图以老子《道德经》中的“道”为基础,阐述跆拳道修养论。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的“道”,具有“自然无为”“不争”“朴素”等特征,认为具有这些特征的“道”可作为跆拳道训练的指导方法。首先,以“损”为原则的跆拳道训练应该消除社会或人类赋予跆拳道训练中强制的人为目的,通过“损”的训练寻找自然规律的要求,减少自身损伤,更能让自身朝着“道”的状态回归,寻找跆拳道的本质 ;其次,以“和谐”为原则的跆拳道训练,就是要放下,领悟世间真理,做到“不争”,不争的心态可促进跆拳道水平的提高与发挥 ;最后,以“知常知和”为基础的跆拳道训练,即在训练中遵守自己的内心,保护自我,摒弃华丽的动作以及争强好胜的心态,达到了这种心态才能够让跆拳道项目回归这项运动最初的本质——防御性,如此才能达到跆拳道项目的训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赵孟頫的楷书、行书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小楷作品中,署延佑三年三月书写的这一卷《道德经》十分重要。其历经明代项元汴、清代梁清标两代收藏大家递藏,并在明清两代已多有著录。后又经张大千、徐邦达审鉴,均无异议,并被认为是赵孟頫“晚年小正书代表杰作”。在今天,这一作品也被权威学府的书法史教材列为经典。即便是在书店,不同出版社出版的这一作品字帖至少也有五六种同时在售。从书法学习角度讲,它也几乎是临习小楷的必修课。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列为书法史上的楷书四大家。就是这样一件几百年来奉为经典、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在此,肖燕翼先生对其是否出自赵孟頫本人之手提出了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19.
孔德 《武当》2013,(6):52-55
(接上期)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释解】仔细研究本章内容,笔者进一步推断认定,老子在撰写《道德经》之前的很长时期,"道德"的概念早已为社会熟知,并且深入人心。非但"道德"的概念深入  相似文献   

20.
孔德 《武当》2014,(10):47-48
(接上期)第六十七章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释解】渎《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若不加揣摩分析,你就会产生一个困惑,或者造成一个误解。这个关键之处就是本章句中所用的“我”字,特别是开头一句“天下皆谓我大”所用的“我”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