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老师:您好!我的女儿5周岁了,很喜欢听故事,我每天都会给她读一些童话书。但在生活中我感觉孩子听得多说得太少了。我也不知道她到底听懂多少?在给她读故事的同时应该如何指导孩子,才能让她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语言呢?我周围的同事有的会给孩子读《简·爱》之  相似文献   

2.
孝心与洗脚     
昨天同事孩子的学校留了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给父母洗一次脚。同事两口子互相推让:给你洗吧。  相似文献   

3.
讲究方法     
同事有一个五岁的小男孩,叫亮亮,正在上幼儿园小班。一天晚上,我去串门时,正遇同事让小孩洗那沾满泥的脏脚,孩子却撒娇不肯洗。我的同事并没有生气发火,却说:『亮亮,我们来变魔术,把脚放在水里,让白水变黑水怎么样?』孩子一听,好奇地把脚伸进了水盆里。我的同事用『变魔术』这一招吸引孩子,使孩子高高兴兴地洗净了脚,白水变黑水的『魔术』已经完成了。但事情到此并没有完,我的同事又把洗过脚的脏水端起来让孩子  相似文献   

4.
石墨清风 《家长》2012,(Z2):28-29
孩子遇到了多少挫折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教孩子从挫折中学到了多少东西。那天,同事说:"我经常对孩子说‘你总这样听不明白我说的话,将来到社会上谁哄着你、顺着你说呢’。我怕我总顺着他,他没有受过一点挫折,将来很难适应社会。"我发现同事的想法颇具代表性,他们认为给孩子增加困难和障碍,逆着孩子的意愿做事,不夸奖孩子,就是在进行挫折教育。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我们努力理解孩子的  相似文献   

5.
现在独生子女吃独食已司空见惯,不少家长为此而忧虑。如何教育孩子心里有他人,成了当今教育界人士普遍研究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锁事,都应是教育孩子的内容,细细体味蕴意还很深,但往往被人忽略。记得有一件事虽隔十几年,却仍然深深地印在我的脑子里。十几年前的一天,我拎着一些苹果看望一个病休在家的同事——张老师。我们聊了一会儿,张老师4岁的儿子小刚从里屋出来,我顺手拿起一个苹果洗干净递给孩子。孩子正要张开小嘴咬苹果,只见张老师说:“小刚,让妈妈咬一口。”我不解地说:“张老师你要吃,我给你洗,干嘛和孩子争着吃。”不由分说,张老师把小刚拉过来,照着苹果使劲地咬了一大口。我呆  相似文献   

6.
那天去同事家吃饭。同事的小孩太调皮了,在我面前跑来跑去,还将我的茶杯打翻了,弄得我一身的茶水。同事大怒,立刻要训斥孩子。我劝说道:“没事!给小孩子一点面子,也给我一点面子,别再当众训斥他。”同事余怒未消,生气道:“小孩子懂什么面子!”  相似文献   

7.
一天晚上刚刚吃完晚饭,一个朋友来电话,因为一点琐事絮絮地说了很长时间。等我撂下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孩子刚刚看完动画片。我原想今天给孩子好好洗个盆浴,就说:"我收拾一下,你自己先去放水泡着,一会儿我就去帮你洗澡。"孩子说:"不,我要等妈妈陪我。"他一边说一边  相似文献   

8.
《母婴世界》2011,(10):64-64
我的宝宝刚满月,我妈妈害怕把孩子冻着.大热天还给她穿长袖长裤,宝宝脖子下面都长痱子了,洗澡只能在中午很热的时候洗,下年就不给洗了.说是怕把孩子弄感冒了!这么做对吗?怎么判断婴儿冷热呢?  相似文献   

9.
我的同事说她曾在街上碰到一家三口行乞。女人说:钱被偷了,孩子饿了三天,能不能买个面包给他?同事看到抱在女人手中的孩子才两三岁,马上买了面包给孩子。旁边的男人千恩万谢,又提出能不能借200元当路费回家?孩子的脸羞得通红,把面包紧紧抓在手中,看着他的父母。同事明白了,那两个健康的大人是在借孩子行骗。后来同事又遇到这一家子时,大人又使出了买面包的伎俩,只是孩子大了些,脸上漠然了……  相似文献   

10.
<正>清晨到校,有学生主动找到我:"老师,对不起,昨晚发的《给家长的一封信》,我忘记给家长签字了。"对这样的孩子,我总是边抚摸着他的头,边嗔怪道:"都怪这个不长记性的小脑袋,看来今天我不和你玩儿了。"于是,孩子会伸出舌头,做个鬼脸溜走了。这时,我的同事会善意地提醒我:"对这种学生要态度严肃,不能心太软,因为这样下去会让他养成对你布置的任务持‘无所谓'的  相似文献   

11.
王老师做了多年班主任,几乎每天都要面对学生家长,她从来没有意识到,坐在自己对面的家长内心有什么感受。直到有一天,她以学生家长的身份到另一所学校与孩子的老师面谈。回来后她对同事说:“没想到与孩子的老师面谈会是这种感觉,没想到作为一个家长是那么的一无是处,又是那么的无所适从。不知我平时给学生家长的感觉是不是也这样?”  相似文献   

12.
说起小学教师,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可能都是弱不禁风、谈吐优雅的文人。我是小学教师,偏偏却是一个近1.8米高的堂堂男子汉,走路咚咚有声,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大老粗,不论怎样看都不像老师。记得有一个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接手一个新班,一个家长带着迟到的孩子进教室,我忙走上前准备带孩子回座位,谁知这个家长却上上下下打量我半天,就是不肯把孩子交给我,直到巡查的领导来到才给我解了围。后来,这个家长跟我熟了才对我说,当时还以为我是人贩子呢。你看,多丢人。这个故事一时间成为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笑料。因为高,还曾经制造了一起轰动性的新闻。这…  相似文献   

13.
提着菜篮子上街,肉案前,海市中,鲜果旁,常常听到有人说:“买点给孩子吃吧”。单位里同事闲聊中,这样的话也时时盈耳。这种菜篮子只围着孩子转的做法,我很不赞成。  相似文献   

14.
郑斯茵 《师道》2013,(3):50-51
期中考过后,某天我走进办公室,感觉一片愁云惨雾,原来是学生给老师的评价表新鲜出炉了。有个同事说:"看了评价心拔凉拔凉的。"另一个同事说:"我昨晚闹失眠,都是那群学生给我整的。"我很淡定地安慰她们:"没事,我们肯定没办法做到让学生百分之百满意,只要问心无愧就好了。"可同事让我去看评价时一定要放宽心,本来我对课上的自我感觉颇好,心想总不至于得差评,所以也没做任  相似文献   

15.
一天中午,我下班到家一看,霖霖一只手抓住饭桌脚,一只手被他妈妈抓住直往水盆里按。小霖霖边哭边说:“我不洗,姨妈给我洗过了。”霖霖的姨妈已吃完饭上班去了,他妈妈不相信,说:“你撒谎。”稍一放松,霖霖的手又缩回去了。如此几次,他妈妈火了,就打了孩子的屁股。我见状就哄他说:“小霖霖乖,饭前洗手,讲卫生,是好孩子,来,奶奶给你洗。”刚满三岁的霖霖还是不肯洗。后来,他妈妈把他抱住,我从  相似文献   

16.
笑看焉然 《家长》2014,(7):38-39
正孩子嘛,可以放权,但真的是不可以放任,我想该插手的还是要插手才成。中午吃完饭,同事张姐突然叹了口气,然后问我们:"你们孩子暑假在家都干什么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张姐的一句话加上那郁闷的表情瞬间调动起大家交流的欲望,黄姐首先接上话茬儿,说:"早先不都说不要给孩子报学习班嘛,结果  相似文献   

17.
编辑在说     
《学前教育》2021,(8):M0001-M0001
同事们在聊天的时候,说到大班的孩子开始变得有心眼,孩子之间的交往也变得复杂起来。有的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会用言语威胁别人:“你不……我就不跟你做好朋友了。”“我也不让XX跟你玩。”或者在双方关系中处于支配地位,总是控制、指使别人,比如游戏时先挑选角色,总是自己当老师,对当小朋友的孩子很严厉,让对方感觉很难受,等等。而另一个孩子似乎习惯了这样的关系模式,并且很乐意跟对方玩,怕失去这个朋友。  相似文献   

18.
shanyaoren@163.com问:我的孩子快1个月大了,他的囟门处有一些头垢,家里的老人说不可以洗,不过我们觉得不卫生,就在每次洗头时稍微用水给他冲一下,不过怎么弄也不能彻底去除。请问,孩子囟门处的头垢如何去除才好?  相似文献   

19.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孩子们一个撒野的地方》一文后,我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我完全赞同李镇西老师的观点和做法:"教育,请还孩子撒野的权利,并给孩子提供撒野的地方。"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安全至上理念的钳制,我们的孩子被套上了层层枷  相似文献   

20.
林灿洪 《广东教育》2005,(11):67-67
说起小学教师,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可能都是弱不禁风、谈吐优雅的文人。我是小学教师,偏偏却是一个近1.8米高的堂堂男子汉,走路咚咚有声,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大老粗,不论怎样看都不像老师。记得有一个学年开学的第一天,我接手一个新班,一个家长带着迟到的孩子进教室,我忙走上前准备带孩子回座位,谁知这个家长却上上下下打量我半天,就是不肯把孩子交给我,直到巡查的领导来到才给我解了围。后来,这个家长跟我熟了才对我说,当时还以为我是人贩子呢。你看,多丢人。这个故事一时间成为同事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