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人有很多口头禅.因为每天口口相传,很多口头禅被公认为天经地义的定论.然而很多口头禅以讹传讹,长期给人造成误导. 例一,有眼不识金镶玉.黄金镶嵌在玉器上面,应该是很显眼的,谁会有眼不识金镶玉呢?其实"金镶玉"应为"荆山玉".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卞和的人在湖北荆山发现一只凤凰落在一块青石上."凤凰乃神鸟,不落无宝之地."于是,他认定这是一块奇石,其中一定有宝,便将青石献给楚厉王.楚厉王不懂玉石,便请来一位专家辨认.  相似文献   

2.
黎琳 《语文知识》2001,(3):43-44
俗语的讹变有三种形式:一是音讹,二是字讹,三是义讹。“有眼不识金镶玉”,这是人们熟悉的一句俗语。金镶玉,是一种特殊工艺,指在金器上镶嵌各种  相似文献   

3.
<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乌江,项羽自刎的地方。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2012,(25)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三个臭皮匠,项个诸葛亮。”时不时地从人们口中冒出的这些话,出现的频率相当高。这些话.就是我们所说的口头禅。  相似文献   

5.
松居直 《中华家教》2011,(12):40-41
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平常在家,您最常对孩子说的话是什么我们姑且称它为口头禅吧。我曾经仔细聆听过这些口头禅,发现这些话在无意间暴露了说话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想,大家实在有必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口头禅,以了解自己。"快去做功课!"孩子上小学以后,这句话突然变成许多母亲的口头禅。母亲们说这句话并不  相似文献   

6.
我的神     
萧袤 《课外生活》2008,(10):10-12
<正>有些口头禅最好少说,这是男生王也可得出的宝贵经验。王也可的口头禅是:我的神!这不,话刚一出口,一个神就降落在他的面前。"哥们,有事吗?"神说,顺手操起桌子上王也可开了盖还没来得及喝的尖叫饮料,咕嘟咕嘟喝了个精光,却没有"尖叫"。  相似文献   

7.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头禅。其实英语中也有很多有趣的口头禅,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够说出几个吧!Down-to-earth.平易近人解析人的个性很重要,所以在我们的语言中,描述个性的词句很多。  相似文献   

8.
口头禅之所以被称作口头禅就是因为老美在不自觉的时候就会很自然地说出口。虽然很多口头禅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你的英文味够不够就全靠这些口头禅了。注意哟,这些口头禅多半用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之中的。  相似文献   

9.
福种心田     
会争的人,无意中失去了很多朋友;不争的人,却常获得友谊。交一个好朋友,胜过耕一片好田地。这些话是我高中时代与父亲蹲在菜园里挖芦笋时,父亲叮嘱我的。从那时起,这些话就成了我为人处世的标杆。与人"争",常伤和气;与己"争",可以转化成激发潜能的动力,而成为争气的人。父亲所谓不争的人,其"不争",指的是不与人争的修己功夫。  相似文献   

10.
说起奥运,很多人深得离我们太近了。从申奥成功到现在,一切都历历在目。从"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福娃",到"金镶玉",再到"祥云",回顾过去的时候,总会发现它们在我们心里留下了那么深的印记。可说起奥运,京外的人们总有一种心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成才之路》2010,(32):I0011-I0011
你是否注意过,身边的朋友说话时,有多少人带着口头禅?也许有些人说10司话,包括8个“然后”;有些人好像从来没有过顺心如意的时候,老是把“郁闷”挂在口头;  相似文献   

12.
<正>大家都熟知的故事:王羲之的儿子在向父亲请教练好字的诀窍时,王羲之指着地上的十几个缸水说道:"你把这些大缸水写完,就知道了。"这就涉及一个素质问题。什么是素质呢?素质不仅仅是教育的一个口头禅,就我个人理解,素质其实就是一种过硬功夫,一个人在某个领域经过了长期的磨炼和积累,逐渐形成的一种过硬功力,而这种功力光靠传授是学不来的。《庄子》中有个《能力不能言传》的故事,其中木匠轮扁对齐桓公说的一番话很有道理:"我斫削车轮,慢了就松滑而  相似文献   

13.
中文里我们常常有自己的口头禅,英语里同样也有。虽然很多口头禅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是你的英语是否地道有时就体现在这些口头禅上。不过要注意的是口头禅多半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交谈中,  相似文献   

14.
这里要介绍的内容是三句“老美”天天会用到的口头禅。虽然很多口头禅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是你的口语要够味就全靠这些口头禅了。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些口头禅多半用在日常生活的交谈中,在演讲或是上台作报告时则尽可能地不要去用它们。  相似文献   

15.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会说出这些话——"哎,下次吧""要不明天吧""今天太累了,下次一定完成"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可是,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感叹出同一句话"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相似文献   

16.
"有眼不识泰山",人人都这么说,但人人都纳闷:泰山巍巍,高耸入云,怎会有眼不识呢?原来"有眼不识泰山"属于误传,正传应是"有眼不识秦山",此说的发明者是春秋时期大名鼎鼎的木工师傅——鲁班。  相似文献   

17.
牛锐 《少年月刊》2015,(6):10-11
我们对口头禅并不陌生,有的人说话时还经常带有口头禅。"口头禅"最初是佛教禅(chan)宗的用语,演变到现在,成了个人习惯用语的代名词,仿佛没经大脑就能脱口而出似的。口头禅最能反映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一些小说家在塑(su)造人物时也往往让笔下的人物说上一些有特点的口头禅来突出形象。比如《水浒传》中,宋江一句"在下便是宋江!""宋江何德何能……"便显出一种谦卑(qian bei)与礼节;武松的"我武松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表现了他的刚直;而李逵(kui)的"鸟人"之类的口头禅就显得粗鄙(bi)多了。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师生互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切忌"满堂问"、"轰炸式"、"口头禅式"、"半截话"等提问方式,课堂上的提问应该具有目标明确、难易适度、注重知识的生成性、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们家几乎每个人都有口头禅,这口头禅就是天天挂在嘴边的话,常常顺口就溜了出来。就是因为说者无心,才闹出了很多笑话。  相似文献   

20.
别小看了简单的几句口头禅,家长通过关心孩子的口头禅,朋友之间重视口头禅都能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心理问题。一些口头禅对健康不利第一类,是诸如“没劲透了”、“郁闷”这些会传染给他人消极情绪的口头禅。例如“郁闷”一词,是一种笼统的心理亚健康情绪的反映。不抛弃这些口头禅,会让你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不受欢迎的人。第二类,“我不行”、“我太笨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口头禅,这一类口头禅不断强化对自己的否定评价,会导致人们产生自卑感。第三类,“随便”、“凑合吧”,这类口头禅看上去要求不高,但隐含着一种消极的情绪,显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