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外界因素如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既影响光合作用,又影响呼吸作用。如何具体分析CO2浓度、光照强度、温度等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下面对一道高考试题作变量分析对此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正>正确解读信息对于学生准确解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由于提取信息错误而失分,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点在生物高考中是必考题,下面我就以净光合作用题型为例说说信息提取错误与矫正。净光合作用强度=总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即:净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总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净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总光合作用产生的O2量-  相似文献   

3.
1.会熟练写出呼吸作用化学方程式并配平例1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A摩尔CO2,若人在正常情况下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可形成CO2()。A.231A摩尔B.112A摩尔C.6A摩尔D.3A摩尔解析:根据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能量;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可得知:同样消耗1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摩尔数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CO2摩尔数的3倍。所以答案选D。2.同一生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时,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的分析例2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某种植物非绿色器官的CO2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  相似文献   

4.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新陈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来源。进行呼吸强度的测定一般是测定呼吸作用过程中O2的消耗量或CO2的释放量。而考查有关呼吸强度测定方面的内容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  相似文献   

5.
3 CO2对C3植物、C4植物的不同影响 一般来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随CO2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图1)。在A点时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等于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称为CO2补偿点。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称为CO2饱和点。  相似文献   

6.
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而衡量内外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程度的常用指标是光合速率(或光合作用强度)。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光照强度、光照而积、CO2浓度、矿质营养、温度和叶龄等因子,下面仅就其相关的几组曲线并结合例题进行剖析,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社版)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的演示实验是教学的重点,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无论是萌发的种子,还是新鲜豆苗都进行着呼吸作用——吸收O2、产生CO2.在教学中发现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1关于“呼吸作用吸收O2”的实验1.1实验装置的不足与改进课本装置如图1所示,由于集气瓶中装的种子过多,使得伸入瓶内的蜡烛不够深,在外界空气中O2的作用下,甲瓶内的蜡烛仍有可能继续燃烧,造成实验失败.如果换用大号集气瓶,…  相似文献   

8.
陆敏刚 《新高考》2006,(9):57-64
【考点归纳】1.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1)光照强度: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但当光照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的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①当植物在某一光照强度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CO_2与该温度条件下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所释放的CO_2量达到平衡时,这一光照强度就称为光补偿点,这时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受光反应产物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许华 《生物学教学》2009,34(2):53-54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两个重要方面。绿色植物每时每刻(不管有无光照)都在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消耗O2,产生CO2;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吸收CO2,释放O2,但只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两者既相互矛盾,又有一定的联系。一昼夜24h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光照和温度,特别是光照的变化。通常用CO2量的变化曲线来反映绿色植物在一昼夜(24h)中两项生理活动的变化情况,但在自然和密闭状态下两者曲线的变化不同,笔者对两种曲线作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阅读》2008,(7):149-151
【典型题例】下图表示大气中氧的含量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点表示植物组织释放的CO2较多,这些CO2是____的产物。 (2)AB段CO2的释放量急剧减少,其原因是____。(3)BC段CO2的释放量又不断增加,其主要原因是____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