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友旗 《今传媒》2016,(3):116-117
电视新闻采访的方法和手段在宣传报道中十分重要,它是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前提条件,是记者从业的基本功底.记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是通过采访来完成的,是通过亲自观察、倾听、思索、分析而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判断.本文着重探讨的是预约性采访、等候性采访、调查性采访、追踪性采访、即席性采访、隐蔽性采访、电话采访和话筒采访等几种电视新闻采访的具体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闻采访对于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作为新闻记者在写作之前的一项特殊的调查工作,不仅需要记者认真地询问与记录,更需要记者细心地观察、倾听并思索。在这一过程中,新闻记者只有通过正确的现场观察,深入到事件本质中才能更有利于在采访中获取重要信息。本文通过在新闻采访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采访中的观察技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记者的本份?什么是当好记者的本领?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理解。我觉得,不管怎么理解,记者时时刻刻离不开观察、思索、呼吁。无论是采访一个人,还是采访一个单位,或者采访一个集体,我们总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被采访对象的音容笑貌、衣着打扮,被采访单位环境的优劣,布局的雅俗,被采访集体成员的老少,言谈的文野,可能正是我们消息或通讯中的内容,是不能不注意观  相似文献   

4.
何为新闻采访?业界早就给出了权威的定义:“新闻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采访的目的是为了获得适于向大众传播的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5.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指的是记者为获得新闻信息而对客体进行的提问、观察、记录、思索和研究等活动,是新闻写作和报道的前提,属于一项比较特殊的调查研究。记者的采访工作直接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的品质和真实性。本文结合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实际特点,对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中应把握的要点进行了探讨,以期能够为提高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王正庆 《新闻窗》2007,(3):60-60
我任《遵义日报》社驻遵义县记者站专职记者三年多来,有几次采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采访实践证明,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和思索,驻县记者的稿子是用脚跑出来的,在基层工作苦中有乐,驻县记者采访起来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受,我认为在基层作记者工作也能大有作为。千辛万苦跑基层  相似文献   

7.
王之刚 《新闻窗》2012,(1):89-90
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8.
第一,从掌握丰富的材料人手,紧紧抓住人物最有特色的一点展开写……采访一篇精彩的人物新闻,得靠深入采访。掌握的素材愈多,选择性愈大,其比较的天地也愈宽阔。一位擅长采写人物新闻的记者曾对笔者说过:“采写一篇人物新闻,难在发现先进人物的特色。在采访中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占有尽可能多的材料,思索了又思索,比较了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采访是记者为获取新闻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它要求记者具有新闻敏感、应变能力和采访技巧,即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中敏锐地发现新闻,在稍纵即逝的机遇中迅速地捕捉新闻,在各种困难的条件下巧妙地挖掘新闻。县区电视台的记者,受条件制约,往往是单兵作战。那么该如何发挥个人潜能的最大  相似文献   

10.
三问董加耕     
今年元月,中央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采访董加耕,记者吉光华三问董加耕,才从董的嘴里得到了他想要的内容,其间的曲折让人思索。作为栏目借用的摄像人员,我目睹了采访的全过程。“万家灯火”是一个以普通百姓家庭生活为立足点,揭示社会、人生本质现象的栏目,其中的一个子  相似文献   

11.
朱耀东 《视听界》2004,(1):80-8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记者隐性采访侵犯隐私权、名誉权的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显性采访,记者隐性采访获取的事实真实,画面、音响现场感强。但记者使用这一手段时往往忽视了道德与法律的约束,给当事人造成了伤害。所以,在隐性采访中,记者的自律和他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台记者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传统的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都是根据安排,而在新时期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工作则有一定的随机性和自主性,只有充分调动电视台记者采访的兴趣,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能力,才能提升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水平。在电视台记者开展采访工作的过程中,采访的基础就是采访动机,它决定了电视台记者采访活动的效果,影响电视台记者采访的质量,因此要对电视台记者的采访动机进行有效地激发,培养电视台记者相关的采访能力,促进电视媒体的发展和进步。下文我们就对采访动机的基本内容进行探究,分析电视台记者具备采访动机的必要性,并提出了激发和培养电视台记者采访动机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13.
白梅 《新闻传播》2010,(2):74-74
由于采访对象之间具体情况的差异,对待记者采访的心态就会各不相同。从记者的采访实践活动中可以了解到,影响采访对象心理变化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文化水平,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闻战线》自开辟了《致青年记者的信》专栏后,我总先翻阅这个专栏。这个专栏之所以能吸引我们基层通讯员,是因为它解答了我们正在思索的许多问题,并给人以启示。我是一个新闻报道工作的新手,缺少新闻采访的经验。以前在采访时,往往只满足于从  相似文献   

15.
有经验的记者,只要坐下聊几分钟,采访对象就知晓记者的来意,记者开口问上一两个问题,采访对象就能听出记者的水平。采访对象遇到善问的记者,想马虎也马虎不得,想敷衍也敷衍不了,这样的记者往往能采访出好的材料,写出好报道。记者要在许多困难的情况下打开对方话匣子,问出需要的新闻素材,就要讲究采访的艺术。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搜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采访中除了记者本身具备的社会阅历、政治、文化水平和写作水平外,思维方式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经常运用的有下  相似文献   

17.
秦宏 《新闻窗》2013,(1):66-66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在21世纪飞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凭借其时效快、形象直观、参与感强、影响面广的传播优势,已成为大众参与了解国家重大决策和社会生活的桥梁。当今广播电视新闻采访迅猛地、广泛地渗透于各种类型的广播节目的动因就是通过新闻采访,探索和捕捉新闻焦点,来表达这个时代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采访是记者职业发展中的主要技能,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采访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说话的艺术。记者采访的过程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体现。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采访技巧进行交谈,采访技能的合理使用,能够使记者的采访更加轻松。只有熟练地掌握采访技巧,才可以在采访中准确抓住需要的信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记者采访中的交流沟通策略进行分析,完善记者在采访中对技巧的运用,保证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某个角度来看,采访是一种艺术。在这种艺术中,记者怎样和被采访者交流直接反映出了记者自身的素质与专业水平。与被采访者交流沟通的效果优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记者采访技巧。所以说,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采访技巧,实现最优的交流沟通效果。对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的采访技巧和采访方式,以此来为记者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1981年底,梁衡身为光明日报山西记者站的记者在福建采访,他坐公共汽车从福州到厦门时,路边闪过一条标语:“栽树要有打虎劲,护林要有绣花心”。虽然只是一闪而过,可这条标语着实让梁衡思索了一番,他想,当记者何尝不是这样呢?“采访勇如初生犊,写作巧似绣花妇”,这个座右铭就这样在梁衡的脑海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