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维德生活在古罗马文学全盛时期的末期,有人认为,比起早期那些苛刻死板的罗马作家来,他的风格似乎更接近于阿里奥斯托等晚些时期的优雅的意大利作家。在用诗讲述浪漫神话方面,没有人比他更富激情,没有任何作品比他的更杰出。他的《变形记》以尤利乌斯·凯撒死后变成一颗星星而告结束。奥维德是一位天才的诗人,无论是父亲的怒斥,还是金钱的诱惑,不论是国王对他的仇视,还是来自罗马的禁锢,都不能使他停止诗歌创作。在他陷入悲惨境地的日子里,他曾对自己说,与其继续坚持发挥他的“招惹是非”的天赋,不如干脆斩断自己的手指。尽管如此,他一生从未停止过创作。  相似文献   

2.
江南 《世界文化》2008,(4):32-33
加利是德国慕尼黑的一位富翁。他温和老实,性格内向,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一直到47岁也没有考虑个人问题。近年来,加利越来越渴望拥有一个家。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婚姻大事交给婚介所。 2007年7月的一天中午,加利接到了电话。原来,婚介所来了一位年轻女孩,他们认为这个女孩各方面的条件都非常不错。女孩名叫乔亚,家境富裕,目前自己在做一些服装生意。加利很欣赏这种不依赖殷实背景,靠自己努力追求生活的女孩,见面后,加利更被乔亚那特有的温柔吸引。  相似文献   

3.
扩大词汇量是每个自学英语的学生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国际教学设计部的负责人罗基德博士是美国英语教育专家,他曾编写过专门给外国学生用的英语教材和自学丛书,在帮助自学英语的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下面是他为大家介绍的一些提高英语水平的好方法。用什么学什么跟语法和句子结构相比,词汇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之所以很多人认为词汇难学,是因为所学的词汇跟生活实际没有联系,没有机会来运用这些词汇,而不使用就不会真正理解这些词汇。所以在开始学词汇时,首先必须弄清自己学习词汇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通过托福考试,…  相似文献   

4.
诗人之死     
四普希金与之最后商谈决斗事宜的是从来也没有成为他的朋友的中学时代同学丹扎斯。1820年普希金想自杀时,守在他身边的是象恰尔达耶夫和尼古拉·拉耶夫斯基这样一些朋友。他可以跟他们讨论生和死的问题。如今他不得不求助于一位思想上和他格格不入的老同学。在那些为纪念自己中学时代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 ,学术界一直认为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借用汉字来记录宗教经典、传说故事、歌谣、抄录家谱、刻碑文、书写信件、契约、经济账目等。如《瑶族语言简志》就认为 :“瑶族没有反映自己语言的文字 ,一向使用汉字。”这一观点常被采用。但我们认为瑶族有自己的文字 ,即他们抄录民族典籍时所用的文字。为区别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瑶族勉语为基础用拉丁字母所创造的拼音文字 ,我们姑且称这种受汉文影响而产生的瑶文为“古瑶文”。古瑶文来源于汉字 ,初识之下 ,它们与汉字之间似乎无太大的差别 ,故而人们常认为瑶族自古以来所用文字为汉字 ,但…  相似文献   

6.
这个作品与埃德加·爱伦·坡的一部优秀小说同名,小说中描绘了一幅幻想中的风景,而这幅画却并没有直接取材于小说中的风景。有人认为,马格里特之所以选择爱伦·坡小说的名字作为自己画作的名字,肯定是他觉得爱伦·坡有着和自己相似的想象力。换句话说,如果马格里特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加以注意,他多次参考爱伦·坡的小说就会让这位美国作家的思想在他自己的头脑中留下了印迹。所以,马格里特并没有描述这部小说中的情景,因为小说中既没有鸟巢,也没有山鹰。他通过想象描绘了月光下的山脉,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爱伦·坡也通过想象同样描绘出雄伟…  相似文献   

7.
毅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它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 ,而凭借它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著名心理学家阿兰·马拉特目前正致力于怎样培养自身毅力的研究 ,他建议提高毅力从以下几方面做起。树立积极的态度一个商人知道自己有点贪杯 ,但他觉得工作压力很大 ,晚饭前喝上几杯似乎可以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繁重的工作和酒精使他昏昏欲睡 ,因此他一吃完饭很快就上床睡觉了。“一天 ,我突然意识到生活似乎正离我而去 ,”他说 ,他想多陪陪儿子 ,不再喝酒了。刚开始时可真难过啊 ,他怀念那使人放松的杯中物 ,但他告诉自己他得到的回报是家庭关系的改善 ,温馨…  相似文献   

8.
泰戈尔·叶芝·庞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民 《世界文化》2005,(11):17-19
泰戈尔在西方世界,几乎可以说是一举成名。在此之前,他基本上是使用孟加拉语进行创作的。他的声名,似乎并没有超出孟加拉语的圈子;即使在印度,他当时也并非如今天一样家喻户晓。他在西方世界突然暴得大名,甚至极快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项世界瞩目的大奖,与一些关注、推崇他的西方作家艺术家有很大关系。这些作家中,爱尔兰大诗人威廉·勃特勒·叶芝,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歌代表人物艾兹拉·庞德,在张扬泰戈尔诗歌成就方面格外卖力。1910年,泰戈尔的孟加拉语作品集《吉檀迦利》出版。1912年3月,泰戈尔准备启程去往欧洲时,突然病倒。在帕德玛河畔…  相似文献   

9.
记得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灰蒙蒙的早晨,有一个年轻人去公园里散步,嘴里还在独自抱怨着,认为自己的老板太没有眼光了,居然把自己这样的业务骨干给辞退了,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说着说着,就把自己心中的怒气转嫁到天气上了。正当他认为这天气太糟  相似文献   

10.
记忆下关     
正随着岁月的流逝,能忆起往事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下关仿佛已是一座与历史无关的城市。在外地人眼中,甚至绝大部分的本地人都这样认为,下关是仅仅一座风的城市。离开了风,下关似乎就剩下了一副和无数个地方一样的火柴盒一般的骨架,空空如也,毫无特点,看了直让人犯困,也就提不起一点好奇心。在我的记忆里,60年前只有1平方多公里的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的现代化有没有不同的模式?这个问题似乎是社会学界提出来的。美国社会学家勃格(Peter L.Berger)在他的作An East Asian Development Model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2.
对他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莎士比亚只不过是一位大众喜爱的伦敦剧作家。没有人认为他是英国曾产生的一位最伟大的天才。许多年过去了,文学评论家才逐渐认识到他的剧作的真正价值。甚至在17世纪末,在莎士比亚已去世75年多的时候,许多人还认为他写得拙劣。他们说,他写作是为了取悦观众,而没有遵循那些为剧作家们规定的写作准则。一位英国评论家托马斯·赖默,在1692年写了一本书,试图证明莎士比亚并不懂得如何写悲剧。他以戏剧《奥瑟罗》为例。首先,赖默认为莎士比亚不应该用诗体来写最重要的一些情节。赖默认为,通过删去一些词句也能使那些情节得到完善。奥瑟罗不该说话时,莎士比亚却让他说了这样一些台词:  相似文献   

13.
郑珍诗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寅 《中国文化》2008,(1):76-82
郑珍(1806-1864)是清代晚期贵州最重要的学者和诗人,由于穷处独学,终老僻壤,他的学术和创作成就没有被当世所认识。随着他的遗著在身后陆续刊行,他在经史小学、地方文献研究等方面的成就逐渐引起学界的重视,诗歌创作更是获得越来越高的评价。到今天,已没有人会否认郑珍在经学和诗歌方面的造诣,但他的诗歌创作在近代文学研究中似乎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失败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权失败。多数的父母竭尽全力要么防止孩子失败,要么为了保护孩子,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失败。父母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低标准。例如某个母亲会把孩子手忙脚乱摆放的桌子说成是“完美无缺”,即使桌子不平,摇摇晃晃。还有一种方法是推卸责任。比如孩子的某门课程不及格,家长会认为他的老师不公平或者愚蠢。上述做法所产生的问题是:会使孩子对现实世界的生活毫无准备。年轻人应该明白:没有哪个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也没有常胜将军。参加一场比赛,即使不能获胜,也可能得到快乐。一个孩子没有受到邀请去参加晚会,没…  相似文献   

15.
有人认为,孔子似乎完全否定战争。其实,孔子生活在战乱年代,他憧憬和平与安定,他的理想是和平压倒战争。作为杰出的思想家,孔子有着独特的战争观。认真研究孔子的战争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雪冬 《世界文化》2005,(1):17-19
这是一个酷热的日子。太阳照耀着法国奥弗苏瓦兹附近的麦田,一群黑乌鸦忽上忽下地在空中游荡,而向日葵则在夏日的高温中盛开着。然而这生动的场景中却在举行一个葬礼。该教区的牧师没有到场。前来哀悼者没有几个,其中仅有一位似乎真情地在为死者悲伤。西奥·凡高,死者的弟弟在送葬的路上哭个不停,因为他与行为怪异的、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上只署名“文森特”的死者有着长期的、情结复杂的关系。他仰慕死者的作品,忍受死者生前的古怪情绪,曾经从经济和生活上资助并照料死者。然而,即使是西奥也无法挽救自己的哥哥。就在几天前,文森特·凡高离家…  相似文献   

17.
他的人生分为几段。 于是,从他作品中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趣味:统一的一致的趣味,这趣味便是一个艺术家最本质的、最朴素的情感。历史轰轰烈烈地演绎着一些大事情,人们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其中。刘士铭在谛听历史轰轰烈烈的声响之外,似乎还留心倾听另一种声音,那是更亲近、更朴素的声音,那是来自民间的、农村的、角落的、琐碎而质朴的声音,并且用自己的雕塑记录着他所经历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陈来一般认为,冯友兰哲学是一种新实在论的哲学、一种典型的理性主义,这在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不过,这也使得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往往被忽略了。他自己曾经有一次这样说过:“我过去的哲学思想最後归结到神秘主义。”事实上,二十世纪...  相似文献   

19.
赵玫 《世界文化》2014,(5):38-40
但历史就是这样循环往复的,在新与旧之间似乎并无明显的界定。总之,这样的做法大概只有波伏瓦和萨特想得出来,或者更准确地说,只有萨特想得出来,因为他标榜自己绝不能囿于一个女人的情感世界中。在情感问题上他要求自由。于是当他决定要和波伏瓦共同生活时便首先约法三章,约定只恋爱,不结婚,不生儿育女,甚至也不同居,  相似文献   

20.
最好的时光     
我们时常听到孩子们希望自己长大成人,而老人们但愿自己青春再现。人们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欢乐与痛苦,谁能在自己的不同年龄期中得到欢乐而不把时间浪费于无谓的悔恨之上,谁就是最快乐的人。儿童时代没有什么负担,不会感到生活困苦。一个小孩如果有慈父良母,他便会丰衣足食,受到照顾和宠爱,无忧无虑地度日,在他的一生中不可能再得到那么多无偿的好处。此外,生活总是不断地把一些新奇的事物展现在儿童面前——那些对老年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不足为奇的事。孩子们能够在雨水和积雪中寻觅乐趣,初临海滨对他来说是一次奇遇。但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不能象他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