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5):106-109
处理台内球的技巧有很多,除了摆短、劈长这些控制手段,还可以直接进攻。而台内球进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科贝尔的反手台内侧拧技术,以及马龙的反手台内直接挑打,这些都是反手进攻技术中重要内容。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将佩尔森的反手台内拉球,他的台内拉球极具攻击性和迷惑性,这是我们向他学习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李晋 《乒乓世界》2010,(4):102-111
通常,反手台内进攻技术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反手侧拧与反手挑打。反手侧拧技术会带有强烈的旋转,回球线路相对刁钻;反手挑打的回球速度快,比较突然。从实战中分析,反手侧拧技术的使用率更高,因为侧拧技术的稳定性好,摩擦球比较充分,有利于克服来球的旋转,制造更为合理的弧线。其实反手侧拧并不算一项新技术,从早期的科贝尔到孔令辉,对这项技术的运用都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3.
韩严 《乒乓世界》2004,(5):57-57
乒乓球的技战术在不断发展,规则的三次重大修改更为其注入了加速剂,令欧洲选手固有的某些技术优势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希腊的格林卡就是一例,其反手不仅杀伤力大,而且能够连续组织反手进攻,甚至在中远台对拉,他应该是优秀选手中为数不多的以反手作为主要火力点的人。去年第47届巴黎世乒赛中,刘国正对阵科贝尔,王励勤对阵施拉格,以及格林卡冲入四强,都明确地传递出这样一个信号——中国选手的反手在与欧洲同级对手相持中不占上风,显得比较被动,当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时,只有勉强侧身,经常导致自己的正手位暴露出大空档,甚至被对方凶猛的前冲力“冲死”,中国选手改进自身的反手技术环节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巅峰对决1     
韦睛光 《乒乓世界》2007,(9):104-105
王励勤在男单半决赛中遭遇柳承敏,后者步法敏捷,进攻犀利。王励勤在比赛中盘使用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拉,然后转入相持的战术——先调动对方至反手位大角,从而形成主动相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乒乓世界》2006,(11):80-83
在前三板的争夺中,抢先上手是每个选手的主导意识,能够直接占据主动是得分的重要因素。通常在接发球环节,对短球的处理至关重要,多数选手采用摆短、晃撇等技术来遏制对方的上手,因此如何能够直接进攻台内球成为选手们必须掌握的技术。正手的台内进攻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相应地对于反手的台内进攻技术也有了新的要求。如今,反手台内进攻技术有了很多创新,比如反手的台内弹击、反手侧拧以及反手的台内挑打,这些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进攻手段。  相似文献   

6.
侠客 《乒乓世界》2008,(4):52-53
王励勤输球了!在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对阵罗马尼亚队一战中,王励勤1比3负于世界排名第74的欧洲二流选手菲力蒙。此前,王励勤在世乒赛团体赛中输球的记录要追溯到2001年第46届世乒赛男团1/4决赛。中国对德国一役。当时,王励勤败在了正处于上升期的波尔拍下。在输给菲力蒙4天后,面对捷克老将科贝尔的冲击,王励勤一度以1比2落后……胜败乃兵家常事,但王励勤身为三届世乒赛男单冠军得主,在团体赛中输球,再加上他在2007年职业巡回赛中的反常表现,立刻引来无数的关注。有人甚至担心,“今年可是奥运年啊,这个状态怎么行……”他的教练李晓东告诉我们:“大力在调整,虽然有难度,但是很有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高水平运动员的比赛中,接发球一方多数采取控制和调动的手段来回球。王皓的直板横打技术非常出色,尤其是他台内球的反手侧拧技术具有很大的威胁。在2007年世界杯和国际乒联职业巡回总决赛中,王皓通过接发球直接用反手侧拧给柳承敏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从而连续两次大比分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8.
巅峰对决2     
《乒乓世界》2007,(9):106-107
世乒赛男子单打决赛连续两届出现同样的场景——王励勤对马琳。马琳已经是第三次进入世乒赛男单决赛,其大胆果断地进攻帮助他率先大分3比1领先。第五局7:1,距胜利一步之遥时,却被王励勤翻盘,不能不说是个遗憾。但赛后从王励勤的表现来看,他的夺冠绝非偶然。[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张辉 《乒乓世界》2007,(8):98-98
男单半决赛王励勤 VS 柳承敏王励勤与柳承敏之间的男单半决赛,可谓萨格勒布世乒赛最为经典的一场比赛,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横拍与直拍的对决,正手对冲、侧身搏杀、锁住反手后巧变正手、反手拧拉……这样的华章乐彩此起彼伏。比分的犬牙交错更令悬念迭生,令人肾上腺分泌加速,经过近70分钟的苦战,王励勤终以4比3险胜柳承敏。  相似文献   

10.
巅峰对决     
男单半决赛:王励勤(中国)VS柳承敏(韩国)调左压右王励勤在男单半决赛中遭遇柳承敏,后者步法敏捷,进攻犀利。王励勤在比赛中盘使用了很多反手台内拧拉,然后转入相持的战术——先调动对方至反手位大角,从而形成主动相持。  相似文献   

11.
击球时,视线盯住来球的最高点 福原爱擅长“反手位突击下旋球技术”。她娴熟的反手进攻技术已经成为比赛中得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接发球后的第四、六板进攻 先让对方起板的后发制人战术 不来梅世乒赛的团体半决赛,韩国对阵中国香港。同为直板选手的柳承敏与李静成为场上的焦点。组图中,李静发对方反手位短球,柳承敏接发球时似乎准备摆短,但是他在击球的瞬间劈长至对方的正手位底线,迫使李静被动地拉一板高吊。  相似文献   

13.
《乒乓世界》2006,(6):84-87
男子运动员的技术风格多以进攻为主,以凶狠、积极主动为特色。从进攻手段上讲,要求运动员的进攻技术要全面、细致,不能出现"死角",既要保证进攻的稳定性,还要强调进攻的威胁性。上世纪,我们的运动员几乎把训练重点都放在了正手技术的加强与提高,而弧圈球技术盛行的今天,我们看到了欧洲选手两面进攻的优势,尤其是他们先进的反手进攻技术。反手拉球使进攻手段更加多样化,保证了进攻的威力。  相似文献   

14.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10,(1):100-101
王励勤的正手进攻技术堪称世界一流,他的进攻优势在于既能保证杀伤力,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衔接,实现连续进攻的目的。对于身高超过1.80米的乒乓球选手来说,脚下移动的速度和正反手转换的速度是制约他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王励勤之所以在速度上不落下风,这与他强烈的跑动意识、积极上手的意识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迷宫     
《乒乓世界》2009,(10):139-139
王励勤的球迷“反手横刀”曾在2007年《乒乓世界》关于王励勤生日会的报道中出现过,他有一些关于王励勤的“宝贝”。这些宝贝本来是为王励勤6月的生日准备的,但很遗憾当时因为本刊对横滨世乒赛特别报道的关系,这个来自勤迷的礼物没有及时送出。  相似文献   

16.
李晋  赵晖 《乒乓世界》2007,(11):100-101
王励勤的进攻十分出色,尤其是相持中的进攻和防守转攻能力很强。在前三板技术中,王励勤并不像大多直板选手那样凶狠,通常他会先将来球转化为上旋,随后再寻找更好的进攻机会。王励勤的挑打并没有很强的进攻性,多是起到控制和调动对方的作用。一旦对方的回球质量不高,王励勤会立刻抓住机会反攻。缉图 A 中,对方发王励勤正手位短球,王励勤先通过手臂寻找击球点(图2),当来球位于上升后期时,王励勤的手臂迎前,将球拍置于球台上方(图3)。靠前臂的收缩,以中等力量挑打(图4)。他挑打时的手腕动作并不明显(图3—4),因此回球的力量和速度都不突出,但他更注重落点,通过调动对方,遏制对方高质量的进攻。王励勤击球时,他的两脚更加向前,身体的重心向后压(图4),这样既保证了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升我国乒乓球项目特长技术创新与发展。结果表明:世界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特长技术主要有8项,分别为,瓦尔德内尔横拍直握式发球技术和晃接技术、科贝尔反手侧拧技术、金泽洙步法技术、蒋澎龙加力推挡技术、格林卡反手横向拉球技术、马琳加转摆短技术和正手前冲弧圈球技术、朱世赫削中反攻技术、王皓直板横打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王励勤在48届世乒赛男单8进4、半决赛、决赛的技术指标及进攻与防守效果统计分析,找出王励勤在比赛中存在的技战术弱点,即发球抢攻、接发球抢攻不够积极主动;反手攻球在力量、速度、旋转上与正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对台内球缺少有效的抢攻手段;正手摆短能力相对较弱,接发球摆短效果不理想;比赛中“慢热“现象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张继科在2011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最后3场比赛的实战录像分析,对他的反手拧拉技术的运用做了系统的统计。研究发现:张继科的反手拧拉技术为乒乓球运动员反手接发球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不仅丰富了接发球技术同时也使乒乓球技术得到了发展。反手拧拉技术具有很强的攻击性,改变了原来接发球以摆、劈为主的防守型接发球技术,由控制技术向进攻技术上发展,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攻。反手拧拉技术在实战中的运用往往可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反手拧拉技术顺应了技术的发展代表世界乒乓球接发球技术的最高水平,为今后的训练方向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乒乓世界》2007,(1):92-101
波尔——预判来球线路,反手快撕弧圈球欲擒故纵,让对方先起板然后反攻在不来梅世乒赛上,波尔的反攻技术发挥突出。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波尔发对方正手位半出台球,由于波尔发球的弧线又低又短,王励勤正手接发球抢拉的质量并不高,此时波尔迅速找准击球点,反手快撕一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