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通过4对青年人的恋爱故事,表达了她的婚姻观,诠释了她对美好婚姻的理想要成就美满的婚姻必须要以真挚爱情作为基础,同时金钱也是美好婚姻的重要部件,少了其中之一难以获得美满婚姻.  相似文献   

2.
婚恋观是对待恋爱、婚姻和家庭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本文通过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和性观念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探讨了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各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恋爱观、婚姻观教育是我国大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个人恋爱是否和谐、婚姻是否幸福,与其持何种恋爱观、婚姻观有直接关系。构建正确的道德观、法律观,是90后大学生人性完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通过调查分析,说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育对大学生恋爱观、婚姻观的影响,论证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构建当代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完善人格再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通过小说《米德尔马契》中女主人公多萝西娅的两次婚姻,总结了作者的女性观与婚姻观。接着借助"隐含作者"理论,特别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区别,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分析了造成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女性观与婚姻观的巨大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聊斋》的内容,联系蒲松龄的身世,肯定了作者的恋爱婚姻观在历史上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其温情主义的局限性。本文还论及中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悲惨地位,藉以说明至今还残存的封建婚姻观念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描述了大量的有关乡村中的婚姻,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看出她对婚姻的态度与当时整个社会的婚姻道德观是截然不同的。简.奥斯汀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真爱和信任上,并且只有通过对同伴彻底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得到这样的真爱;表面上肤浅的感情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小说中描述的四对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丽迪雅与韦翰、简与彬格莱、伊丽莎白与达西),表明了作者与当时世俗所对立的婚姻道德观。  相似文献   

7.
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通过对5桩婚姻的描述,表明了自己的婚姻观:单纯为钱财或美丽而结婚是错误的,但不考虑经济状况而结婚同样是愚蠢的。  相似文献   

8.
从《诗经》、汉乐府看西周、汉代人的婚姻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一部研究西周时期婚姻家庭问题的资料,同样汉乐府也是我们研究汉代人婚姻观的重要依据。本文从《诗经》、汉乐府所提供的史料为线索,从恋爱自由度、女子在婚姻家庭中的地位和离异现象三个方面将两个时期的人们的婚姻观念做一对比。这对于我国古代婚姻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丁生活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乡村,她的作品以描写乡村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为主。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通过对五桩婚姻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反映了她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的爱情与婚姻观、女性伦理和家庭伦理。在传统的资产阶级婚姻道德中,金钱和门第是爱情和婚姻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女性没有权利拥有和继承财产,她们不得不将物质作为爱情和婚姻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反映出的婚姻观,并挖掘伦理道德观念产生的社会根源,再现当时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任何时代的婚姻观都深刻反映着那个特定时代的基本表征。作为时代的产物,"80后"青年的婚姻问题只不过是整个社会婚姻问题的一个缩影,有其特殊的形成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及心理、思想等方面对"80后"青年婚恋观的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揭秘、把握当下中国青年的婚姻的基本面貌其及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1.
介绍奥斯汀的分析法学思想:法的命令说和"应然的法"与"实然的法"分离的思想.认为过去人们对奥斯汀的思想误解太多.论证人们对奥斯汀的主要批判是难以站住脚的.如,哈特所说的奥斯汀的"法的命令说"是"强盗的命令的一种扩大"就是一种不正确的指导.人们指责奥期汀主张"恶法亦法",这也误解奥斯汀的主要目的.最后,对奥斯汀分析法学的贡献做了总结:开创了分析法学的先河和确立了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旧式婚姻通常由父母包办,这样既剥夺了青年男女对婚姻、人生的选择权,也压制了他们的独立和自主;旧式婚姻有着复杂的礼仪程序,其中不乏一些非科学、不文明的思想。近代以后,西方的文化和观念传入中国,尤其是新文化运动中倡导民主与科学的理念,反对专制和愚昧,民主和自由的观念也开始影响婚姻观念。自清朝晚期到20世纪40年代,传统的婚俗慢慢地摒弃了愚昧、落后、繁琐的旧式礼俗,走上了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这样既解放了青年人,也体现了人性。各地的婚俗开始朝着文明的方向发展,民国时期的婚俗演变加速,“文明结婚”逐步兴起,呈现出新旧并列、中西合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卢梭想象出符合自己意志的学生爱弥儿,从其一出生就开始灌输自然教育思想,从他步入青年后与妻子相识到结婚的过程可以探知卢梭对于婚姻家庭的看法,体现出启蒙运动时期的婚姻观念。从婚前与婚后两种情况论述,中间穿插爱弥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爱情的认识,再由家庭层面上升到国家和社会,以家庭作为最原始的单位进行具体描述,结合现在社会关于婚姻家庭的观点,使我们了解启蒙运动时期人们对婚姻的看法。本文主要通过幸福婚姻的前提、伴侣的品行德行、夫妻之间的关系、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几个方面来对卢梭的婚姻观作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观。首先是中西方传统观念的不同引发爱情观之间差异,其次是中西方女性因社会地位的差异而引发婚姻观不同,最后分析了中西方爱情观、婚姻观的相同点。  相似文献   

15.
阐明了《金凤钗记》的主旨,并对三从四德婚姻观进行分析和辨证,最后针对作者的创作心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对普通高校学生要不要进行劳动教育?持公开反对意见的人很少,但坚决主张并把它付诸实施的人也不多。目前,由于客观形势的需要,从上到下都强调要加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很广泛,其中应不应该包括劳动教育?有些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章避而不谈这方面的问题,提到的也是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劳动教育已成为高校中“被遗忘的角落”。这几年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收效甚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与不重视劳动教育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浅析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受益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化逐步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论的热点,对此问题的态度,有人信奉如神明,有人反对批驳,也有人理性思考。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而言,带来了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同样也带来经济发展的新问题,扩大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本文着重从发展中国家面对国际贸易格局存在的道德风险出发,强调发展中国家对比较优势的理解运用问题,并针对发展中国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受益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廉政建设规律的实践探索。把建立与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作为目标并且强调预防腐败的全局性、前瞻性,把廉政教育作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内在约束,把制度反腐作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的外部规制等,是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共识的主要内容。分析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形成的原因,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源泉;党性和人民性是保障;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则是现实需求。作为廉政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成果,习近平与邓小平反腐思想的共识对党的廉政建有以下几点启示:要坚持精神信仰常抓不懈;要树立廉政教育优先原则;要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原则;要认识到反腐倡廉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9.
为反对骈文,推行古文,韩愈重新树起了儒家文艺思想的大旗,专门写《原道》对其强调。他又从自己的人生经历中总结出了“不平则鸣”的文艺思想,突破了传统儒家文艺思想的束缚。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创作上古文逐渐取代骄文,并彬彬大盛于文坛,古文运动取得了胜利。韩愈的文艺思想也就成了唐代古文运动的文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的变迁引起了人们观念的变化。在现代文化冲击下,农民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人仍然固守着自己的婚姻;有人改变了自己的婚姻;也有人在婚姻面前丧失了理性和道德,因而,形成了农民婚姻方面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