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代社会中,“王婆”已经成为一个人们唾弃说媒拉纤巧言令色的媒婆的代名词,与“红娘”形成鲜明的对比。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太贪婪,利欲熏心,为了钱财,她周密策划西门庆与潘金莲的奸情,并且替潘金莲设计毒死武大,利令智昏,最后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相似文献   

2.
王婆访谈录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可今日王婆已非昔日王婆,昔日王婆瓜贩子,今日王婆升任“王婆瓜专卖店”总经理。王婆是三九天穿裙子——抖起来了!  相似文献   

3.
《荷花淀》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的群像,青年妇女们是主人公,小说的主要情节也应该紧紧围绕这群青年妇女来设置和展开。但在小说的核心事件——“伏击战”中,我们看到妇女们的介入完全是一种偶然,她们只是一种陪衬而非主体;换言之,即使没有水生嫂她们“弄拙成巧”的诱敌人  相似文献   

4.
文嫂找钱     
下岗女工文洁平,街坊邻里都叫她“文嫂”。这天傍晚,她外出求职归来,顺路接了儿子小强,一起回家。母子俩拐进一条小巷时,小强蹦蹦跳跳往前跑了。文嫂跟在后边,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蹲着一个盲童,年龄跟儿子差不多,也是10来岁,只见他俯着身子,双手颤抖着,贴着地面艰难地摸来摸去。文嫂觉得奇怪,上前问道:“孩子,你这是在找啥呢?”盲童仰起头,说:“我在找钱,50元。”文嫂细细一问,方才明白——盲童帮隔壁的一位五保户买止咳药,走到这儿,一不小心将五保户给的50元钱弄丢了。盲童的一双眼珠子骨碌碌地转,一脸焦急,他恳求文嫂:“阿姨,…  相似文献   

5.
美点赏析阅读《文嫂找钱》一文,能使读者为其质朴的语言所折服,为其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而着迷,为其别具匠心的行文立意而叹服,更为其巧妙别致的结构而着迷。初读文题“找钱”,可以理解为买物品找回多余的钱,也可以理解为文嫂找自己的钱;读文章的前半部分,才明白文嫂在帮盲童找丢失的50元钱;读文章的后半部分方知文章的字面理解与文章的深层含义截然不同,文嫂不仅在找丢失的钱,也是在寻找儿子小强的那颗拾金不昧的赤诚之心。立意的深挖与创新为文章添色不少。“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结构巧妙别致在于: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文嫂假装眼睛进了…  相似文献   

6.
牙婆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传统的女性职业,以贩卖胭脂花粉和为大户人家买卖丫鬟歌女为生计,其存在与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同时客观上也是由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压抑所造成的。而"马泊六"就是一种专门从事撮合男女不正当关系的牙婆类型,薛婆、王婆就是这种"马泊六"式牙婆的典型代表。通过对薛婆、王婆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她们既让人鄙视憎恶,但同时又令人觉得可怜可悲。  相似文献   

7.
情系职业教育实施“温暖工程”文/本刊记者李荣生今年2月25日至3月4日,北京市中华职业教育中心积极响应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号召,实施“温暖工程”,义务为北京纺织系统下岗职工举办了客房服务培训班,使她们掌握了转岗再就业的基本技能。“温暖工程”计划是八届全国...  相似文献   

8.
吴芹 《福建教育》2014,(6):48-49
【活动思路】浦城是“中国剪纸之乡”,有着悠久的剪纸历史,浦城大街小巷的建筑物上都有美丽的剪纸图案装饰。浦城的剪花婆、剪花嫂们用她们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创造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幼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深受熏陶。  相似文献   

9.
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民间故事,有个姑娘因嘴上缺了一角一直嫁不出去,有个小伙子因没鼻子一直娶不到媳妇,媒婆有意把他们撮合到一起。媒婆对小伙子说:“这个姑娘没别的毛病,就是嘴不好。”小伙子说:“嘴不好没关系,不算什么毛病,慢慢地就会改好!”媒婆又对姑娘说:“这个小伙子什么都好,就是眼下没什么。”姑娘听后笑着说:“眼下没什么怕啥,我陪嫁多点就是了。”到了新婚之夜,真相大白,双方都指责媒婆骗人。媒婆说:“我不是一开始就说了‘姑娘嘴不好’‘小伙子眼下没什么’吗?怎么能说我骗人呢?”上述故事中的媒婆真可谓巧舌如簧。仔细推敲,媒婆…  相似文献   

10.
周有利 《江苏教育》2008,(11):44-44
这几天正在教《海伦·凯勒》一文,沙利文与萨勒老师对海伦·凯勒没有嫌弃、更没有放弃。她们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清楚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有尊严地教”是来自内心道德力量的主动担当,一种权利与义务共在的职业操守。它不只是依靠社会监督、公众舆论、法律条文的强行约束,而是一种不矫情、不掩饰的真实而又自然状态下的“教学并生活着”的“职业尊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