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相、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Span-80和OP-10为复合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均聚物(PAM);考察了溶剂、交联剂及其用量、氮气、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油水比、引发剂用量对PAM均聚物性能的影响.较佳的聚合条件为:交联剂的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5%,单体AM的含量为40%,油/水质量比接近1.0,引发剂过硫酸铵为单体含量的0.9%,使用复合乳化剂Span-80/OP-10,HLB=5.35.在此聚合条件下,制得的PAM均聚物的粘度较大,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两性聚丙烯酰胺在污泥脱水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首先以氨基乙酸和丙烯酰氯为原料制备丙烯酰胺基乙酸钠(NaSAA)单体,然后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酰胺基乙酸钠(NaSAA)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单体,(NH4)2S2O8和NaHSO3为自由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乙酸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通过研究AM/NaSAA/DMDAAC共聚物絮凝和脱水性能,发现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基乙酸钠/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是一种优良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3.
新型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稀酰胺(AM)为原料,在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通过共聚合反应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型聚合物,在n(DMDAAC):n(AM)=2:1、c(APS)=2.0&;#215;10^-2mol/L、t=60℃、T=3h的条件下,所得共聚物的阳离子度(CD)为45%,相对分子质量为9.4&;#215;10^6。应用实验结果证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同时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稀酰胺(AM)为原料,在 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的作用下,通过共聚合反应成了一种新的阳离子型聚合物。在n(DMDAA C):n(AM)=2:1、c(APS)=2.0×10-2mol/L、t=60°C、T=3h的条件下,所得共聚物的 阳离子度(CD)为45%,相对分子质量为9.4×106。应用实验结果证明该聚合物具有良好的 絮凝作用,同时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通过提高单体浓度,降低反应温度及引发剂浓度,合成高分子量阳离子型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共聚物的方法及提高单体转化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在紫外灯照射和光引发剂作用下,通过水溶液自由基共聚法合成了水溶性好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光引发剂用量、单体配比、pH值以及单体总浓度等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对合成产物固含量、特性粘数、阳离子度等性能指标的测试,确定了本聚合反应体系的最佳工艺条件。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以3-丙烯酰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AHPTAC)与丙烯酰胺(AM)为单体,以(NH_4)_2S_2O_8-NaHSO_3作引发剂,在40℃水中通过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阳离子共聚物,并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AgNO_3滴定方法,测定了共聚物的阳离子度,然后用截距斜率法(Fineman-Ross法)测得AM、AHPTAC两单体的竞聚率分别为r_1=10.90,r_2=0.14;直线交叉法测得AM、AHPTAC竞聚率分别为r_1=10.94±0.20,r_2=0.15±0.04。  相似文献   

8.
以甲基丙烯酸(AA)、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MDAAC)为原料通过溶液共聚制备出了一种两性聚羧酸系减水剂(APCs).研究了单体对APCs性能的影响,测定了Zeta电位和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引人阳离子单体可以增加饱和吸附量和分散性能.Zeta电位测定表明吸附着聚合物的水泥粒子之间的空间位阻是主要的分散机理.  相似文献   

9.
以P(AA—AM)超大孔水凝胶(SPH)为基体,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为第二聚合物网络单体,采用分步法合成P(AA—AM)/PDMDAAC互穿网络超大孔水凝胶(I—SPH),利用FTIR、SEM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表征,并将I—SPH应用于吸附染料。结果表明:可成功制得I—SPH,且I—SPH仍维持良好的孔结构;I—SPH对阳离子红染料(X—GRL)及酸性蓝染料(5GM)的脱色率分别为90.7%、97.6%,吸附容量分别为8.98mg/g、9.73mg/g;第5次重复使用,其脱除率仍分别达80.3%、90.4%。  相似文献   

10.
苯丙乳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壳单体预乳化和种子乳液聚合工艺,以苯乙烯为核单体,丙烯酸丁酯为壳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为混合乳化剂,以过硫酸钾,过硫酸铵,为混合引发剂,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具有耐酸、耐碱、耐盐、耐高温、耐寒的苯丙乳液。当取苯乙烯(55.5~58)g、丙烯酸丁酯(44~55)g、乳化剂(2~2.5)g预乳化和乳液聚合分别在45℃、80℃时能制备出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可用作水性涂料。  相似文献   

11.
以二甲基硅油(500mm^2/s)为主要原料,选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60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831为复配乳化剂,采用转相乳化法,探究了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剂配比、硅油用量等因素对硅油乳液性能的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硅油用量为10%(相对乳液总量),乳化剂配比为span-60:1831=0.47:0.53,乳化剂用量为5%(相对乳液总量),乳化温度为90℃,乳化时间为60min.此条件下制得的硅油乳液外观均匀、细腻、无颗粒,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丙烯酰胺、丙烯酸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主原料,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两性聚丙烯酰胺。研究了合成高分子量产物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引发剂用量为0.28%,单体浓度为48%,乳化剂用量为16.8%,油水质量比为1:1.2,反应温度为20℃时,所得的产物分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2,4-D在明胶/壳聚糖微球中的包埋与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明胶/壳聚糖复合物为水相,液体石蜡为连续油相,农药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芯材,Span80为乳化剂,通过醛交联,采用反相乳液法制备了2,4-D-明胶/壳聚糖微球.考察了制备条件对微球形貌及包封率的影响,并研究了2,4-D在微球中的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当Span80为1mL,油水比为4:1,用一定量甲醛与戊二醛的混合物为交联剂,芯壁材比大于1:14时,制备的微球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该复合微球中2,4-D的包封率为70.8%,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作为一种新型农药剂型可望在农业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咖啡因为印迹分子、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沉淀聚合法制备印迹聚合物微球.考察印迹分子、引发剂、单体和介质的配比及介质的种类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表征聚合物结构.结果表明,n(咖啡因)∶n(AM)∶n(EGD-MA)=1∶4∶20时,在乙腈介质中所制备的印迹聚合物微球的粒径较小、形态与吸附性能较好、最大表观结合量为34.4071μmol/g.  相似文献   

15.
以K2S2O8-NaH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丙烯酰胺(AM)-壳聚糖(CTS)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壳聚糖用量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FI-IR)对接枝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当AM=1.00 mol.L-1,引发剂(K2S2O8/NaHSO3=1∶1)浓度为5 mmol.L-1,mCTS/mCMC=1/5,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3 h时,AM的转化率和接枝效率可分别达到76%和91%.  相似文献   

16.
凹凸棒-聚合氯化铝复合絮凝剂除磷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絮凝沉淀法处理含磷废水,考察了复合絮凝剂APAC中铝与凹凸棒质量配比、盐基度、污水pH值及复合絮凝荆投加量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将盐基度为80%的APAC絮凝剂配成2g/L的液体,在111(铝):m(凹凸棒)为1:6、投加量为8-10mL、污水pH值为6~12的优化条件下,对实际生活污水中磷的去除率高于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