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培养大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于忠汉行为科学认为,个体行为的特点依赖于个人所属群体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群体规范、价值定向、角色作用。习惯则是由于重复或多次训练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行为方式。行为科学理论为我们培养大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行为...  相似文献   

2.
行为科学对人的行为进行多层次的研究,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群体行为,即个体行为以群体形式在组织内所进行的活动。而激发动机、鼓励行为,进而形成动力的激励活动,则是群体行为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就高等教育中群体构成及其行为的特点,探讨一下激励群体行为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3.
行为科学是现代管理科学中一门热门学科。它以研究人类和动物行为规律为对象,其核心是研究对人的管理。教育过程中出现的许多行为,如:学校组织领导,教职工的工作动机和热情,校风的形成,教师的威信的形成等都可结合行为科学加以分析指导。本文拟结合自己教学实践,用行为科学分析教师的个体行为,及其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义的行为科学,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环境中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群。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以及学科中与研究人类直接有关的部分。狭义的行为科学,是指以人为核心的管理学。它运用行为科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人在工作环境中的行为规律,包括研究组织中的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和组织行为。其最终目的旨在达到对人的行为的良性控制和引导,以期有效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取得最好的工作效益。可是,如何才  相似文献   

5.
以人的行为和人们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的行为科学早已风靡西方世界。70年代末,行为科学传入我国后,不少科学家和企业家不畏艰难,排除干扰。勇于实践,使行为科学在我国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应用成果。行为科学的基石,则是需要理论。所谓需要,指的是个体在缺乏某种东西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行为科学认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激发行为,行为指向目标。当目标达到以后,需要便得到满足。此时又产生新的需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当然作  相似文献   

6.
构建学习型学校,对学校、教师进行学习型管理,是科研兴校的有效途径。我区中小学、幼儿园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师生研讨,专家授课,相互发问,专家小结等四个模块。 1.师生研讨 学习教育理论方式多样,或个体学习,或群体学习。而群体学习,也分师生研讨和听讲座、听报告  相似文献   

7.
语言选择既是个体行为也是群体行为。语言选择行为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简要回顾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基础上,浅析个体与群体语言选择在社会活动中所体现的言语实践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和建构关系并阐释个体与群体语言选择对个体、群体、社团和国家语言使用和规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使行为科学实验室适应于交叉学科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实验室综合功能,满足师生开展对人类经济和社会行为的研究需求,探讨了我国行为科学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意义,结合中央财经大学行为科学实验的建设实践,提出了行为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方案,即功能布局分为行为观察实验及教学区、行为观察监控区、认知实验区共三个区域,配置单向透视玻璃、音视频采集系统、眼动仪和分析软件等软硬件设备。讨论了实验室在运行中存在的功能利用不充分、课程和项目开发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了行为科学实验多学科融合、开放共享和社会服务的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9.
学校综合治理工作是关系到广大师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是青少年学生集中的地方,个体行为易群体化,治安问题如不及时妥善处理容易激化,甚至引发政治性事端。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和校园秩序.对于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的政治稳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交互影响与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必须加强有效师生互动策略研究与应用的依据有三:一是课堂教学具有师生互动的本质属性,二是课堂师生互动的教育价值,三是当下中小学课堂师生互动出现了诸多问题需要改进。实现有效师生互动的主要策略是以相互尊重为前提策略,以启发探究为基本策略,以反馈调控为强化策略,以人际合作为深化策略,以开放教学为拓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维系团结的精神力量,集中反映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构成师生富于特色的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功能。1.导向功能高校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体现在对学校师生整体和个体的价值观及行为取向起引导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定的目标。这种导向功能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校每个师生的思想行为起导向作用,二是对学校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校园文化所建立起的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能够引导师生的行为心理,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教师管理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整体办学质量。所以,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个体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保持一致,增强办学活力,是当今中小学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分类理论指出,在个体心理融入群体心理的过程中,可以以群体特征,即群体的信念、态度、感受和行为来规范自身,最终产生群体认同并形成群体特性。由此可以推知,组织凝聚力的形成实际上就是个体心理向群体心理的融入过程。鉴于此,学校行政管理应当遵循相应的个体心理规律来进行,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消极型教师群体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等一系列的与学校交往的过程中,因个体的某些需求或利益没有得到满足继而对管理者产生不满甚至怨恨的一些教师自然形成的一种群体。他们往往以消极的心态用个体或群体的形式抵制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管理行为,使学校内部产生各种离散现象,教  相似文献   

14.
陈鸿芬 《教育》2012,(22):50-51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要有一种影响师生一生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校园文化"。它是学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创建书香校园,能让书的香气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师生从书本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5.
农村区域学校联盟不是一种化约式的存在,而是一种功能多样的学校发展模式。按照功能主义的思维,我们可以形成个体、群体、社会的递进型功能分析框架。个体层面的功能是满足农村师生的发展性需求;群体层面的功能是促进农村学校的多样化共享;社会层面的功能是推动农村教育的整体性治理。由于情感性、价值性需求关注不足,冲突性、博弈性行为刻意回避,统整性、协同性理念相对欠缺,农村区域学校联盟的发展潜力尚未充分激活。通过满足情感与价值需求,实现联盟师生的深度发展;寻绎冲突与博弈价值,丰富联盟群体的资源共享;建立审议与协作机制,以保障农村教育的整体治理。  相似文献   

16.
陈鸿芬 《教育》2012,(8):50-51
一所好的学校,必定要有一种影响师生一生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校园文化”。它是学校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师生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创建书香校吲,能让书的香气像花香一样弥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让师生从书本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丰厚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相似文献   

17.
一个学校要发展,一定要有校园文化的定位。校园文化是学校的“教育场”,是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行为科学  对于行为科学,国内外还没有统一的看法和定义。西方有些书刊把行为科学看成是研究人的行为的一个学科群。如美国《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版)的定义:“行为科学是包括一切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类(包括低级动物)行为的科学,它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采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公认的行为科学包括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以及其它与研究行为有关的科学组成的学科群。这些学科在过去的20年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工作环境中人的行为。”从这一定义来看,行为科学的含义很广,既包括人的行为,还包括一般动物直至…  相似文献   

19.
教师群体是高校的基本群体,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显示出相近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对组成教师群体的个体以及群体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群体心理的研究和管理,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管理实务中,"人"之因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于组织管理领域,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高管理者对于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行为学被广泛应用于政府机构、工商企业、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人类组织。组织行为学从个体出发,以心理学的视角探究人的内在价值动力;延伸至群体行为,以社会学的概念讨论群体重的人际关系、群体中的信息沟通及群体冲突等问题;最终归于组织行为的研究,用管理学的激励理论推动组织的发展、变革与创新。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理论为落脚点,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实验为载体,针对绩效管理与管理学、社会学与心理学这诸多学科的结合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