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丰富阅卷经验的王立群教授,对一些题目的命题提出商榷,比如江西的"以兽首事件为中心写议论文",有可能对某些学生造成障碍.他说得不错:"如果一个作文题目出得对一部分考生是有利的,对另一部分考生是不利的,那么这个题目就有欠稳妥.  相似文献   

2.
都说今年高考的作文题“务实”了,跟现实贴得更近了,我在网上查找了一下,发现还果真如此。比如,广东卷作文要求考生谈“对常识的认识”;辽宁卷的作文问“明星代言你怎么看?”;上海卷题目是“金融风暴中的我”;江西卷作文由“兽首拍卖”引出;天津作文题是“我说九零后”;江苏卷让考生“品味时尚”……  相似文献   

3.
半命题作文就是只呈现一部分题目,另一部分由考生补充完整的一种作文形式。作为一种传统的命题方式,它越来越受到全国各地中考命题的青睐。这是因为半命题目既有所限制,让考生觉得写作范围比较明确,  相似文献   

4.
给材料作是常见的作形式之一。由于它既能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考察学生的联想与写作能力,同时还兼顾了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但是,由于它具有命题的灵活性与客观性的双重特征,而令考生不易把握,每年高考,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因“跑题”而丢分。探讨一下寄寓类给材料作的审题与立意,对提高考生的作能力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5.
谈话题作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题作文是作文的一种命题形式,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个创举。话题作文在高考作文命题中已经沿用了四年,相信这种命题形式已为广大的中学语文教师所熟悉。但是,对于话题作文的内在含义以及在高考中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形式,许多人还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话题作文这种作文形式作一些分析和探讨,以便我们更好地把握作文教学。话题作文与命题作文是有区别的,虽然都有“题”,但命题作文的“题”是标题,所有考生都共用这个标题;而话题作文的“题”是话题,也有考生用话题作为自己作文的标题,但更多的考生是在话题的范围内自拟标题。命题…  相似文献   

6.
“时评类”作文是一种新材料作文,这种作文选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题目材料,要求考生贴紧材料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上,往往是以说理议论为主,要求针对时事热点话题展开分析,提出自己独到的认识见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2009年高考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辽宁卷的“明星代言”两道作文就属于“时评类”作文。  相似文献   

7.
1999年以前,高考命题一直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当家。1999年以后的三年里,高考一直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那么,这三者究竟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说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限制性较少,只要在命题的范围内,可以充分发挥考生的才能。如《习惯》《尝试》《追求》《责任》等试题,学生反映切合实际,有得可写。这种作文形式,其范围是宽泛的。如《尝试》这个题目,从词义看,有“经历”“试验”的意义。再看范围:可  相似文献   

8.
安徽今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材料.被网民评价为“最坑爹”、“最难写”、“最离谱”。其实。从我这个语文教师的角度来看。这是个好题目。是个可以打开思路的好题目。可为什么网民不买账呢?原因在于他们不喜欢思考、不善于思考。对考生而言,我的调查结论是,毁誉参半。并不糟糕。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道“外新内旧”的作文题。 所谓“外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命题采用了符合作文命题发展趋势的新材料作文形式,二是选取社会热点事件为材料,要求考生构思成文。  相似文献   

10.
作文考题的常见形式,有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等.话题作文在当今备受推崇,而半命题作文也正在升温.半命题作文是命题者有意将一个完整的作文命题省掉一些成分,变成一个不完整的文题,给考生以广阔的选择空间,考生务必按照要求将文题补充完整后,方可进行写作的一种命题形式.半命题作文处在“命”与“非命”、“限制”与“非限制”之间,既有一定的限制性,又有较大的开放性.考生对题目还具有一半,甚至是一半多的自主选择权,因而有相当大的自主发挥、自由驰骋的空间.考生尽可飞动神妙文思,从而尽情展现缤纷世界.  相似文献   

11.
“话题作文”就是出题者提供一则材料,从材料中提出一个供讨论、能记叙、能发表见解的话题.给定一个写作的范围,由考生根据这个话题进行写作的作文形式。例如:2003年天津的“书”.陕西的“拥有现在”,黄冈的“感受平凡”等等.这种命题方式往往不限文体,题目自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人人有话可说。可以预测,这种命题方式将会在今后进一步强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无论是高考,还是中考,作文命题的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命题者为考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写作自由,让考生自拟题目,自选题材。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拟出更好的题目呢?现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全命题作作为一种传统而又极具魅力的作题型,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题干简洁,指向集中。全命题作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单句,简洁明了,不枝不蔓。考生拿到题目,没有其他思想干扰,可以集中精力构思成。但由于其指向性明确,也增加了写作的难度。第二、限制严格,题蕴丰富。形式上严格的限制与丰富的题蕴本是一对矛盾,但这也正是优秀的全命题作的魅力所在。如“掌声又响起来”这个作题中的“掌声”意味着成功,“又”则暗示是第二次,命题显然是要考生对自己曾经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再成功”的情感变化作一次人生探索,这正是在严格限制之中考查考生对生活的独特感知。第三、避免虚构,体现公正。相对于其他的作命题形式,全命题作的灵活度较小,猜题、押题成功的几率也很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考试的公正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不少学生常这样抱怨。如果学生在写作中掌握以下的五个要领,那么,就可以写出有质量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第一个要领就是“拟好作文题目”。近两年来,话题作文逐渐成为各地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热点。考生就话题构思立意,有一定的灵活性,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好作文。但笔者发现,不少考生文章写得不错,但拟题却有些不尽如人意。俗话说得好:“题好一半文。”“看书看皮,看报看题。”题目的好坏,不仅制约着全篇的写作过程,而且还会先人为主,给阅卷老师第一印象。如果“题”不对文,甚至有毛病,无疑会影响阅卷老师对文章的评分,进而直接影响到考生的作文成绩。  相似文献   

15.
曹津源 《初中生》2003,(30):21-23
【作文题】下面是2003年江苏南通市中考作文题: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曾在某些方面有过浓厚的兴趣。请结合你学习和生活的实际,以“兴趣”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自选;2.600字左右;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阅卷手记】这一题目属于“提示语+全命题”类型,既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又隐含着一定的限制和要求———必须写“你”(即考生自己),且要求结合自身“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命题者引导考生关注个性张扬,关注素质教育理念下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兴趣对自身发展所起的特殊作用,这种导向…  相似文献   

16.
可以说,自恢复高考以来,2001年的高考作命题是最没有悬念的。自1999年、2000年考话题作后,今年高考作再一次采用了这一命题形式,对此,考前的各种信息多有透露。但这决不是说2001年的高考作题不是个好题目。1999年,话题作首登高考舞台,应该说,这种题型最大的优点是把学生从狭窄的题目约束下解放出来,使考生获得充分的写作自由,因此,这种题型一出现就获得一致欢迎。不过,当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话题本身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中,半命题作文占着相当的比例。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部分命题权掌握在考生手里。拟题、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相对的自主权,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下面是2008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作文试题,以半命题形式出题。或多或少反映了中考命题的一种趋势——话题作文“过滥”、“过泛”。其直接影响是:一来削弱甚至取消了审题能力的考查;二来是为宿构、抄袭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而半命题作文则可以把学生的写作指往更明确、更具体、也更容易发挥实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汪立海 《学语文》2002,(3):19-19
好的考试作文命题,不仅仅是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还要能引领考生张扬个性,展露才情,充分表现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思考。2001年安徽省中考作文题在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请看题目:  相似文献   

19.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20.
黄圣凤 《学语文》2004,(1):33-34
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题目自拟”。在作文评分标准中,拟题情况虽然只占2分,但它是考生给阅卷老师的第一个见面礼,是衡量考生写作能力的标尺之一。所以,一个标题常常又影响全文的得失。不少考生的拟题有问题,这是高考低分作文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的现象,分析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忘拟题目或照搬话题一些考生误以为话题作文已有了题目,一开始就直接写第一段,这显然有违“题目自拟”要求。虽然话题作文常给出一个话题,如“诚信”、“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等等,但那仅仅是写作的范围。没有题目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