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可能与这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关,电视发展到今天也变得越来越浮躁。打开电视,浮现眼前的是争奇斗妍的娱乐节目、板块节目,它们占据着各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偶尔能看到一些发人深省的纪录片也是在寂静的深夜,可能这种时间安排也是煞费苦心的,只有在这寂静的夜里人们才能静下心来思考,这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然而作为一名纪录片的创作者不免有一些悲哀,纪录片真的只能生存在这边缘时刻吗?纪录片能够走到今天的确很不容易,应该说它是目前电视领域最纯粹沿用电影起源形态的作品,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和实验精神的手段。这样讲是因为…  相似文献   

2.
吉婕 《中国传媒科技》2012,(24):250-252
纪录片的市场化是指按照市场配置纪录片生产资源循环。即从选题、资金、拍摄、人员,到后期的播出、发行都利用市场来解决。经过近25年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制作人和优秀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不仅被中国观众逐步接受,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媒体的关注。然而,可惜的是,目前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发展速度却远远落后于纪录片制作水平的提升速度。本文意从市场化发展途径选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纪录片未来市场化发展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电视纪录片创作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以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的观点看,纪录片通过多种的纪实手段可以达到解释历史.分析现在、导向未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冷凇 《声屏世界》2004,(10):55-56
自纪录片诞生之日起,便有流派与定义之争,经常可以在英国和西方的专业杂志上看到不同大学的纪录片研究学者,为了某一部作品是否划入纪录片范畴,或者到底划入哪一类纪录片范畴而争论得头破血流。纪录片形式传人中国之后又在流派定义之争的基础上,附加了“纪录片与专题片”的界定之争,大大小小的纪录片学术研讨会上,许多唇舌之战似乎也都是停留在这个层次上。其实,西方电视传媒本是没有专题片一说的.专题片可以说是中国国情下的特殊产物,讨论其界定的意义似乎微乎其微。相比之下.如果集中精力对比讨论一下中西方纪录片的几种特殊形式及其特点,也许会对我们今后的创作给予更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纪录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青青 《声屏世界》2009,(12):34-35
中国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形成了自己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群体。从制作初期以政治为导向的新闻记录,到80年代对民族文化的反思,再到90年代,把视角对准老百姓,开始了平民化的记录。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全面回归社会,走向社会,开始关注社会并步入市场化,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①可以说,中国电视纪录片成为记录社会变迁、审视中国现实生活的窗口,彰显出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赫丛年 《记者摇篮》2005,(12):58-58
大家知道.目前中国的电视纪录片没有多少观众.很多纪录片栏目被挤到了“垃圾时段”,有的甚至被请出了主频道。而有意思的是.近些年,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在国外获奖的纪录片也越来越多.可收看中国纪录片的观众却越来越少。这种创作的繁荣与观众的萎缩,不能不让人反思一下中国的电视纪录片。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发展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网络数字媒体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生存挑战。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让纪录片创作形式以及手法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革与创新,为了能够让纪录片可以在新媒体时代长远地发展,便需要深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纪录片创作。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影这个人类第七艺术在中国的传入,中国的纪录片也随之应运而生。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纪录片已走完了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二十世纪中国,不仅充满了动荡、纷乱与压迫,而且也充满着激情、奋斗与进取。可以说,二十世纪是中国人民反抗压迫与争取民族独立与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纪录片便见证了中华民族这近百年的屈辱、抗争与迅速崛起的发展历史,也由于中国近百年历史的这种特殊性,使得中国纪录片的表现手法与风格与国际纪录片的发展迥然不同,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形态与特征。  相似文献   

9.
唐京进  喻妍 《新闻前哨》2009,(6):106-107
经过50年的发展.中国纪录片从政治化走向社会化,从一种国家意识形态工具成为大众媒介文化产品.这其间掺杂着纪录片发展的本体因素.也有着与之相关的社会体系演变的影响。正是这些不可名状的诸多繁杂因素最终形成的合力,影响并弓f领中国电视纪录片的走向。当下,苟延残喘的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在新的文化格局中传统主流纪录片也衍生出“速食”电视纪录片栏目的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电视便走进了中国人民的视野,开始了其繁荣发展的道路。在30年之后的80年代,新闻编辑者根据社会的形势制作了大量的新闻纪录片,新闻纪录片开始大规模扎根于我国电视领域,它不仅调整了电视节目制作人的节目内容安排,提升了节目的文化品位,同时还让更多的电视观众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新闻纪录片了解中国的社会形势和生活状况。从另一个层次来讲,新闻纪录片也是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当代电视新闻纪录片更是走向了空前繁荣的局面。经历过失败后的崛起,更多的电视新闻制作者有了更加丰富的经验,给观众带来一部部优秀的新闻纪录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1.
史兴庆 《记者摇篮》2006,(10):18-19
10年前DV进入中国民间.同纪录片独立制作人相结合.从此民间纪录片创作进入了一个DV主导的新时期。 DV纪录片埘纪录片的发展功不可没。当年达到颠峰的中国电视纪录片由于外界和自身的众多原因.开始走下坡路.但DV纪录片延缓了纪录片整体下滑的势头。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市场的挑战和频道专业化的冲击,中国纪录片创作在2004年出现良好发展势头.开始以整体的优势进入市场,同时民间DV制作机构,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中国纪录片在2004年不仅有了自己的专业频道,还以商业化的方式进入西方主流社会;在2004年.中国的纪录片编导在与国外大师的直接交流中更新创作观念。2004年.凝聚着中国纪录片人太多的欢乐与酸辛、憧憬与梦想。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和国际化策略的研究,其主要目的在于对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性质和国际化性质的研究,通过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策略,不断促进中国纪录片在国际中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国际间各种较量和竞争日益增强,我国日渐加强对文化的宣传和重视程度。本篇文章简要概括了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现状,对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有关改进中国纪录片商业化和国际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不断追求精神领域方面的新高度,因此对于电视纪录片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参与电视纪录片的编辑工作者也需要顺应时代的进步,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编导意识。我们一般认为编导意识是指电视纪录片工作者在进行编辑时要紧抓纪录片的根本主题,联系实际情况,采用一定的手段,可以合理有效地控制纪录片,这种意识主要展现的是编辑本体。编导意识并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昙花一现,而应该在电视纪录片从开创到播出整个过程中都融汇进去。要想成就一部完美的纪录片,那么电视纪录片的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紧扣编辑要领与编辑原则,让纪录片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感化观众的心灵,积极利用编导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江泓 《新闻世界》2004,(10):81-82
纪录这个词反映了人的本性.从人类诞生那天起,人们就用各种方式来纪录自己的生活和化,并传播延续至今,人类明正是通过纪录这个方式得以发展、人们发明摄影、电影、电视,最初的本源正是为了纪录的目的.可以说纪录片是现代影像艺术的老祖宗。时代发展至今,世界的纪录片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就中国而言,纪录片还很滞后.中国目前纪录片发展存在的最大的问  相似文献   

16.
从《望长城》看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亚丽 《新闻窗》2008,(6):68-69
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发端于新闻纪录片。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华民族伴随着“文化寻根”的兴起,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经历了一个过程,即用单一图文贴片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到借鉴和充分使用电视手段与电脑数码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表现方式,站在现代人的视角,敏锐把握时代脉搏,展现千年历史长河里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中央电视台1991年播出的历史文化纪录片《望长城》,为中国历史文化纪录片创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既能用纪实的眼光及时跟踪国内外重大事件,又能在普通的纪录片当中增添大众元素、故事元素、娱乐元素与世俗化元素,再加上动画特技、高速的节奏、时尚的音效、色彩的混用,画面的分割等具有后现代审美特征的形象化视觉元素.使得纪录片既具有承栽社会责任的凝重,又有故事片冲突不断、高潮迭起的娱乐,可以说做到了雅俗共赏,使纪录片重新得到了观众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业的迅猛发展,在当今时代各种信息的接收也越来越便利,从最初的只能听到声音而看不到画面的收音机,发展到电视、电脑等.新闻和纪录片等传播信息的手段也应运而生.而如此生动、具体的画面的呈现,也必然离不开摄像这门专业技术.正是因为有摄像师扛着摄像机辛苦的拍摄,我们才有机会在电视上看到各种纪录片以及新闻,接收到这么多的信息.但是,我们很多人所认识的摄像,仅仅是只要会摄像就可以,单纯的看到摄像机去拍摄,认为只要具备拍摄的技术,就可以承担拍摄的工作.因此,我们也就忽略了摄像的种类,不同摄像活动的差别.本文主要针对新闻摄像与纪录片摄像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来分析它们的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6,(20):34-39
作为文化产品的纪录片应兼具文化品位、社会责任、商品属性的三大特征,然而近几年纪录片被弱化的商品属性在诸多作品中突显,在叙事方式、形式风格、制作和营销发行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一种娱乐性的趋向。纪录片娱乐性趋向是其改变"姿态",转向以大众为导向,从服务精英到娱乐大众的转变,用"微笑"面对观众,是纪录片从"工具化"向"市场化"的转变,更是从"被动发展"向"主动发展"的一个转变。但与此同时纪录片的创作也应肩负保持品格和培养大众的责任,实现大众、社会、纪录片本身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景春 《记者摇篮》2004,(12):30-30
大型纪录片《望长城》的横空出世是中国电视纪录片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该片所奉行的客观纪实的手法打破了此前我国纪录片创作的沉闷格局.以后,纪实手法在中国纪录片界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效仿。同时.随着客观纪实手法的广泛流行,人们对它的模糊认识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因此对纪录片创作也带来了明显伤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早期.纪实手法被许多人“简单等同于长时间跟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