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奕奇 《广西教育》2022,(36):138-140+164
本文关注英语写作教学中可建构的创客空间,即线下课堂与线上教学平台所构建的共同体空间,进而从线下思辨教学、线上思辨教学、O2O模式下的思辨教学三个层面探讨聚焦思辨能力培养的英语写作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学生英语思辨能力缺失的现象,指出教师虽不是课堂中的主体,但确是影响学生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笔者就英语写作课堂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发挥其辅助作用提出了相应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思辨能力的缺席在英语写作课堂表现明显,而英语写作课却是最有效地培养和反映学生思辨能力的课程之一。针对这个矛盾,从"四层身份模型"出发,提出思辨话题准备、课堂思辨问答、课堂合作分享、教师有效示范和课后思辨反思的五个阶段建议,通过写作课堂,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说理能力,结合课内外写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的大学英语写作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能力训练而忽视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分析问题、创新求异、以及对问题独立提出见解等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本研究从生态的视角探讨大学英语写作课的设计,尝试将生态学原理和写作课相互融合,提出从生态学视角看待写作课堂,探寻能促进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写作课,促进英语写作课生态、平衡、动态、开放的发展,从而促进语言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生态视角下英语写作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对学生的思辨能力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在激起学生写作热情以及思辨意识方面,同时,学生整体写作水平以及相关思辨技能也会有所提高。此外,本研究也提出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改革建议,这对于学生思辨发展和写作教学等都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缺席”问题是多年来国内学者的共识,如何将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技能课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共同提高是很多英语教学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以思辨能力层级模型理论为基础,探讨在发现教学法的指导下英语专业写作课新型教学模式的创建和研究。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发现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潜力的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也能促进思辨能力的运用,实现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的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语言技能的学习课程,还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课程。本文探讨了英语写作与创造性思维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英语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思辨能力薄弱现象的原因,并就此问题提出了提高学生创造性写作思辨能力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胡翠芬 《现代英语》2023,(23):85-88
学生外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与其思辨能力紧密相关。文章运用图尔敏结构模型,并融合文秋芳的思辨能力层级模型,构建了基于图尔敏模型的英语议论文结构模型,并提出外语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教学的评价标准。该标准既包含写作培养目标,又包含思辨能力目标,在结构和内容上把写作教学与思辨培养结合,有助于实现外语写作和思辨融合学习教学。  相似文献   

8.
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思维逻辑锻炼,导致英语学习效率低下,能力提高缓慢。该文针对高职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思辨缺席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采取诸如语篇教学法和辩论法以及整合阅读与写作的方法进行写作教学,旨在消除学生思辨缺席症,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相似文献   

9.
思辨能力是高职高专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对思辨能力的培养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未引起广泛的共识。文章分析了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写作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思辨能力地培养进行了梳理,对思辨能力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高职高专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6,(17):74-75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匮乏是一种通病,在英语写作过程中症状尤为明显,这主要归咎于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写作内容任务、写作评价体系及学生学习方法等几大方面的诟病,为此,需要对以培养思辨能力为导向的英语写作教学进行教学模式的探讨和革新,主要包括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注入教师能力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一体化、关注学生写作过程及形成科学的写作教学评价体系等。  相似文献   

11.
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高等教育的目标之一,也是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主要是通过英语写作来实现的。而通过英语写作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又有多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写作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即任务型英语写作课堂教学,此模式能使学生在完成英语写作任务的同时完善英语知识,以培养其英语写作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文通过英语写作任务样本分析,从理论上讨论和阐述了写作任务的设计,旨在为英语写作教师在编写教材时或在教学中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历时质性个案研究方法,对北京某重点高中两位英语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分析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数据,本研究发现两名教师都认为英语写作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语言综合能力为目的,且与其他技能的培养相融合。她们采用体裁式写作教学方法,将写作教学嵌入日常英语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写作的过程。本研究发现表明高中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以突破应试束缚,切实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技巧,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普遍偏低。把合作学习运用到英文写作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合作学习就是小组讨论教学方式的最佳表现形式。将合作学习运用到英文写作教学不仅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写作能力。教师的批改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形成师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角度的互动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运用于语言教学,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便应运而生。但是大学生尚处于认知发展阶段,学习观念和习惯尚未发展成熟,要想自主学习真正行之有效,还要建立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提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中实施教师计划,指导,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等监控策略,旨在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从而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改革,提高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EFL学习者英语写作里使用时间状语时出现的母语负迁移作了实证研究,分析了英语写作中存在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和造成负迁移的因素,提出了英语学习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创设真实情境下的英语语言环境,利用语言的迁移规律,帮助学生克服干扰,减少负迁移,促进正迁移,提高英语学习成效。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university teachers’ beliefs about classroom writing assessment are congruent with their self-perceived practices in 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 (EFL) contexts, and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belief-practice inconsistencies. Drawing on data from a survey of 136 Chinese university EFL writing teachers and ten teacher interviews, results showed a degree of belief-practice alignment regarding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AfL) practices that make learning explicit, but belief-practice discrepancies were more salient. AfL practices that empower student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n writing assessment were perceived to be more important than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ractices; however, the reverse was found in teachers’ practice. Impacts of micro-level factors including assessment training, teaching experience, student attributes, meso-level school factors, and macro-level assessment culture are discussed, and implications are drawn.  相似文献   

17.
In second‐language writing, assessment has traditionally focused on the written products and how well (or badly) students perform in writing. Teachers dominate the assessment process as testers, while students remain passive testees. Assessment is something teachers ‘do to’ rather than ‘with’ students, mainly for administrative and reporting purposes (i.e. summative). Such assessment, being more retrospective than prospective, holds little value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recent years, with a major paradigm shift in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writing assessment informed primarily by a product and summative orientation, is considered increasingly inadequate. Such assessment, which focuses on measurement – i.e. marking, monitoring and checking, fails to capture the formative potential of assessment for promoting learning. A formative approach to assessment, on the other hand, focuses more on inquiry – i.e. discovering, diagnosing and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the opportunities assessment provides for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harness the potential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the writing classroom, it is axiomatic that classroom assessment practices be geared towards maximizing student learning. This provides the impetus for my study, which investigates an EFL teacher's attempt to implement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her writing classroom and its impact on her classroom practice and students' beliefs and attitudes to writing.  相似文献   

18.
写话训练是培养低段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平台的适度延伸,课外学习平台的积极引导和家庭生活平台的亲近生活,可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帮助学生积累相应的素材和启发学生抒发对生活、学习的情怀的目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写话训练思路,全面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相似文献   

19.
写作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涉及到多种认知因素的协同作用,其中思维和记忆是影响写作的两个关键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在影响写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本研究以认知学中有关记忆和思维的相关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某大学英语专业大三学生进行问卷、访谈和文本调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发现长期记忆和思维对写作过程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从认知层面探索写作研究的新方法:结合认知中的长期记忆和思维两个因素对写作过程进行研究,其结果对英语写作的教与学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学暗示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它普遍存在于小学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由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几大部分构成,各部分都能运用多种暗示方法有效实施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巧妙而灵活地运用教学暗示有助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阅读教学中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增强学生表达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