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学问化问题的提出,其意义是将被视作“枝叶”的学问要素回复为诗学的重要因素来思考。主要探讨魏晋六朝时期诗歌学问化有关的三个问题:汉赋在诗歌学问化进程中的作用;玄言诗的学问化因素;魏晋六朝诗歌的性情与学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嘉道诗学以反思袁枚性灵诗学的流弊为逻辑起点,针对“性灵”概念流行和泛滥,诗坛重新祭出“性情”这一古典诗学核心概念,并就性与情、性情与道德、性情与学问的关系展开讨论,将“性情”概念放在诗学史的演进、发展中加以锤炼,终于完成了对这一传统概念的周密诠释,为嘉道诗学的平衡发展以及此后诗学观念的转型并融入近代化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晚清诗学大家王闿运之《唐诗选》是晚清著名的唐诗选本之一。通过对选本所选诗歌及其评语的双重解读,不难发现该选本并非如王闿运自己所云的"不能出八代之外",亦非仅备诗歌之"美",而是一部力求展现唐代诗歌之流变、以求能为后学者呈现更多诗歌创作视角的诗歌教材,从中亦不难看出王闿运并非一食古不化墨守汉魏六朝五言古诗的文人。  相似文献   

4.
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坛别具一格;其诗基本内容是写官宦生涯的迎来送往、和贺赠答,以及触物伤怀、故土之思、友朋之爱、风土人情和“康乾盛世”的良辰美景。情感真挚,诗风多样而有意境;其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所体现的特点,具有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和鼎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姚文燮的《昌谷诗注》是李贺诗歌注解中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姚氏认为李贺诗歌蕴含着"孤忠、哀激"之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才形成了其注本"以史注诗"的特色。这又与姚文燮以"性情论"为核心,并强调有所寄托的诗学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而《昌谷诗注》中的"讥讽"和"自伤"说正是姚氏这种诗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姚文燮的诗学思想其实是受了家族学术、当时的"杜诗学"等影响而产生的,并且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姚鼐主张人品的纯正,自然要求诗歌语言及情感格调高雅,对俗体诗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之情.性灵诗学注重天赋,轻视后天的努力,反对模拟;桐城诗学虽不忽视天赋,但更看重人工,主张由模拟求变化.姚鼐在与袁枚的诗学论争中,凸显了桐城诗学的特色,桐城诗派由此成长为嘉道以后诗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清初时期封建思想僵化,封建礼教束缚增强。袁枚的"性灵说"冲破迷障,横空出世。该说在传承古代"性灵说"诗学传统的基础上,强调性情与灵机的统一,天分与学问的统一,文与质的完美结合,反对背离孔孟之学的宋朝理学传统,对于通俗文学的发展和近代新思潮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洪亮吉是乾嘉时期极具声望的诗歌评论家。他学问广博,交游甚广,在借鉴与批评其他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诗学理论,即反对泥古不化与各立宗派,主张直抒胸臆与自写性情。《道中无事偶作论诗截句二十首》是较为全面地反映其论诗思想的论诗组诗,也为我们理解洪亮吉的论诗思想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10.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1.
“近代湖湘诗派之魁首”王闿运,为文倡汉魏,论诗宗法八代兼采四唐,于晚清诗坛中别树一帜。学界多论其汉魏六朝诗学理论,尚未涉及唐诗研究。本文系统考察王闿运研究唐诗的缘由、具体内容及其唐诗学批评方法论,以作开拓性尝试。  相似文献   

12.
乾嘉诗坛,派别纷争。洪亮吉论诗,却以平正为特色,独立于各个派别之外。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标举性情,但强调性情要符合儒家的伦理道德,尤其注重作家的人品;二、推崇创新,尚奇但强调要合乎情理;三、提倡学古,但崇尚学古出新;四、主张多读书,重视学以养性。由于持论公允,他的诗学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但在清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其独特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厉鹗的诗     
厉鹗是雍乾间以诗而名的学人。他的诗歌喜用典故,尤喜用宋人笔记中之偏事僻典,遣词造句也刻意生涩炫博。厉鹗资书以为诗,其诗显得生、僻、怪、碎,与清代学人诗本经史,引学术入诗的诗学风范有点不同。他后面的诗人惩于厉鹗的堆砌琐碎,于是偏向于以专门之学入诗,特别是以乾嘉学人擅长的金石考据入诗,翁方纲等人的诗歌代表着厉鹗以后乾嘉诗坛学问化的主要衍变方向。  相似文献   

14.
<正>在课程论中,诗学是与科学对应的一个概念。科学更多地强调统一、规范,诗学则更多地倡导多样、创造。“诗学”最先为亚里士多德写的一部著作的名称,是亚氏提炼希腊艺术精神,建构的西方美学体系的开山之作。诗学基于诗歌与诗艺,由于诗歌是最具创造性的文学样式,也由“创造”衍生开来,指研究艺术规律、社会文化规律的学问。课程诗学并不反对课程科学,而是在坚持科学性的同时,以“解放”为旨趣,更多关注完整人的形塑。在当今技术一统、制度至上的情势下,倡导课程诗学更具有紧迫的、  相似文献   

15.
关于曹丕、曹植二人诗歌高下的问题,自钟嵘《诗品》以来,论者大都认为曹植诗歌胜于曹丕。船山先生却认为二人诗歌有着"仙凡之隔",曹丕有着"独至之清",所以他的诗歌属于"仙"品,他本人则被推许为"诗圣";而曹植诗歌"建立门庭",因而属于"凡"品,其本人也被贬为"驵才"。船山先生立论的内在逻辑在于:首先,他以《诗三百》作为后世诗歌趋赴的理想,追求一种天然本真的诗歌境界;其次,他采取正反相形的方式评诗,其肯定性评述常有精微之论,但否定性评述有时则失于偏颇。二曹诗歌的个案体证了船山诗学的这种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清初岭南诗人陈恭尹诗学观以"性情"论为核心,他对"性情"的内涵和特点有独到的理解,其理论主要针对当时诗坛的弊端有感而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好地贯彻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晚清时期复古诗学的代表人物,王闿运在诗学的建构上是有其自身特点的。王闿运的复古诗学在不同于晚清既有复古诗学路径的前提下,不仅走了一条宗魏晋南北朝诗学的发展向度;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王闿运的复古诗学以通经为起点,进而引出对"情"的阐发,再外化为"文"的形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善的以"治情"为核心的复古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清初诗歌,不能忽视的是宋诗派的兴起与壮大.此股诗风由虞山钱谦益一派引导而起,至查慎行的出现,标志着宋诗派在创作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查慎行以诗歌创作见长,在诗学理论方面则缺少系统的表述,观点多散见于其诗文集及诗歌评论作品中.但是,从这些有限的材料中,亦不难发掘查氏有代表性的诗学观念.他能在诗坛纷纭聚讼、争立门户的状况下,坚持唐宋兼宗、性情为先的诗学观念,与其乡邦的诗学氛围及师辈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论家,其主张的性灵说在清代诗坛影响巨大。可贵的是,袁枚自觉地在诗歌创作中实践了他的主张,他的抒情诗创作“以真达情”的特色,就是性灵说的一个表现。“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袁枚《答曾南村论诗》中有句云:“提笔先须问性情”。在袁枚的诗文论述中,“性情”与“情”是基本同义的。“提笔先须问性情”,首先肯定的是做诗要有情,情之有无是诗之先决条件。在袁枚眼中,抒情是创作的根本目的,真情是诗歌表现的主要内容。诗是情的产物,情的表现,要“自把新诗写性情”。所以他坚决反对有意识地为政治需要,为炫耀学问或为…  相似文献   

20.
明清鼎革之际,归庄从文坛党同伐异的门户之争中挣脱出来,提出"两不幸"的诗论观,强调人品对诗品的定性作用,要求诗歌表现真性情,并认为如果诗歌能"得江山之助"则更佳。归庄的诗学主张,是立足于当时诗坛状况对前人作出的一种历史反思,代表了遗民诗人群体的共同审美趋向,也体现了明中后期狂放疏朗向清初渐次平实的文坛风气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