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2.
曾林姣 《科教文汇》2007,(6X):80-181
亨利·菲尔丁被誉为“英国小说之父”。在他创作的小说中,最著名的非《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莫属。在这部小说中,菲尔丁通过刻画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表达了他的道德观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批评。然而这部小说的成功与戏剧元素在这部小说中的出色运用是紧密相关的。本篇论文在第一部分主要讨论了这部小说人物刻画中的戏剧元素,第二部分则讨论了主题中的戏剧元素。最后,论文指出《汤姆·琼斯》是菲尔丁的戏剧生涯在他的小说中的继续。  相似文献   

3.
吴宏梅 《科教文汇》2008,(7):155-155
《儒林外史》中的写人技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部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人物的出场、人物群像的刻画与单独刻画相结合以及从修辞看人物刻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到灯塔去》属于偏向自传性质的作品。英国女作家艾德琳·弗吉尼亚·伍尔芙(AdelineVirginia Woolf)在这部作品中为读者非常全面地描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父母形象。伍尔夫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融入极多情感,小说中拉姆齐夫人即是以作者母亲作为原型,属于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小说中的拉姆齐夫人是一个具有高尚德行和美丽心灵的人物,而拉姆齐先生的原型则是作者的父亲。和拉姆齐夫人产生鲜明对比的是,拉姆齐先生是一个相对利己、冷漠的人。《到灯塔去》这部作品批判了传统的男性中心论,也提出女性应当放手去追求自己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中的写人技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成功的人物塑造是这部讽刺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地位的重要因素.本文试从人物的出场、人物群像的刻画与单独刻画相结合以及从修辞看人物刻画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赵晓菲 《科教文汇》2009,(8):240-240
韦恩·布斯作为英美叙事学历程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为英美叙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修辞学》出版后,对小说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二十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本文将对布斯的这部作品的主要理论作简单梳理。并结合林白、陈染的小说,对布斯的某些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韦恩&#183;布斯作为英美叙事学历程中的一个代表性人物,为英美叙事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小说修辞学》出版后,对小说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被称为“二十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本文将对布斯的这部作品的主要理论作简单梳理。并结合林白、陈染的小说,对布斯的某些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约翰·伯格是当代英国著名的艺术批评家,小说家。《G》为伯格赢得了布克奖。在这部小说中,伯格巧妙地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凸出了小说的主题,刻画了许多个性突出,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9.
杨艳 《科教文汇》2009,(25):242-242,244
简·奥斯汀的《诺桑觉寺》作为她的小说中唯一一部采用作者型叙事声音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在小说理论方面的一些见解:介乎于理查逊式与菲尔丁武之间的创作风格,超越时代的“元小说”叙事手法中对小说结尾和小说精练简洁的要求,对哥特小说和风俗小说的戏仿中透出对这两种小说模式的批评,以及直接介入小说提出对小说和小说家的期望。所以这部小说虽不被评论界誉为奥斯汀的上乘之作,但通过对它的研究却可以了解作家本人的小说创作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权力的游戏》改编自美国作家乔治·马丁的奇幻小说《冰与火之歌》系列,是美国目前最火的电视剧之一。它由美国HBO电视网制作上映,于2011年4月首播,至今已到第5季。这部电视剧演绎了维斯特洛大陆上七个王国之间征伐斗争、尔虞我诈而错综复杂的故事,刻画了众多形象鲜明、个性迥异而利益纠葛的人物。《权力的游戏》宣称"凡人皆有一死"!人物角色的悲惨死亡,许多不同的死亡方法,都跃于荧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小说刻画了大量形象丰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薛宝钗作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其理性冷峻、温情脉脉,严格遵循儒家伦理原则和道德,其处世哲学在今天依然可以带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春 《科教文汇》2009,(28):254-254,278
小说借主人公福贵之口,讲述了中国农民所经历的无尽的苦难,描写了他们对苦难的承受能力。但是余华在小说中的叙述方法却不同于他的早期作品。余华的早期作品中对于血腥和暴力的叙述冷酷无情,对于残暴的刻画细致入微,极度渲染。《活着》却不同,虽然以不断的“死亡”反讽“活着”,这里面的惨烈本来是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部,但由于作者叙述策略的改变,叙述语言从极度冷酷变为平静,叙述角度从第三者的冷眼旁观变为第一人称的忧伤和温和,使得这部小说沉郁、悲痛而坚定。  相似文献   

13.
王静  向力 《科教文汇》2008,(25):232-232
在小说《罪与罚》中,陀思妥耶夫斯基描写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罪与罚”的全历程,其中充斥着大量的心理分析。里面人物的梦境描写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通过这些梦境的描写,小说深刻刻画了人物被扭曲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李群群 《百科知识》2022,(24):17-18+23
<正>《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在英国社会矛盾日益加剧背景下创造的一部戏剧,将人文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结合起来,以乐观的态度和语气讽刺了英国社会的现状,也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之作。莎士比亚对《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进行了生动而个性化的刻画。  相似文献   

15.
《大双心河》是海明威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它描绘了尼克返战回家的徒步旅行经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加以分析可以看出,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体现出的自然观是矛盾的,他既尊重自然,又试图征服自然。  相似文献   

16.
徐微微 《百科知识》2021,(15):26-27
黄哲伦于1957年出生于洛杉矶,是著名的美籍华裔剧作家.他创作了许多出色的戏剧作品,并在戏剧界赢得了许多奖项,包括奥比奖和托尼奖.他被称为最有成就的亚裔美国戏剧家和百老汇最成功的亚裔艺术家,并在美国戏剧领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讽刺喜剧《中式英语》被称为他在《蝴蝶君》之后的最好作品.《中式英语》的背景设定在中国贵阳,主要讲述了一个濒临破产的美国商人丹尼尔的贵阳之行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语言和文化上的障碍与挑战.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部戏剧的成功要归因于引人发笑的中式英语对话,这正是中美之间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及错误的翻译的结果.但是,除了那些引人发笑的语言,剧中的人物也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法国作家米歇尔·乌勒贝克出版了他的长篇小说《基本粒子》,在西方文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部反映当代西方性爱与色情风习的小说,挑开了西方社会文明与自由的华服,亮出了它的溃疡。读完它,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悲凉。米尔·乌勒贝克(1958—)是20世纪90年代登上文坛的法国作家。他的第一篇题为《活着》的论文于1991年秘密发表,第一部小说《格斗领域的扩展》在1994年出版,第一本诗集《战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姜欣  薄淑艳 《科教文汇》2011,(22):93-93,113
讽刺文学是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凭借对叙述技巧的精妙运用,将反讽技巧进一步发展,使之成为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重要手段。本文着重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反讽在各个层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小城畸人》这部小说中,作者舍伍德·安德森注重刻划人的心理活动,善于捕捉人们在瞬间迸发出来的强烈情感,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瞬间的描写来揭示作品的主题,刻划人物并将二十五个故事串联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潘晓燕 《科教文汇》2009,(19):239-239,253
《伊甸之东》是斯坦贝克20世纪50年代的作品。斯坦贝克以圣经中该隐和亚伯的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以颂扬人类的自由意志。他认为人类能够自由地选择善或恶,能够自我完善。斯坦贝克认为这部小说是他的艺术顶峰。针对这一点,本文从主题设计、与角色塑造等方面来阐明以下观点:1)《伊甸之东》这部小说的主题设计有精妙之处;2)小说中女主角的塑造与主题发生了矛盾,体现了斯坦贝克在写作艺术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