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窦娥的形象历来都是为人称赞的,人们称她为反抗英雄。本文将从窦娥与地痞流氓的斗争、与贪官污吏的斗争、与天地的斗争三个方面来论证窦娥的反抗和斗争并不成立,窦娥并非反抗英雄。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反抗哲学"与佛文化"勇猛精进"精神的关系体现在:"慈悲"并不排斥反抗,"精进"包含着斗争。鲁迅的"反抗哲学"包括:反抗专制,反抗苦难,反抗庸众,反抗虚无。鲁迅的"反抗哲学"具有下列鲜明特征:在立场上,坚定、鲜明;在感情上,真挚强烈,爱憎分明;在态度上,坚决果敢,是非清楚,旗帜鲜明。  相似文献   

3.
从十三世纪七十年代,元灭南宋,统一全国之日起,各族人民就不断举行起义,反抗封建皇朝和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此后,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此伏彼起,连绵不断,最后发展成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终于把不可一世的大元皇朝送进了坟墓.本文拟就元代社会矛盾以及元代(元末农民战争以前)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作简略的说明.  相似文献   

4.
刘兰芝在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同封建家长制的代表焦母和刘兄的斗争中,能够根据他们的性格和地位,区别对待,采取合理的斗争策略,既最大限度地争取斗争的胜利,又一定程度地维护了自己的尊严,显示出这个著名反抗形象智慧的一面。这篇评论弥补了以往对刘兰芝的分析只重视其忠于爱情、敢于反抗的不足,挖掘出她光辉灿烂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明中叶后,商品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明政府除了加重对农民进行剥削外,还加紧对城市工商业者进行掠夺.明神宗在位期间,派出大批宦官充当矿监、税使,分赴各地搜刮,这些人到处胡作非为,激起了各地商民反抗矿监、税监的斗争.《明万历时期各地人民反抗矿税监斗争图》比较集中地标出1599年至1608年间各地人民十次反抗矿税  相似文献   

6.
本专题复习应掌握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罪行及中国军民为反抗列强侵略、维护国家主权、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分析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原因及给中国造成的严重危害。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张华中 《历史学习》2007,(12):37-43
(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8.
川南僰人反明斗争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明一代,川南少数民族僰人(又称“都掌蛮”、“都掌人”),为反抗明王朝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曾一再掀起声势浩大、可歌可泣的英勇斗争,在我国少数民族反抗封建王朝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拟依据史料,对川南地区的这场僰人反明斗争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视个人意识对于集体行动的影响的作品,也是意识上第一部具有主动斗争意识的作品。反抗斗争是个人意识的激发和扩展,但是反抗斗争的最终目的不是打破这层束缚,而是说服敌人同意自己的看法。《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对于当时权势的斗争本质上是对于古文化的默认,但是因为潜在的古文化常常受到某些规则的限制,不能够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美德,最终甚至导致个人的斗争战斗的努力化为尘埃,等待他们最终的结果也是失败。  相似文献   

10.
厦门原是一个海岛,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期的对外贸易要地之一。厦门人民具有光荣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史。早在1387年,明朝为了防御倭寇入侵,派江夏侯周德兴在岛上建造城堡,始称为厦门城(又叫中左所)。从那时候开始,厦门人民曾进行了长期的反抗倭寇侵扰的斗争。倭寇在东南沿海的侵扰活动被肃清以后,厦门的对外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明朝末年,西方殖民主义者荷兰侵占我国台湾并向我大陆侵袭,厦门军民曾进行过反抗荷兰侵犯大陆的斗争。随后,清军渡江南下,民族英雄郑成功又以厦门为根据地进行了抗清和收复台湾的斗争,他收复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的准备工作,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在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湖南少数民族同胞与各民族一道,英勇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侵略。湖南少数民族红军将士北上抗日,喋血华北;在后方,湖南少数民族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抗日救亡,各民族、地方武装也纷纷揭竿而起,树起了反蒋抗日的旗帜;湖南少数民族许多爱国将士也投入到抗日的洪流之中,浴血奋战,驰骋疆场。湖南少数民族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金融政策对于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对于采取财政金融手段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规定。在遵守法律规定和经济规律的前提下,中央政策各部门和民族自治地方的上级国家机关应当利用财政预算、税收政策和转移支付等财政手段,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政策性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等货币金融手段支持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史学研究是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 在民族史学的综合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理论探索上则反映出研究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民族史观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等积极倾向, 显示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 ,如何处理好“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的矛盾 ,是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关注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为此 ,正确认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明确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原则 ,确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法律保护的内容及其规范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新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民族学生汉语水平和综合素质不断提升,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工作逐渐推开。论文立足于新疆高校民汉一体化教学的实践探索,对一体化教学推进中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改革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汉合校的核心目标,是在民族学校与汉族学校合并的基础之上实施双语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共同发展,使各民族达到文化、心理、情感上的融合。达到这一目标,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混杂在所谓的“北朝民歌”中,应从中大致区分出哪些是真正的北方少数民族民歌。这些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揭示出了他们基本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尚武、质朴为主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对北方刚健之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而这种刚健之风又是唐诗繁荣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按照“民族平等、语言平等”的原则.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乌兰夫一贯高度重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起这可从四个时期来考察:内蒙古自治运动时期的“开拓、启蒙”工作;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改革、改进文字”的工作时期;蒙古语言文字“空前的发展和提高”时期;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恢复和巨大发展时期。乌兰夫重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和发展思想中蕴涵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中小学民汉合校学生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汉合校是新疆发展少数民族基础教育乃至提升新疆整体教育水平的指导方针。学生是民汉合校的关键体验者和事实受益者,他们对民汉合校的意识倾向;合校后民汉学生认知风格、学习动机、兴趣、性格、能力等人格特征方面的变化,直接决定民汉合校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0.
乌兰夫在内蒙古牧区进行民主改革运动时期提出的"牧场公有,放牧自由""三不两利"政策为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民主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对今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繁荣及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仍有重要启示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