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六十年代初期,由邓拓的《燕山夜话》和邓拓、吴晗、廖沫沙三人合作的《三家村札记》,掀起了建国后杂文创作的第二次高潮。邓拓等人以“提倡读书、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振奋精神”为宗旨,创作了大量富有现实意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文笔清新的杂文,三家村杂文独树一帜,不仅显示了杂文创作的实绩,而且充分证明了杂文这种文体顽强的生命力。邓拓从1961年3月至1962年9月在《北京晚报》上开辟“燕山夜话”杂文专栏,邓拓、吴  相似文献   

2.
邓拓、吴晗和廖沫沙三位杂文家的杂文体现了民本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文章认为,"三家村"的杂文对当下仍然有强烈的现实针贬意义。  相似文献   

3.
杂文最能体现国人的人格变化。建国后杂文创作的几度沉浮都清晰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文化人格的嬗变,同时,这种嬗变也直接地影响着杂文的品格。无论是“坚毅反叛”型人格,还是“三家村”人格,抑或“嬉皮士”之风莫不如是。从文化人格视角上考查当代杂文,利于找出国人人格中的利弊,同时为杂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邓拓是我国卓有成就的宣传家、政治家,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耿直不阿,正大光明,坚持真理,嫉恶如仇"(聂荣臻语).他博学多才,睿智聪慧,勤于治学,在史学、哲学、新闻学、美学、文学以及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他的杂文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显著的位置.邓拓杂文,大多写于六十年代初期,结集为《燕山夜话》(152篇)和《三家村札  相似文献   

5.
【阅读导引】  吴晗 (1909- 1969),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曾任北京市副市长。“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就把吴晗同志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诬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在全国进行批判,致使吴晗受尽迫害,蒙冤而死。吴晗同志勤于治学,学识渊博,著作颇丰。与邓拓、廖沫沙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辟了《三家村札记》专栏。吴晗先生写了许多介绍古人读书治学、做事做人以及有关生活知识经验的杂文。他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文学史上笔记小品的传统,杂文写得新鲜活泼,别开生面,深受读者的欢迎。在我国现代杂文史上是…  相似文献   

6.
豁达乐观的廖沫沙杨德华“文化大革命”,从声讨所谓“三家村”揭开序幕。在这场大灾难中,邓拓、吴晗先后罹难,廖沫沙身心也受到了极大的摧残。记得是1967年吧,他和吴晗一起被揪往某矿区批斗。会前,两人被囚于一室内。沫沙看到吴晗愁眉苦脸,低垂着头,为了稍解他...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图将王实味、萧军、胡风“、三家村”等人,从重重的政治、文化批判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其杂文的创作动机、文本功用、重新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其杂文思想进行梳理与把握,从侧面勾勒出(1942—1976)年杂文被批判的原因、模式、教训的某些历史线索,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把握其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路向提供某种程序的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邓拓的《燕山夜话》及其同仁的《三家村札记》,连同吴晗的历史剧《海瑞罢官》,应该从政治及纯学术两个层面或向度予以客观剖视。实质上是作为官员的邓拓,与普通正直的知识分子在人文情怀上具有相通的命脉;他们将“五四”以来所形成和流传的科学民主的现代观念,以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感时忧国的道德自律,内化为自己的人格精神,使其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透视龙应台的创作阶段、文本深层和创作背景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分析她的杂文当中所涉及甚至包涵着的与“全球化语境”契合的文化根基,探讨她的杂文中的文化先锋性,并探求其跨文化“再阐释”的前提是文化身份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0.
邓拓笔名考     
邓拓在杂文《你赞成用笔名吗?》里,举我国著名作家关汉卿、王夫之、鲁迅、茅盾等为例,说明,“历来许许多多严肃认真的作者,他们往往使用各种各样的笔名。”又说,“笔名的作用是颇为复杂而微妙的”。写作态度一向严谨的邓拓,也在不同时期用了许多不同的笔名,其作用也是“复杂而微妙”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主流话语与文学话语的矛盾冲突》课题的第二篇.课题的基本思路在于试图将王实味、萧军、胡风、“三家村”等人,从重重的政治、文化批判中剥离出来,通过对其杂文的创作动机、文本功用、重新阐释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其杂文思想进行梳理与把握,从侧面勾勒出(1942-1976)年杂文被批判的原因、模式、教训的某些历史线索,窥探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文化心理与时代精神状态;把握其审美观念和文化心理结构的发展脉络;进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路向提供某种程序的反思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鲁迅,可谓“一代之杂家”,杂家乃其本色,杂学乃其当行,其杂学的知识背景深深地影响了他的杂文创作。其杂文的观念、杂文文体的多样化、及其杂文区别于他人杂文质素的“个人性”,都与其丰赡的杂学学养紧密相关。杂学的志趣决定了鲁迅的文化气质,使得鲁迅成为有史以来杂文领域内创造这种文体的大宗师。  相似文献   

13.
曾获《人民日报》“风华杂文征文”一等奖的《庄周买水》是刘征先生创作的荒诞古怪奇趣的故事新编体杂文(亦称“寓言式杂文”)。作为高中语文第二册的一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想观点.认识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自读赏析这篇课文,可抓住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握文章主旨,体会“寓言式杂文”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杂文创作扫描刘明馨纵观新中国文坛,40多年的杂文创作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1956年下半年-1957年为第一次勃兴期。首次的勃兴显示了杂文的锐气,明显地带有“鲁迅风”,因此也可称为“鲁迅风”的显现期。第二个发展期大致在1961-1964年初。由...  相似文献   

15.
《快乐阅读》2012,(32):2
邓拓,一九一二年生,福建闽侯人,原名子健、云特,笔名马南邨、丁曼公、向阳生等。一九三○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新华社晋察冀分社社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组组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人民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候补书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著有《燕山夜话》,与吴晗、廖沫沙合写杂文《三家村札记》。一九六六年去世。  相似文献   

16.
略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中国古代文论关于“趣”与“味”属于不同审美要求的理论和鲁迅杂文的实际,提出鲁迅杂文趣味性的特征是“多趣多味”的新看法。“多趣”包括有理趣、奇趣、情趣、形趣和言趣等等。“多味”包括有新味、熟味、辣味、笑味和回味等等。在论鲁迅杂文的辣味时还总结了鲁迅的讽刺理论和杂文创作对中国和世界讽刺文学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讽刺与幽默的区别。文章最后指出,鲁迅杂文的多趣多味是对中外文学作品重视趣味性这个优秀传统的创造性继承与发展,对当代杂文创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鲁迅杂文代表着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本文就中国古代“杂文”传统,五四时代的文本选择和杂文作家的文体改革,从纵、横及创作主体三个方面探讨了鲁迅杂文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概述1925年5月以前鲁迅杂文写作全貌的前提下,结合鲁迅其他体裁的创作和人生遭际,探究了鲁迅自1900年代初期至1920年代中期在“杂文”写作方面几经跌宕的原由和各阶段杂文作品的形式及主题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9.
王禹的杂文密切配合其改革政治的主张,以文学创作鼓吹改革,思想内容充实,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时代性;其杂文贯彻了他的“传道明心”的古文创作观,很能代表其古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瞿秋白是现代杂文大师。冯雪峰曾说瞿秋白的杂文可以和鲁迅的杂文相比拟,又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光芒”。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瞿秋自的杂文创作和理论主张,对巩固、扩展、丰富和壮大鲁迅开创的革命现实主义战斗杂文传统,起了重大的作用。人们在论述瞿秋白的杂文时,大多局限于他在一九三一九三三年之间的杂文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