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Ⅲ·A·阿莫纳什维利是著名的格鲁吉亚教育家,前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合作教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于1964年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作为教育实验成果,他撰写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在前苏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同时也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2.
刘徽 《中学教育》2005,(2):48-51
山·A·阿莫纳什维利是格鲁吉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博士、教授,他也是继苏霍姆林斯基和赞科夫之后的又一位杰出的教育革新家。20世纪60年代初,他创办了第比利斯第一实验学校,从取消传统教学中的分数、改变师生关系入手,开始了他的长达数十年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的实验。通过总结他在小学阶段的实验成果,他写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这三部书在苏联国内享有盛誉,被苏联教育部列为推荐给教师阅读的教学法参考书,同时也被译为多种文字,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7,(8A):79-80
山·A·阿莫纳什维利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他将实验成果写成既有创新意识又生动有趣的《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和《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成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写成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被称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  相似文献   

5.
邓睿 《江西教育》2007,(7):95-95
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他长期在小学里进行一项没有分数的教育实验,并将实验成果写成了《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得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三本书,被称为"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作者以一个教学班为实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苏联《星期》周刊1984年第三十五期摘要介绍苏联心理学博士沙尔瓦·阿历山大罗维奇·阿莫纳什维利的新书《孩子们,你们好!》。该书内容丰富,是作者多年教学经验的结晶。它给中小学教师,广大家长及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现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7.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许多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问题,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在不经意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8.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著名的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家。他先后发表了150多种著作,有的已在美、英、日等十几个国家翻译出版,有的已成为苏联广大教师的“必读书”。《和教师的谈话》、《教学论与生活》、《教学与发展》是他的代表作。在他著作中,根据他多年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邹亚琴  瑛子 《江西教育》2003,(11):31-31
列·符·赞可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他先后发表了教育理论专著150余种,其中《教学论与生活》、《和教师的谈话》在苏联被誉为教师必备书。他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的实验研究。他通过教学实验完整地提出了“教学与发展问题”理论,构建了“实验教学论体系”。他对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做出了科学的解释和确切的论证,并对如何创设最佳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一般发展,做出了精辟的论述。《和教师的谈话》是以较通俗的形式,解释和宣传他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他从1961年起就致力于小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创立了独特的“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他认为,改革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转变教师的儿童观,“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改变自己的儿童观,那么,无论课桌椅多么漂亮,专用教室的设备多么精良,甚至一再提高教师的工资,都是改变不了学校的面貌的”。那么,教师应当具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呢? 一、要把儿童当作儿童阿莫纳什维利批评传统的教育学是无儿童的教育学,传统的教科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是从大人的立场出发制定的,并不反映儿童的生活。针对  相似文献   

11.
沙·阿·阿莫纳什维利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实际改革家。在进行了长达17年之久的教育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评价体系,共主要内容有:取消给学生打分数的传统做法;以形成性评价(又  相似文献   

12.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当代著名的苏联教育家。他在七年制学校毕业后,进了师资训练班,结业后担任农村小学教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年仅17岁。他一面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一面通过函授学完了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的课程,取得了中学教师的资格。他当过语文教师、教导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等职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35年。苏霍姆林斯基成为卓著的教育家的秘诀,是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的实践和研究。他数十年  相似文献   

13.
苏联《苏维埃教育学》1988年第3期发表了苏联教育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58年给尼·谢·赫鲁晓夫的一封信。苏氏在信中主要就普通中学的培养任务、劳动教育的目的、学制以及其他一些问题,坦率而尖锐地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值得一读。《苏维埃教育学》对这封信的发表加了编者按,称该信的“内容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迫使人们再次从历史的角度思考今天的问题,进行争论……。”因限于篇幅,本刊略作删节。  相似文献   

14.
当前,苏联的普通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头,这就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的改革,即深入到教学、教育过程的改革。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的热烈讨论。 所谓的“合作教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这种新型关系之上。《合作教育学》一文发表于1986牟10月18日的 苏联《教师报》。在此之前,一批从事教育实验长达25—4O年的教师和学者,如 B·φ·沙塔洛夫、ш·А·阿莫纳什维利等,应《教师报》的邀请,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晤,与会者还根据这次会晤取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体验就写了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 这一纪要发表之后,引起了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合作教育学”是创造与革新的象征。 就目前情况而言,“合作教育学”已得到广大社会舆伦的支持。这反映在苏联教育部长 С·Г·谢尔巴科夫的讲话中,反映在《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载的有关文章中,尤其反映在“合作教育学”的全力支持者《教师报》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中。只是在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存在着不同意见。一部分院士认为“合作教育学”言之成理,并指出,凡带普通性的东西无疑地都应在经过科学检验之后加以推广,凡带特殊性的东西应视不同条件予以采用,凡  相似文献   

15.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家,曾担任过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他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早年曾担任过乡村小学的教师、儿童教养员,还从事过缺陷儿童心理的研究。他从1950年开始普通教育的研究,1956年,曾同凯洛夫等人一起共同编写了《教育学》一书。该书曾作为苏联师范院校的教材使用。之后,他又集中精力于教学论的研究,从1957年到1977年他逝世前的二十年里,发起组织了“教育与发展”实验室咬后改称为“教学与发展”实验室),并带领大家长期深入小学教学实际,进行实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先后发表150多篇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有《论教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列·符·赞可夫(1901—1977)是苏联当代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学论专家,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兼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的领导人。在1957年到1977年的二十年时间里,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先后发表的著作有一百五十种。其中他写的《教学论与生活》、《同教师的谈话》等书在苏联被誉为教师的必备书籍。美国、日本、西德等十三个国家都翻译有他的著作。1975年出版的《教学与发展》一书,是赞可夫领导的实验研究的比较全面的总结。在二十年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赞可夫提出关于教学与发展的主导思想,逐步形成五条“新教学论原则”,并且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和教师参考书,初步形成各科的新  相似文献   

17.
翻开阿莫纳什维利的《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许多平日里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教学问题,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在不经意间变得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18.
列·符·赞科夫(1901—1977)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正式院士、普通教育学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七年,他的实验室进行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这一课题的研究。实验是在小学进行的,但其教学论观点对幼儿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年)是苏联现代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在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开始了教师生活。他在乡村中小学里担任过小学语文、中学语文的教学,当过教导主任,还担任了二十三年的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在他三十五年的教龄中,写下了有关思想教育工作、校长工作等四十一本专著、六百篇论文、近一千二百篇儿童文学作品。他的著作,在苏联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对苏联的教育事业产生十分广泛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很重视研究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他用了十五年的时间,观察和研究“差生”和“调皮生”的心理状态,情绪表现,以及与教师采  相似文献   

20.
哈利·波特是谁?霍 格沃茨魔法学校在哪里……你要是问孩子们这些问题,他们准会不屑一顾:连这都不知道?落伍啦!的确,《哈利·波特》以其无法抗拒的魔力在儿童甚至成人心中早已生根发芽。究其原因,在于作者罗琳创设了一个孩子们自己的世界,在于它把教育渗进了孩子们的肌体,在孩子们心田悄悄播下了亲情、爱心、坚毅、智慧……无庸置疑,《哈利·波特》给予我们的是一次成功的教育。由此,想到我们的德育,总是徘徊于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