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風與天氣     
空氣在流動的時候,所有樹木花草的枝葉都動搖超來。從煙囱裏冒出來的煙亦随着流動的空氣飄搖下定,我們把這種地面上空氣流動的現象叫作風。引起空氣流動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地球表面上的溫度分佈下均匀所形成的高低下同的氣壓的作用。假說地球不轉動熱力均勻的分佈,地平面上就  相似文献   

2.
氣象學是研究地球面上大氣界中各種現象的科學,它所包括的,有氣壓、氣溫、濕度、風向、風速、雲、降水量、蒸發、能見距離及天氣狀態等項目。就其應用的目的,可以分做航空氣象學、農業氣象學、軍事氣象学、海洋氣象學、小氣候、生物及醫學氣象学等部門,可見其應用之廣,關繫於國防事業,影響於民生建設的重大了。  相似文献   

3.
在前一次的旅行中(按:“到大氣上層去旅行”譯文在本刊三月號發表),我们穿過了整個大氣層,來到了宇宙的廣闊的空間。我們經歷了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所研究的雲層,來到了完全另一門科學——天文學的活動範圍。  相似文献   

4.
在敘述中國氣象學會以前,不得不先將中國氣象事業,作一簡單介紹,蓋先有事業之發展,而後有学會之成立也。中國氣象事業之開創,實假手於外人。如耶穌教會教士在一八七三年,创立上海徐家滙觀象臺;英人在一八八四年,設立香港皇家氣象台;德人在一八九八年,設立青島觀象台。日俄戰後,日人在東九省南部及長江流域,俄人在東九省北部沿中東鐵路一帶,均廣設測候所;即邊遠各地,如法人之沿安南邊界,俄人之在外蒙,英人之在西藏,亦屢有氣象測候之設施。惟我國人士朝野一致,均漠然視之。甚至沿江沿海以及腹址各重要都市之得有悠久氣象紀錄,尚受海關四十餘測  相似文献   

5.
大衆氣象第一卷第一期,王鵬飛先生的“氣象學談些什麽?”—文中,将氣象學的内容,分成許多類別。因爲氣象學是一門在發展中的科學,它的内容不論在質或者在量的方面,都是在迅速增進中。所以到目前爲止,國際上尚没有一個共同確立而又能反映出它(氣象學)目前發展情况的分類。王先生所提出  相似文献   

6.
烏克蘭科学院專任研究員、蘇聯著名植物生理學家霍洛特奈在這篇論著中,敍述了他本人研究大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所進行的實驗的主要結果:這種揮發性的有機物,由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產生,而佈滿在大氣中。作者對這些研究已進行了多年,其研究結果,一部份曾發表在專門性的刊物上。無疑的,這些論文的發表是非常有價值的,它们闡明了大氣、土壤和植物有機體之間的新的關係。這些研究現在還在繼續着,目前還没有能作出完滿的結論,特别是實踐  相似文献   

7.
化學當量     
远在十八世紀的時候,法國科學家拉瓦錫(Lavoisier),由於分析天平的使用,測定出物質起化學变化的時候,有一定質量的關係,因此得以知道化合物有一定量的組成。從此就推翻了古代僅憑臆想的化學觀念,而建立了以實驗為基礎的現代化學。由於化合物的種類繁多,经過一一分析的結果,各元素間化合的重量,總有一定的比例,這種關係,就叫做化合量定律,也稱作當量定律。但是事實上化合物種類如此之多,經過分析以後,是很  相似文献   

8.
在高緯度的地方,夜間常可看見在高空上出現一片鮮明奪目的光幕,這就是極光。極光的顏色很多,也常變化,有時純白,有時呈紅、黄、绿等顏色,最光亮時,可以看見下面一部份是紅的,中間是黃的,最上是綠的,射出來的光線好像梯級。有時停着不動,有時突然移動,互相交錯,或是升入天空而又退回。距極地(以磁極为中心)愈近,極光出現的次數愈多亮度也愈大。分佈的高度大多數都在100公里以上,約以地磁磁極为中心成为弧形。每當太陽黑點增加,地面磁暴發作的時候,極光現象也大为增加。因此可以推定極光是一種電磁現象。它的發生可能和真空管中的陰極線相同。在100公里以上的高空,大氣稀薄,幾近  相似文献   

9.
空氣由壓力大的地方向壓力小的地方流動,水由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流動,都是有力量在推動着它們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動,也有一種力量推着它,這樣的力量就叫做血壓。用力綑住胳膊的上方,這時候去摸手腕处的脤搏,就摸不到它的跳動;但是鬆一鬆綑的地方,再去摸就可以摸出來。這是因為用力綑的時候,外邊的力量壓着胳臂里面的血管,這個力量要比血液流動的力量(血壓)大,血液就不能流過去了,在手腕那里自然也就摸不到脈搏。如果把綑的力量鬆到比血壓還小的話,血就能流過去,在手腕那里也就能摸到脈搏了。  相似文献   

10.
今年有十個科學團體,在南京舉行聯合年會,這是一件盛事。在聯合年會前兩個星期,中央研究院才舉行過院士會議,在那個會裏,他們提出了學術獨立的口號。以我個人的看法,學術界同仁,雖向着學術獨立這條路上走去,這意思就是說,我國要有獨立發展的數學、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地理學、天文學、氣象學等;然而國内的環境却促使學術孤立起來,這意思就是說政府和民間,給他們的同情和援助,實在太微薄了。在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之前,九月初北平研究院亦舉行過該院全國性的第二屆學術會議。在  相似文献   

11.
當探採礦物或做其他工作的時候,經常需要很快地决定礦岩或其他物質的化學成份。但當實行分析的時候,一般的都採用普通的方法——應用化學藥劑對於物質的反應——這樣往往需要很長時間:有時會許需要幾天的工夫。 蘇聯的科學家——蘇聯科學研究院卞贊斯基分院阿爾布卓夫化學專科學校的教授別爾格和他的伙伴捷契里巴烏木,發明了在三十分鐘內完成礦岩化學成份測定的儀器。這種新式自動氣體滴量計的作用,主要的是應用化學分析的新方法。 衆所週知,任何一種礦物當加熱到一定溫度時分解出各種不同的氣體(水蒸氣和氧氣等)。 這樣一來,假如将定量礦粉放於電爐內加熱,那麽根據其分解出來的氣體體積,即可判定其化學成  相似文献   

12.
一般人對於氣象的認識是相當模糊的,對於“氣象观测”更是弄不清楚了。一個氣象觀測員經常會碰到—些問题,而這些問题並不是一個氣象觀测員可以立刻解答的。如“明天天氣怎樣?會不會下雨?是晴天還是陰天?”這些問题的産生,都是因爲不了解氣象观测是作些什麽的緣故。問的人把氣象學的内容估計的很簡單,尤其  相似文献   

13.
當地的燃料(各種煤和泥煤)是農業動力化學裝置的好原料。這种裝置充分利用了較小的不適宜大規模工業開採的燃料貯藏,消除了無益的運輸。動力化学裝置的規模不大,並且可以供應拖拉機站。 這種地方性的裝置供給集體農莊和機器拖拉機站半焦炭,液體產品和煤氣。半焦炭,代替木柴,供給住宅、農場和其他房屋的暖氣設備,並且還可以供給打鐵作坊,車間、小型發電站、汽車的煤氣發动机和固定的煤氣發動機的需要。半焦化的液體產品可用來製得一系列的有  相似文献   

14.
斂跡已久之所謂‘德林格’現象,即妨害无线电报及電话之空间的恶魔,四月廿二日突又出现,因之對美对欧无线电报及电话,全部發生異常之障礙,通讯断绝约有二十分钟如此久長之障礙,为最近稀有之现象,关係各方均为之吃驚不置。查此現象,为一九三五年美国之德林格教授(Dellinger)所發見,至今成为无线電学界之未决问题,日本方面,如遞信省,理化學研究所以及其他之學術會議,各奋进研究以期究明其原因,然其真相各国均无法探知,目下成为學界之定說者,为空氣中之原子数之變化,影響及於電离层,结果乃成为无線電信及電話之障礙云。  相似文献   

15.
時常有這種現象發生,就是電車行駛的時候,雖然車內的位子很空,但是司機台上却總有幾個小伙子站着。他們站在司機台內倒並不是因为前面風大涼快些,或者可以清晰地瞭望街景,享一享‘兜風之樂’,而是在看司機怎樣駕駛電車。久而久之,他們自己也就會覺得“我也會駕駛電車了”。這種情况,說明了青年朋友對學習技術的欲望是很高的,因此我想借科學大衆這個園地來談一談怎樣駕驶電車的問題。在談電車輸電路之前,先來談一下關於電車所用的電動機。我們知道,電車本身是很重的,搭載了乘客當然要更重些。電車開動的時候,因为惰性的關係,使得電車有保持靜止的趨勢,所以電車開動的時候,電動機所產生的扭力(即轉矩)除了克服空氣阻力、輪軌間摩擦力及其他的機械阻力以外,還要克服這種惰性,電車才能開動。電車一經開動以  相似文献   

16.
學習自然地理是培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底世界觀和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底最有力的方法之一。我們通過自然地理的學習,可以認識地面上的高原、平原、邱陵、盆地、山脈、河流,海面的洋流、波浪、潮汐,大氣中的刮風、下雨……;這些物質,都在不斷地運動着,變化着,發展着。我們通過自然地理的學習,可以瞭解大自然的發展規律,可以知道更多的各種各樣的以及不同地區的自然情况,和人類戰勝自然的具體事例。那麼我們應當怎樣去學習自然地理呢?为了保證能正確地學習,更好地學習,就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基本要點: 第一、要好好掌握自然辯證法的法则,加强自然地理的理論學習。我們不管學習社會科學也好,學習自然科學也  相似文献   

17.
浮動電氣捕魚廠是利用近海上層魚類的趨光性,根據華南近海數百年來漁民積累的經驗,學習蘇聯電氣化及機械自動化的生產方法,在增產節約運動中由華南水產館水產研究組提出的合理化建議。係用一艘鐵躉船改裝,設有30(千瓦)220伏交流發電機一部,一百噸容積的冷藏庫設備一間,及半自動式的製罐室一间,主要設備為各種新式電氣自動化捕魚工具。因其可在近海港灣移動作業,故稱浮動電氣捕魚廠。趨光性魚類有很多種,如墨魚、柔魚仔、帶魚、公魚仔、力魚仔、春魚仔、池魚仔、花搶魚、交仔、青鱗、鳳尾魚等。舊式作業是用(舟古)仔艇(廣東以火引魚的船 圖2 浮動電氣捕魚廠放出捕鱼艇帶出刺網。稱(舟古)仔),晚上在海邊發见漁羣時就點起煤油燈將魚  相似文献   

18.
古脊椎動物學是研究古代脊椎動物遺骸和遺跡的科學。往古各個地質時代生活過的脊椎動物,埋藏在地層裏,牠們身體的坚硬部分——骨骼,會在適當的條件下,變成為“化石”,一直保存到今天,成為古脊椎動物學的研究對象。化石是鑑定地層最可靠的證據,因為每一地質時代有每一地質時代的代表生物;它不僅是鑑定地質時代最可靠的證據,同時也是研究生物演化的必要材料,每一件化石都代表着每一种生物歷史的一部分。古脊椎動物學的研究在我國雖有三十多年的歷史,  相似文献   

19.
高度達到二十二公里——目前對同溫層的探测家來說,已經是最高限度,但對儀表來說,並不算限度。高空的小偵察員——無線電探空儀——昇空的高度幾乎比這大兩倍。但能否將儀表昇的更高些,昇到同溫層的上層——離子層上去呢? 對這個問題現在可以做肯定的答覆:當然!能够將儀表昇到大氣的最上層去。高空的太陽光和宇宙光,離子層的空氣,以及很多我們現在需要推測和預想的東西,都將為我們的研究所及。  相似文献   

20.
在現代电工实驗室中,你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驗:研究人員把一根金属絲接到一个特殊的电路上去。电鈕一按,这根金属絲就像炸药似地爆炸起来,劈拍作响。这就是所謂金属絲的电爆炸現象。最近几年来,这种現象引起了各国工程师和物理学家的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