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新“课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理念,它提倡教育应注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主动解决学习中的障碍,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  相似文献   

2.
案例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地理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和课堂的有效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它是新课程及其背景下的“三生教育”内容之一,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王高波 《物理教师》2004,25(7):44-45
现代教育提倡学生“学会学习”,把这一思想作为学校教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国内教育也将“学会学习”作为素质教育中教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但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知识只能来自书本和教师,这样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多角度地去获取知识、分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使学生每天吃到的是“大前天的面  相似文献   

4.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教学策略的运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建构知识、积累知识,丰富学习经历,鼓励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它要求教育要着眼于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牢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现代社会将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养成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这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学法指导。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5.
张桂凤 《成才之路》2009,(14):28-28
新课标强调教学的真正意义是教师教学生如何“学”,而不是注重教师如何“教”。郭沫若先生曾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成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头脑来想.用自己眼睛来看,用自己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始终处于自觉主动的学习状态,积极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发挥个性发展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自主探究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个性发展的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都不应该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生生、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围绕教学目标共同教与学的活动”。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主体参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主体参与,就是在品德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使学生在亲自体验、主动探究自己中充分发表意见,生生互动、师生…  相似文献   

7.
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金钥匙。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各学科自主学习。作为历史教师,我们更应该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资源环境,并为学生建构知识提供帮助和必要的指引,从而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应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地、合作地、探究性地从事学习.努力形成这种新的学习形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学习能力的培养远比获取知识重要,但能力的培养须以知识的学习为载体;自主学习应该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从“长期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到“完全的自主学习”是需要一个转变过程的。教师的任务是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学生的这个转变过程提供日臻完善的帮助和服务。在“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复习课中,我借助目标定位把知识、情感、能力融为一体;借助“四追”鼓励学生自主,暗示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此法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10.
毛丽 《青年教师》2005,(9):14-15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学生应该形成自己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并能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帮助他们形成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笔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主动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词尾“然”是上古就有的词缀,但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失去了活动能力。《朱子语类》中,后缀“然”不仅构词数量多,而且活动能力很强。文章调查了词尾“然”在《朱子语类》中的使用情况,并从发展的角度,对“然”作了历时梳理。  相似文献   

12.
从字形演变角度看《说文解字》对"临"本义存在误解,后世"临时"的语义由"面对某事的时候"之意所衍生。"临时性"组合与"临时性"结构所代表事件或动作在"正式性"、"偶发性"、"持续性"三个方面存在区别,临时性组合具有四种组合义。"临时性语族"流行的深层原因在于公众维权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以太”在19世纪未从欧洲自然科学领域传入中国后,谭嗣同遂借用这个概念构筑了《仁学》一书。然在借用之初即赋予了“以太”复杂的性质。本文就《仁学》中“以太”所具有的物质与精神双重内涵作一梳析,力图客观地阐明“以太”在汉语语境下具有双重性内涵的历史原因及谭嗣同的个人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对《诗经》"不"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们试着讨论"不"在《诗经》中的不同词义,指出某些注解的错误,并建议《王力古汉语字典》增添"不"的两种词义。  相似文献   

17.
朱彝尊诗学和词学的核心观点虽然都是醇雅,但在诗学和词学里的体现各不相同。诗学里的醇雅包括功能论上的言志抒情,风格论上的温柔敦厚而不愚,创作论上的以学问入诗。而词学里的醇雅在功能论上前后有变,前期和诗相同,后期则只是思想上的不淫邪而已;风格论上则强调统一的雅的风格;创作论上则尊重词的音乐性,固守词的音律。其中,功能论上的差异是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8.
"命",又称天命,是中国古代思想的核心。《周易》一书中有许多与"命"有关的内容,是研究中国古典哲学的重要资料。人有生命,因此也有欲望。生存欲望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称为"情"。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他们论述了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提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科学地阐述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的关系,并对共产主义实质作了科学的说明。然而,纵观这一章,我们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总离不开一个概念一“人”。“现实的人”是他们展开研究的基础,并贯穿他们研究的全过程,“全面自由发展的人”则是他们研究的最终目的。反正“人”在这一章中的重要性处处凸现,它成了贯穿全文的一根红线,是整篇文章的“魂”。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是我国第一部按照六书理论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本文从解说体例和分类两个方面对《说文解字》的"酉"部字进行初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