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观念更新和角色转变——提高教师素质的几点随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观念,同时,转变传统的教师角色,以更好地承担起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一、教师的职业观,要从做“教书匠”式的教师,向承担“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转变。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往往只是知识和学问的化身。一个好的教书者或“教书匠”就可以称为一个好教师。这种观念是在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罗日辉 《湖南教育》2004,(19):32-33
人们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卢梭也说过:“有些职业是这样的高尚,以致一个人如果为了金钱而从事这些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是不配这些职业的:军人所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教师昕从事的,就是这样的职业:”人类社会赋予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是教师职业的“伟大”之美:但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也是人,而且只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 ,既是言传身教 ,教书育人的教育者、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智力资源的开发者、未来生活的设计者 ,也是心理健康的指导者、学生集体的组织者、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者 ,最终还是教育现代化的开拓者。而今的教师已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 ,而是一个“角色丛”或“角色集”。本文试从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探究做法、建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三个方面作一些阐述。一、更新观念1、教师的人生观 :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专家。教师 ,是“师”、是“家”不是“匠”。“师”指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家”指多功能的“艺术家” ,教师不是什…  相似文献   

4.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即将到来了!这是我国第一个以职业为主题的节日。22年前设立这个节日,其主要目的之一是倡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为共和国的教师们争取与他们的职业身份相称的社会地位。22年过去了,至少在上海,教师已经从当年的“孩子王”“教书匠”“臭老九”逐渐成为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22年,不只记录了上海教育改革发展的巨大变化,还记录了教师职业内涵的变迁。在第22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访了几位上海教师,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听他们用朴实的语言诉说:“教师”是什么?“教师”的分量有多重?我们离“好老师”的标准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5.
现在很多公共场合(凡有教师的地方)。时兴这样一句豪气冲天的话:“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乍一听。多么令人振奋的豪言壮语!也许此言初创者出发点是积极的.是为了激励广大教师勤奋钻研、追求远大的目标。努力达到专家的水准。而此言在“不当”、“要做”的对比中褒贬鲜明。这一对比是对“教书匠”的贬斥、鄙夷。甚至成为对教师教育教学业绩的负面评价。听到有的领导指责“你只不过是个教书匠”时。或有的教师自悲自叹“哎,反正是个教书匠”时.我们的心情是喜是悲?一个教师一旦成为“教书匠”似乎是极大的耻辱。  相似文献   

6.
孙国庆 《文教资料》2005,(35):87-89
在传统观念中,体育教师仅仅是各个行业当中的一份职业,体育教师只要上好体育课、搞好群体活动、抓好课余训练与竞赛,就可以把这份工作完成好,这是相当一部分体育教师的固有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运用,“教书匠”式的教师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了。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示各国教育界:“使教师们从一心传授知识的工作中摆脱出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致力于他作为一个教育家所应负的使命。”承担教育家的使命与做一个“教书匠”有本质上的不同。作为教育家,他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了解教育与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7.
教师五层次     
作为一种职业,或是仅仅作为一种职业,凡是泛称为“从事教学活动的人”都可被名之为教师。但在实际上,同是被泛称或自称教师的人之中,其德其才在层次上却千差万别,依序大致可分为五等———大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诸如:一、大教师这里说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自身专业成长中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也越来越重视。好的教科研成果越来越多出自教师之手,越来越多的教师从一名“教书匠”逐渐发展成为一名“研究”。但也有许多教师由于课题过程管理不善,往往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而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人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是对教师的美称:实际上教师常被视为“教书匠”,那是一种贬称,间或是教师的谦辞。这些都是比喻。前者是对教师在课程中应当扮演的角色的比喻,后者是对多数教师在课程中实际上扮演的角色的比喻。自然,比喻毕竟是比喻,难以确切地表述教师在课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教书匠”者也,不单纯是个人行为,重要的是具体分析导致许多教师成为“教书匠”的教师职业特点和课程要素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0.
1当教师从繁重的“教书匠”式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认真研究学生、认真研究学问、认真研究教育艺术之日 ,即是学生减负增效之时 ,是教师从“教书匠”进入教育家行列之时。 2信息时代 ,事态万变。好的教师既要看到时代的变化、科学的进步 ,更要看到学生的变化 ,而且是“日新月异”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教师必须实现的自身变化与提高。3每一个学生 ,都是一个自尊的人。一个有师德的教育工作者 ,一定会用真诚的爱心 ,关怀每个学生 ,使他们充分发展好的个性 ,并在集体中形成利于成长的共性 ,教师之德起到的是催化、凝聚、提升作用。4一个有德…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中小学教师不仅是一个“教书匠”,而且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能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培养教育科研方面的基本素质,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在教育科研这块沃土中取得丰硕的果实。  相似文献   

12.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评价"好教师":要做教育家,不做教书匠。这也让很多教师沉迷于名誉的"陷阱"而忽视了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自己的职业生存。那些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论断,是因为他们简单地把教书匠与"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联系在一起,而没有看清教书匠的"元神"。每个人都成为教育家固然是好的,但这只是一个理想境界,做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相似文献   

13.
做一名创新型语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和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有无教育理念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新时代创新型语教师“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时代性三大属性,内容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  相似文献   

14.
刘冬芸 《江西教育》2002,(10):11-11,12
每一个学生最终都将步入社会从事一种职业。职业本来没有贵贱之分,没有高下之别。可是据《文汇报》报道,上海市静安区威海路第三小学在“畅想21世纪”主题活动中,一个班的32名学生每人制作了一张“明天的我”的名片,27名都写上了“总经理”“经理”“院长”“校长”等头衔,还有几名学生则为自己选择了“教授”“博士”“医生”等,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愿意当未来新型的工人、农民。学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令人担忧。类似的调查,在以前也有过报道。学生的这种职业取向,主要是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影响,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词典上的解释是:教员。是一种职业,是混饭的饭碗。尽管教师愈来愈难当,淘汰出局的危险随时可能发生,但还算是没有风吹雨打日晒的饭碗。因此,教师被理解成只是一个职业,一个教书匠而已,重于教书,轻于育人。教的时间长,职业倦怠就出现了,对别人、对自己的贡献的动力似乎若隐若现,若有似无。常年照本宣科,有了“教困师”,有了“学困生”。当然。职业道德好的教师是数不胜数的,“毁人不倦”的老师也不在少数。  相似文献   

16.
教科书,不少教师称之为“教本”.教师也将自己称为“教书匠”,同时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社会尊重为知识的传授者。教书的过程美其名日“传道、授业、解惑”,实际上是”照本宣科”。“教科书”在教师心目中是完美无瑕的,是至高无上的,教师的任务就是将教材解释清楚。  相似文献   

17.
外语师资培养与反思性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教学改革能够成功的关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职业素质的提高,这就要求外语教师应是具有创新思维的开拓。因此传统的“师资培训”将逐渐被“教师教育”所取代。“教师教育”的目的是确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由“教书匠”变成“科研”。在这个过程中,反思性教学由于侧重于教师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外语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教师,要有职业理想 这是师德、师魂中的核心问题,是教师价值观的最根本的表现。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教师个人的价值取向相统一为基础的职业理想,主要表现在教师爱、教育爱上面。这种“爱”是较之父母爱、兄弟爱、朋友爱,甚至情人爱更为博大无私,深沉久远的一种崇高的感情。台湾一位学者讲得好:“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古人云:“经师易做,人师难当”。没有这种爱,就谈不上“为人师表”,至多是个教书匠而己。9位新分配来我校的老师,在物欲充斥的今天,乐意来我校任教,并且在这次公开课活动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案,严肃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精力和知识献给学生,这就是职业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教学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教师探索新理念、超越自我的精神,只有在它的修剪下,思维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教师也才可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成为一个名师,否则,他只能是一个高明的“教书匠”。——应城市杨河中心小学 李金东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广大基础教育教师主要充当的是“教书匠”的角色,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本职责。而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适应者,肩负新课程实施重任,要求教师从“教者”向“学者”转变,从“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为此,教师必须加强教学研究,提升教学研究技能。事实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