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孔德 《武当》2005,(5):41-43
[原文] 孙元君《坤诀》注曰:《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属老阴,阴极阳生,顺承乎天则生人生物, 顺承乎己则成道成真。清烈古佛曰:凡男子修行,皆从初工运炼,筑基起手。若是女子修行,与男子不同。男子阳从下泄, 女子阳从上升;男子体刚,女子体柔。男子用丹田阳精,常常保守,不致外泄。积之既久,用火煅烧,使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化为虚。由渐而进,工完了道飞升。若女子则不同,女子乃是阴浊之体,血液之躯, 用乳房灵脂变化气质,久久运炼,自  相似文献   

2.
孔德 《武当》2005,(9):48-50
[原文] 玄天上帝曰:《易》曰:“乾父坤母。”阴阳之义,昭昭可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则阴阳之道又不言而喻,则是“天地之不可无男女”明矣。男受乾坤之变化而成其象,女亦秉乾坤之交泰而有形。凡具兹形象者,皆具乾坤之(?) 而同列于宇宙之间耳。今当慈航普渡之际,宝筏共撑之时,男则教亦多术, 竟舍坤维而不顾哉!指男之玄精奥妙,不啻汗牛充栋,度女之法范典型,殊成寥寥无几也。吾切发悲而独论之:  相似文献   

3.
杨汝清 《收藏》2013,(5):I0052-I0053
大凡天之生物,各秉其彝,各尽其性,水陆草木之花,土石金革之材,鸟兽虫鱼之物,皆可鉴天地造化之功,体阴阳四时之微,明彝伦枚叙之理。故能尽其物之性者,亦能明人之性;能明人之性者,即可赞天地之化育,比心体之幽微。古人常常以情比金,以德比玉,以志比木,皆为此类。  相似文献   

4.
孔德 《武当》2005,(10)
[原文]金沙古佛曰:以大处而论百脉,皆由无极分形造化;以细密而言,又属无形无象,却原万化尽包。男女皆同此至宝,只分血精两条:男精逆行而成仙,女血直腾归心窍。故而各有各法。各有各照。女丹从何而来?男与女两不相侔,女与男大相悬殊。男丹由精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极静笃而丹自结成矣。女丹由血化炁、炁化神、神化虚,虚无自然而丹自成矣。有谓“赤龙不斩而丹不得结,道不得成”者,不知血尽而气亦尽矣。如男子之精收而丹亦难成,其理一也。盖男精女血多不可绝。气离血而气无由生,血化气而精始流通。如谓血尽而乃言炼丹,何青年血枯而病反起?此终不离血之一证也。  相似文献   

5.
杨汝清 《收藏》2013,(9):246-247
大凡天之生物,各秉其彝,各尽其性,水陆草木之花,土石金革之材,鸟兽虫鱼之物,皆可鉴天地造化之功,体阴阳四时之微,明彝伦枚叙之理。故能尽其物之性者,亦能明人之性;能明人之性者,即可赞天地之化育,比心体之幽微。古人常常以情比金,以德比玉,以志比木,皆为此类。然自古以来,仁人君子情之所钟,心之所爱,志之所向,多为天  相似文献   

6.
孔德 《武当》2005,(6):39-41
[原文]女真之道,原与男子之工夫大不相同。男子之道贵在炼药,是以前段工夫逐一讲明。果能旦夕行之,虔心进步,使身中五脏之血皆返为气,自然化生。若真气潜生,将阴浊之体变为纯阳工夫,至此,方能用火行符,才与男子同等。若不分门别类,其工焉能有济?故男子先炼药,后炼形;女子先炼形,后炼药。因其体相攸分,故前后工夫差别。吾今立法教人,不得不分明指示,方使学者无亏。[注释]①女真:此称谓含二义,一义  相似文献   

7.
孔德 《武当》2005,(8):38-40
[原文]《修真辨难》曰:或问曰:男女下手处分别如何?答曰:男子下手以炼气为要,女子下手以炼形为要。炼气者,伏其气也。伏气务期其气迥,气迥则虚极静笃,归根复命,而白虎降。炼形者,隐其形也。隐形务期其形灭,形灭则四大入空,剥烂肢体,而赤脉斩。男子白虎降则变为童体,而后天之精自不泄漏,可以结丹,可以延年。女子赤龙斩则变为童体,而阴浊之血自不下行,可以出死,可以入生。故男子修炼曰太阳炼气,女子修炼曰太阴炼形。  相似文献   

8.
孔德 《武当》2007,(3):32-34
【原文】玄天上帝①曰:“《易》曰:‘乾父坤母②。’阴阳之义,昭昭可考。有天地然后有男女,则阴阳之道又不言而喻,则是有天地之不可无男女也明矣。”男受乾坤之变化而成其象,女亦秉乾坤之交泰而有形。凡具此形象者,皆具乾坤之?,而同列于宇宙之间耳。  相似文献   

9.
月西  孙德 《武当》2007,(9):37-39
[原文] 吾今再下一丹:有谓赤龙不斩而丹不得结、道不得成者,不知血尽而气亦尽矣。如男子之精败而丹亦难成,其理一也。盖男精女血多不可绝,气离血而气无由生,血化气而精始流通。如谓血尽而乃言炼丹何?青年血枯而病反起,此终不离血之一考证也。又言炼之数年而毫无影响,非无诀也,实心无静时之故也。  相似文献   

10.
南怀瑾 《精武》2007,(7):46-46
有文治者必有武功,此乃中国传统文化之名言,亦为显示上古之世,文武合一之名训。然所谓武者,即止戈为武之意,以威杀而止残杀,以奋战而达非战,实为护生仁术之功德也。但武学约有分为广狭两畴。广义之武,即为军国大防兵法战阵之学,必以戒慎恐惧,好谋而成,  相似文献   

11.
孔德 《武当》2007,(1):37-38
凡坤道修炼,用功入道,当于子后午前阳气发生之际,按法行持。先还虚静定,深入混沌。候混沌开机,即凝神吸气以守乳溪,存想息息在乳溪中,呼吸往来。默调呼吸三十六息讫,仍还虚静养,以致虚极静笃,依灭尽定而寂灭之。待静极复觉之际,仍照前调息守中,一连行持三五次而后已。  相似文献   

12.
邓付凤 《武当》2009,(8):20-22
(接上期)二十五、八卦拳炼神还虚形式 拳术之道,有功用之理,有神化之理。上言阳火阴符,是为功用。此言炼神还虚,是为妙用。妙用之功,其法何在,乃不外乎八卦拳之式求之。故开阖动静,起落进退,生克变化,以致无穷之妙,亦不离不卦。八卦不离四象,四象不离两仪,两仪不离一气,一气自虚无兆质矣。所以炼神还虚之式者,与前所习之形体无异。惟手足身体,外形不要着力,俱随意而行之。然身体亦并非全不用力,其劲不过极力往回缩去,意在蓄神。外形身体手足,俱以意运用之,行之已久,身体气力,化之似觉有若无,实若虚之意。  相似文献   

13.
李国兴 《武当》2006,(8):43-46
三、超凡入圣法1、集神朝元法①炼肝气法:凡春三月肝气旺,天地之真气随天度运而在肝;故遇木日,甲乙克土。可于每日辰时(7点~9点)、未时(13点~15点)、戌时(19点~21点)、丑时(1点~3点),两手叠掌,面南背北盘膝而坐,舌抵上腭,闭目冥心,意守下丹田。待心定意凝之际,按“肘后飞金  相似文献   

14.
夫中者,内也。别于外,别于偏。然则,其内涵不独若此,天地之道,帝王之治,圣贤之学,皆不外乎中,古人论道,也以中为归旨:中即道也,道无不中,故以中形道。先民以为,国是位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在中原,中原之心在登封,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因而,此地成为中国早期王朝建都之地和文化荟萃之中心。观星台、  相似文献   

15.
针道通周天     
桂亮 《武当》2005,(2):48-49
古人认为人身本来就是一个小天地,修炼之时法效天地运转,先用阳气冲开百脉。而任督二脉皆归属奇经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唯神仙以阳气冲开,故能得道,再以我身小天地混融于乾坤大天地,故曰周天。再之,人身以任督二脉,故分大小周天。小周天乃气行周天,大周天乃神运周天。修炼养生家认为如  相似文献   

16.
张三丰  王宗岳 《武当》2011,(10):15-16
(接上期)学太极拳须敛神聚气论太极之先,本为无极鸿蒙一气,混然不分,故无极为太极之母,即万物先天之机也。二仪分,天地判,始成太极。二气为阴阳,阴静阳动,阴息阳生。天地分清浊,清浮浊沉,清高浊卑。阴阳相交,清浊相媾,氤氲化生,始育成  相似文献   

17.
孔德 《武当》2011,(4):41-43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18.
孔德 《武当》2011,(9):41-43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释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段话,以前解老的注本多认为,"不仁"就是不讲仁慈。当然,这些注本认为,天地和圣人不  相似文献   

19.
女丹秘旨     
孔德 《武当》2006,(12):35-36,37
活子时辨【原文】夫天地生物①,氤氲乐育②,人物③皆然。男女何异?此造化自然之理,亦无思无为之道也。况丹经明言,女子以血为肾;《内经》亦云;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明明男女皆有肾④,而何独子时之不同乎?且尝考之《种子方》⑤云:女子阴内有莲蕊形,名曰子宫,一月经行一度。经净后,无论何日,必有氤氲乐育之候,气蒸而热,昏而闷⑥。其中经脉微动,莲蕊有欲开之情。此时生机勃发,顺而用之,可以种子;逆而取之,可以成仙。所谓活子时者,可无疑矣。但非身心清静,断难默会体察。是又在学者神而明之也。【注释】①夫天地生…  相似文献   

20.
四时与养生     
玄光 《武当》2001,(9):57-57
为什么生物的属性都有阴阳之分呢?原来,在大自然中,在天为阳,在地为阴;地气上升为云,天气下降为雨。天地造化之机,乃是天地阴阳之形气相感,上下召临,而化生万物。故万物的生长都要禀受天地的阴阳而化生。故此,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其四时对万物的生长变化无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