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商陆科的系统位置提供花器官发生和发育的证据,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商陆Phytolacca acinosa、多雄蕊商陆P. polyandra和垂序商陆P. americana的花器官发生。结果表明: 商陆属植物花被的发生均为2/5型螺旋发生。在同一个种不同的花蕾中,花被的发生有两种顺序: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远轴侧非正中位的1枚先发生。雄蕊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在单轮雄蕊的种中8-10枚雄蕊为近同时发生;两轮雄蕊的种8枚内轮雄蕊先发生,6-8枚外轮雄蕊随后发生,内轮雄蕊为同时发生,外轮雄蕊发生次序不规则。心皮原基也发生于环状分生组织,8-10枚心皮原基为同时发生。在后来的发育过程中,商陆的心皮发育成近离生心皮雌蕊;其他2种心皮侧壁联合发育成合生心皮雌蕊。对商陆属植物花器官发生的类型及发育形态学做了分析,结果支持商陆科在石竹目系统发育中处于原始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宽叶泽苔草Caldesia grandisSamuel.的花器官发生。宽叶泽苔草 的萼片3枚,逆时针螺旋向心发生 ;花瓣3枚,呈一轮近同时发生,未观察到花瓣_雄蕊复合原基;雄蕊、心皮原基皆轮状向心 发生,最先近同时发生的6枚原基全部发育成雄蕊,随后发生的6枚原基早期并无差别,在发 育过程中逐渐出现形态差异,直至其中1-4枚发育成心皮,其余的发育成雄蕊;而后的几轮 心皮原基,6枚一轮,陆续向心相间发生。本文揭示了3枚萼片螺旋状的发生方式,并推测这种螺旋方式是泽泻科植物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泽苔草的花器官发生过程,观察结果表明:花萼以螺旋状方式向心发生,花瓣以接近轮状方式近同时发生,不存在花瓣雄蕊复合原基。雄蕊和心皮均以轮状向心方式发生,6枚雄蕊分两轮分别在对萼和对瓣的位置先后发生,至发育的后期排成一轮,但仍分别处于对萼和对瓣的位置;随后发生的第一轮3个心皮原基与3枚萼片相对,第二、三轮心皮原基分别为1~3个,与前一轮心皮相间排列向心发生。本文首次揭示了泽苔草花被的外轮3个萼片螺旋状发生方式,这种螺旋状方式很可能是泽泻科植物的花部结构在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而保留下来的一种较原始的叶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眼子菜的花器官发生过程。结果表明:花原基从花序轴的基部开始以三数 交互轮状的方式发生,在花原基发生的早期具有明显的苞片原基形成。花器官是以向心的方式发生的,  二枚侧方花被片原基首先形成,紧接着产生二枚中间花被片。四枚雄蕊分两轮分别在与侧方花被和中  间花被相对的位置发生,四枚雄蕊原基在发生时均呈长条形。上述四轮花被和雄蕊虽然在时间上以二  数轮状的方式发生,但在空间上花被片和雄蕊各自分别排成一轮。最后,二个心皮原基在花原基顶端略  偏于一侧并与雄蕊相间的位置同时发生。有些花的二枚心皮原基发生后其中一枚很早即停止生长或仅  有一枚心皮原基形成。本文结果支持了眼子菜属心皮数目逐渐向简化的方向演化的观点。在花原基早期发育的过程中苞片原基的存在表明眼子菜属植物成熟花中缺乏苞片是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马桑绣球Hydrangea aspera孕性花的发生及发育过程。马桑绣球的花器官向心轮状发生:花萼原基以2/5螺旋式相继发生,花瓣原基几乎同步发生。花瓣开始发育时,与花萼相对的雄蕊发生。与花瓣相对的雄蕊原基与心皮原基几乎同时出现。初始心皮向上扩展,分化出花柱和柱头,向下延伸,嵌入花托,发育为下位子房。花发育成熟时,隔膜于子房的下部连续,而中部和上部不连续,即子房为不完全2室。经过与绣球属已观察过的另外5种1亚种花器官发生和发育比较,发现马桑绣球与藤绣球H. ano mala subs  相似文献   

6.
通过扫描电镜对澜沧荛花Wikstroemia delavayi花部的形态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旨在为该属的系统学研究提供花部发育形态学资料。澜沧尧花花部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呈远轴面向近轴面的顺序,但这一式样由于近轴面的器官在早期发育之后生长加速发生了转变。因此,花开放时所表现的所谓辐射对称,显然是由同一轮器官的异率生长所导致的次生现象。花盘发生于花萼筒基部的远轴面上,与花萼、雄蕊的发生间隔时间较长。花盘原基在下轮雄蕊着生处凹陷或间断,与之相对应,花盘裂片与下轮雄蕊呈互生。由此,花盘显然不是花托的一部分,也不是象花萼、雄蕊和心皮一样的独立结构,将其解释为雄蕊群的一部分更合理。花盘的发生和早期发育及其着生位置同其他花部器官的发生和发育式样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对进一步阐明瑞香属Daphne和荛花属Wikstroemia的系统发育关系具有—定意义。根据对雌蕊群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观察,该种的子房是由一个近轴面的可育心皮和一个远轴面的不育心皮融合而成的单室子房,为假单心皮雌蕊。尽管荛花属和瑞香属均属于单室产房,但澜沧荛花的子房维管束中的腹束排列于中轴位置,而目前资料显示瑞香属植物的腹束接近于侧膜位置,这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云南西部和西北部分布的腋花扭柄花Streptopus simplex的4个居群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生长在云南西北香格里拉县(原中甸县)碧塔海和小中甸冷杉林中的腋花扭柄花两个居群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18,而生长在高黎贡山的福贡县片马和贡山县的灌丛中的植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则为2n=2x=14。2n=14为腋花扭柄花一个新的染色体数目,x=7为扭柄花属一个新的染色体基数。香格里拉碧塔海和小中甸两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4m+8sm+4st和2n=8m+2sm+6st,染色体逐渐变小;贡山和福贡片马两个居群的核型公式分别为2n=14=4m+10sm和2n=14=7m+7sm,其中第一对中部着丝粒的染色体显著大于其余染色体。由于x=8是扭柄花属最常见的染色体基数,因此可认为x=8是腋花扭柄花的染色体原始基数,x=7的数目是衍生的;x=7居群染色体的一条大染色体可能是由x=8的染色体的两条st型染色体的着丝粒发生了罗伯逊易位而来。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比较三白草科属间小花个体发育及分析花器官数量变异入手,探寻花器官在发生顺序、数目变化及排列方式等方面的演化趋势,揭示系统发育在个体发育中一定程度重现的事实及属间的进化关系。结果简述如下:首先,雄蕊和心皮发生顺序由中部优先演化到两侧优先。其次,由于远中雄蕊和心皮经历了从发育延迟、生长减缓到最终消失的历程,中部雄蕊和心皮由成对演化为单生。此外,两侧生雄蕊对由各自独立的原基发生演化到共同原基发生或减化为1枚,假银莲花属近中1枚雄蕊原基二裂成1对,蕺菜属3枚心皮发生于一环状共同原基等,都是该科花器官演化的重要事实并可归结为融合、减化和复化的结果。文章根据花器官的演化趋势及过渡类型的剖析,论述了三白草科属间的系统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独叶草 Kingdoinia uniflora 的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结构规律。  花的各部分     多而无定数,呈螺旋状排列。花被片的脉序呈开放的二叉分枝,可分三类。雄蕊分能育和不     育两类,维管束单一,后者顶端的凹沟内具蜜腺,前者的花粉囊呈侧向-外向着生。心皮分化     为三部分,子房具柄,含1枚横生胚珠。开花时,心皮不完全闭合,属半开放型,近似黄连属(Coptis)植物。聚合瘦果,种子1枚,胚处于原胚期,胚乳丰富。文中还讨论了有关形态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刺五加Eleuthercoccocus senticosus (Rupr.et Maxim.)Maxim.具有花丝长度不同的三种植株类型,本文报道了其花序和花的形态结构,开花式样,异长雄蕊现象及相应的花柱长度。结果表明:长花丝长3.96~4. 44mm ,短花丝长0.45~0.93mm,中花丝长2.16~3.08mm。伴随异长雄蕊特征的其它表现在于花药大小、花药形状和颜色、花粉大小、花粉数量、柱头宽度和雌雄蕊育性。其中,长花丝对应的花药饱满、白色、花粉量大、花柱较短、雌性败育;短花丝对应的花药小、黄褐色、无花粉、花柱较长、雌性可育;中花丝对应的花药中等、花粉粒较大、雄性半不育、雌性可育。据此,刺五加被认为是单全异株的,其长花丝类型是雄性、短花丝类型是雌性、中花丝类型是两性的。另外,对三种性别形态类型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认为将雌株作为变种“短蕊刺五加”var.brevistaminea 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1.
论平当树属的系统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植物分类系统中,平当树属被归入梧桐科或木棉科,其正确的系统位置至今没有定 论。本文从外部形态,幼苗形态、脉系,叶和木材及种皮解剖,花粉形态及染色体数目等诸方面对 该属进行了研究。 在平当树属中,花排列成聚伞花序,果成熟时花被宿存;雄蕊15,5束,与5枚退化 雄蕊结合成雄蕊筒,花药2室;子叶2裂;等面叶,中脉维管束2,弓形,叶柄维管束2,圆形;气孔 器限于下表皮,不等细胞型或稀短平列型;外种皮5—6层细胞厚:内种皮3—4层细胞厚;导管分 子弦向直径54—83μm,长270—423μm,复管孔常由10—20个管孔组成,排列成显著的径列管孔 链,管孔很多,轴向薄壁组织极少,射线单列或2—3列,异型;花粉粒具3孔,球形,外壁具刺; 体细胞染色体2n=20,核仁在有丝分裂前期消失。根据上述特征及其与梧桐科和木棉科的比较,作者认为平当树属应该属于梧桐科的Dombeyeae族,不宜移至木棉科。  相似文献   

12.
对于偏花报春Primula secundiflora Franch. 的系统位置,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偏花报春具有典型的钟状花冠,应置于钟花报春组Sect.Sikkimensis;而另一种意见则依据其他特征将其置于灯台报春组sect.Proliferae。通过对偏花报春、灯台报春组4种植物和钟花报春组3种植物核糖体DNA中的内转录间隔区(ITS)的序列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形态学及染色体特征的比较论证,认为偏花报春应置于灯台报春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云南西北部怒江峡谷的豹子花属及其近缘的百合属、大百合属和贝母属的12个分类群为 材料,分析比较了这几个属的核形态特征。 12个分类群的体细胞静止期染色体形态相似,均属于复杂染色中心微粒型;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形态也相似,都属于中间型;染色体数目均为2n=24;染色体着丝点端化值在79.9-82.2%之间;核型不对称程度一致;故这4个属的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12个分类群来说,核型变异主要在于次缢痕位置的差别。豹子花属和百合属在它们的一对m或sm染色体近着丝点处具有次缢痕,并且豹子花属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如L.souliei)在其st或t染色体的短臂上缺乏次缢痕,表明豹子花属同百合属特别是同高海拔处的百合属植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枇杷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32-33
枇杷,学名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蔷薇科。常绿小乔木,高达10米,小枝黄褐色,密被棕色绒毛。叶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长1230厘米,宽39厘米,上面光亮多绉,下面密被棕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花直径12-30毫米,萼简浅杯状,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毫米,宽4-6毫米;雄蕊20枚,子房5室,花柱5枚。果黄色卵球形。蜜源植物,蜜期采收著名枇杷蜜。果入水果。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苑》2003,(5):56-57
本刊于2003年第四期在“科学与人”栏目发表了《茶树花开出灿烂人生一中林绿源北京茶树花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徐纪英访谈录》后,在读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许多读来电话、来信,要求更深入的了解茶树花系列产品。本刊应广大读的要求,刊登《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茶树花》、《茶树花二合一产品介绍》、《“徐纪英”牌高山茶介绍》,以飨读。  相似文献   

16.
运用宏观形态学和光学显微镜方法,对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 flore-minore正常花和变态花的花被片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更好地理解该分类群花被片变态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该植物正常花中的花被片一般5(-8)枚,白色,倒卵形,全缘,可达1.3×0.5 cm,叶脉为开放的二叉分枝状,只在背面的顶端具少量毛被;其上表面未观察到气孔器,下表面具少量的气孔器。变态花中的花被片数目可达20枚;变态花被片显示出苞片或叶的形态特征:具网状脉,绿色,倒卵形或椭圆形,可达5×3 cm,两面密被毛,全缘或3裂,裂片边缘又浅裂或有锯齿,背腹面均具气孔器且数目随着变态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正常花被片与强烈变态的花被片之间在数目、形状、大小、颜色、边缘是否分裂、脉序及气孔器和毛被的数目等方面存在着连续的变态梯度。小花草玉梅变态花被片的叶状特征表明,这种表现叶性器官特征的变态可能是一种返祖现象,被子植物花萼片可能与苞片具有相同的起源。  相似文献   

17.
AP2基因作为调控植物花发育的功能性基因,参与花分生特性建立、花器官的特性特化以及形成调控。AP2基因不但自身对植物花、胚珠的发育进行调控,而且与其他因子相互协作,共同来参与到复杂的花发育的调控网络。本文将对AP2基因在花发育中的作用进行简单的概述。  相似文献   

18.
通过检查藏南翠雀花Delphinium nortonii 的主模式标本,发现《中国植物志》、《西藏植物志》和《Flora of China》中对该种的鉴定和描述有误。该种的花的退化雄蕊黑褐色,属于翠雀亚属的密花翠雀花组subgen. Delphinastrum sect. Elatopsis, 而上述几种植物志中长1以来将其置于退化雄蕊为蓝色或蓝紫色的翠雀组sect. Delphinastrum中。这几种植物志中记载的D. nortonii 实际上代表一个新种,即李恒翠雀花D. lihengianum。  相似文献   

19.
花朵是植物给人类最美好的礼物,在承担着繁衍重任的同时,还给人类带来丰富的感官享受和无穷的艺术灵感。除了赏心悦目的外表,对称均衡的美感也是花朵为人所喜爱的重要因素。多数被子植物的花朵都是由好几轮器官组合而成的,由外至内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由单个或多个心皮构成)。这些花器官总是沿着某种对称方式生长排布,可谓巧夺天工。怪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知母的胚胎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为百合科的一个单种属,雄蕊三枚,小孢子母细胞 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含2个细胞;蓼型胚囊,具反足吸器;胚乳发育属沼生目型;合子在12—16个 胚乳游离核阶段进行第一次分裂。胚珠倒生,厚珠心。两轮花被;花丝和药隔等组织中,星散分布着明显的晶束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