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很多人把正面报道与反面报道(即那些揭露性、揭示性的报道)相对应,认为,正面的就是表扬的,反面的就是批评的。其实,对正面报道不应理解得这样窄,正面报道主要是指一种基调,一种报道的精神指向。  相似文献   

2.
"以正面报道为主"是党报遵循的原则之一.正面报道兼具新闻属性和宣传属性.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融为一体,是改进党报正面报道的抓手,也是难点. 会议报道是党报正面报道的重头戏,但多年来党报会议报道形成"简报体、宣传腔"的模式,新闻与宣传两种属性此消彼长而不是和谐相融,后者过分张扬的结果是前者退居幕后.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正面宣传?以前人们并不觉得这里面什么概念不清。但是当提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之后,却出现了种种理解上的歧见: “所谓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宣传正面内容为主。一个党、一个社会也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光明面、积极面,反面是阴暗面、消极面。判别一篇稿件或一个报道系列是不是正面宣传,主要看其内容性质和题材属别。属于歌颂鼓劲的就是正面,属于批评揭露的就是非正面,或叫反面。”这是较为普遍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将颂扬性、成就性报道称为"正面报道",将批评性,揭露性报道称为"负面报道",要求新闻媒体以正面报道为主,严格控制负面报道的数量和规模,一直是有关部门自认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正面宣传?以前人们并不觉得这里面什么概念不清。但是当提出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之后,却出现了种种理解上的歧见:“所谓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宣传正面内容为主。一个党、一个社会也同任何事物一样,都有正反两面。正面是光明面、积极面,反面是阴暗面、消极面。判别一篇稿件或一个报道系列是不是正面宣传,主要看其内容性质和题材属别。属于歌颂鼓劲的就是正面,属于批评揭露的就是非正面,或叫反面。”这是较为普遍的理解。可是,也有人提出“以正面宣传为主,那末与其  相似文献   

6.
着力解决"可信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正面报道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读者相信,接受所说的事实.可信,实际是接受心理学里重要的一个指标.当前,最突出的可能就是如何解决正面报道中的"高、大、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坚持正面报道,唱响主旋律是党报的天职。然而主旋律怎样才能唱响,正面报道如何才能出彩呢?不少人认为正面报道读者不感兴趣,党报记者难当。其实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反面报道,只要是真正的新闻,都会受到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8.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  相似文献   

9.
一篇关于湖北某县委书记先进事迹的正面典型报道,刊发后却被认为是"过头"了,引来一片争议乃至非议①。已经持续评选了七年的《新闻记者》杂志"年度十大假新闻",2007年度因为评出了一篇报道典型人物失实的"正面"假新闻而格外引人关注,该杂志也以"正面  相似文献   

10.
相当长一段时间,在有些同志的潜意识里,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做到了8:2或者9:1,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要有量的要求,更要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帐,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们国家新闻工作的不可动摇的主方向,可是,有的人就以为“正面宣传”就是新闻媒体的一切,不允许媒体进行舆论监督,不让发“批评报道,认为“批评报道”是揭露阴暗面的,是“反面报道”,并使出种种“条条”加以限制。其实客观事物总是存在两重性:成绩与缺点、主流与支流、正面与反面等等,所以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同时,舆论的监督作用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2.
人民日报群工部日前在京开了一个很好的会,中心议题是“舆论监督与改革开放”。人民日报在第一版发了消息,新华社也发了通稿。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个提法:舆论监督不应叫作“反面报道”。“反面报道”源于何时,一时难以考证。而何为“反面报道”,虽未见有专文论述,但却每每被人提起。仅仅四字,却大有深意存焉。提出这一“提法”的人,是把它当作“正面报道”的对立面“提”出来的。那么便易清楚:正面报道,一般是指歌颂、带褒  相似文献   

13.
有的同志提出,正面宣传是表扬,那么,批评揭露是不是就是反面报道,因而根本不能搞呢?我认为,不能这样简单地来看问题。判断一篇报道的性质,要看报道的内容,即所报道的事实是什么;也要看报道的形式,即怎样表达事实的。这两个方面都不能忽略。但是,归根到底,是要看作者是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观点来进行报道的。正面的事实,于我有利的事实,一般来说,写出来的是正面报道。但是,是不是全都如此呢?如果立场不同,也不一定。我们以北京解放的报道为例来看看。北京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京,这是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震动世界。新华社报道了解放  相似文献   

14.
7月26日,<新法制报>刊发6000余字的长篇通讯<星子公安民警抗洪 1死16伤感天动地>(以下简称"星文").这篇侧重呈现"英雄是怎样炼成的"正面典型报道,所引发的巨大反响不仅超乎意料,更带来记者对正面典型报道采访与写作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15.
目前,媒体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正面宣传为主.更多的是一种量化的概念,即机械地划定一个比例.正面报道的数量和篇幅必须是负面报道或反面报道的多少倍,似乎正面报道的数量上去了,就是坚持了以正面宣传为主。其实,以正面宣传为主。既有量的要求.更有质的标准。如果市场不接受,读者不买账,数量的多与少也就没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逆起式导语。我的理解是:要讲正面先从反面讲起,讲反面的先从正面讲起,形成一种对比反差,吸引读者。例如: △1984年12月28日新华社电讯导语:“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 △报道一位经理的新闻导语:“五年前他负责整理这张办公桌,现在他坐在桌后接受别人祝贺了。” △意大利记者报道上海防止地面下沉成功的新闻导语:“上海不是威尼斯……”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青年报》"80后"媒介形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2004年至2009年<中国青年报>报纸上以"80后"为标题的142个文本.总的来说,<中国青年报>比较客现地报道"80后",呈现的"80后"形象以正面和中性形象为主.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鼓”与呼应是同步的。“鼓”是正面宣传,“呼”是指舆论监督。作为一名通讯员,也应像专业记者那样,除了抓好新生事物的正面宣传报道外,还应该把住分寸抓反面事例的批评报道,反映人民的呼声和疾苦,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去年6月中下旬,我在下乡作农民负担调查时,农民普遍反映公安部门在办理居民身份证时超标准收费。经多方调查核实后,我采写了一篇《办理居民身份证的“价格”是多少?》的读者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疾苦。这篇来信稿分别被《湖  相似文献   

19.
以正面宣传为主是我国媒体的基本报道方针之一.然而在新闻实践中,正面报道却不一定都能取得正面的宣传效果.有一些正面报道,表面看来主题鲜明,角度巧妙,很有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然而却经不起仔细的推敲,显得"假、大、空"甚至导向错误,非但没有对社会生活产生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不良的影响.这类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的现象严重地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声誉和公信力.那么,如何有效防止正面报道出现负面效应呢?  相似文献   

20.
新闻文摘     
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报纸 调查表明,读者看报的目的:新闻第一。当前人们看报的兴趣点普遍集中在:国内突发性事件、国内重大人事变动、国家政策法令、批评报道和反腐败的报道。而对前一时期曾被“炒”得火热的报道名人、明星的新闻以及描述凶杀及性犯罪的新闻则有相当多的人表示“毫无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大多数读者认为,一张理想报纸应当具备的主要特点是:可读、可信、信息量大。读者普遍希望,报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增加综合化、减少专业化和纯娱乐化。 批评也是正面报道 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批评报道,当地领导看后发火说,你正面报道不搞反倒去写反面报道!对此,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一次报告中指出,批评也是正面报道。批评报道,指出了我们工作中的某些缺点和错误,帮助改进我们的工作,这不是正面报道是什么?满腔热情地给党和政府提意见,谈建议,促进我们的事业向前发展,这不是正面报道又是什么? (摘自1995年12月7日《中华新闻信息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