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  相似文献   

2.
成全一棵树     
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苗栽在门前。 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里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样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相似文献   

3.
美国有一本家庭教育的小册子,叫做《一分钟母亲》。这位拥有3个孩子的母亲,把她的教育归结在3个“一”上,即: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表扬,一分钟责备。她把真挚的情感渗透到表扬之中,当孩子做了好事、成绩优异达到既定目标时,她给予孩子的是拥抱和亲吻,还有那温柔慈爱的目光及热烈的首肯;当孩子表现不佳时,她首先用沉默来表示自己的态度,使孩子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压力,继而用低沉的话语来责备孩子。当孩子对母亲的教育心服口服彻底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努力完成目标时,她再次用拥抱来表示对孩子的鼓励。这位用情感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母亲,最终达到…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母亲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女儿却总是不愿意跟她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五颜六色,为什么引不起孩子的兴趣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她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是林立的腿和人墙。从此,再带孩子去商店,这位母亲就把孩子打在肩上。  相似文献   

6.
<正>读了毕淑敏的《学会看病》,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到的一个故事。两位身患绝症的母亲,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一位母亲,她觉得自己不久于人世,她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多做点事,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孩子的衣食起居,母亲全部包办。第二位母亲,在知道自己的病情后,就开始教孩子洗衣服,教孩子整理房间,教孩子烧菜做饭,教孩子处事方法,教孩子自强自立。不久,两位母亲都永远地走了,两个孩子的情况也是截然不同。第一个孩子失去了母亲,就  相似文献   

7.
在一片酷热难耐的沙漠中,一群难民正缓慢地向边境移动。一位虚弱的母亲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她抱着孩子找到一位神父,想把孩子托付给神父,因为她觉得自己已无法撑到边境。然而,神父断然拒绝了这位可怜母亲的要求,他说:“你自己的孩子,当然要由你自己负责,我无法代劳!”母亲万般无奈,只得抱起自己的孩子回到难民潮中。令人惊奇的是,这位虚弱的母亲抱着孩子,尾随难民潮一天又一天蹒跚前行,最后竟步行到了数百公里之外的边境。在国际红十字会的护理照顾下,这位母亲和她的孩子都平安地活了下来。那位神父是充满智慧的,试想,如果当初神父满足了这位…  相似文献   

8.
走出乌托邦     
【案例】心若冷了,何以暖之?在从教的八年里,我所接触的学生可谓多矣!但从没有人的家庭背景像她一样复杂,绝不逊于一部情节离奇的电视剧。小冯家在农村,母亲生了三个孩子,她是长女,她的父亲在其母亲怀上第三个孩子时有了外遇,第三者在小冯母亲生完孩子后四个月,也生下了她父亲的孩子。于  相似文献   

9.
当年唐山大地震,在天崩地裂的一刹那,一位年轻的母亲和她仅有五个月大的宝贝女儿一起坠入了黑暗无边的废墟。所幸的是母女俩都完好无损。孩子惊醒后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是饿坏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后,滴水未尽的母亲奶水枯竭,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她用衣针刺破手指,塞进孩子的嘴里。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吮着母亲的手指,母亲却已气绝。人们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像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奶”。读完这个…  相似文献   

10.
以前,曾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架客机失事,人们在搜寻遇难者时发现了两个紧紧抱在一起的人,那是一位母亲和她的孩子。母亲将她的孩子紧紧地抱在怀里并且压在身下,抱得很紧,以至于人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将母亲和她的孩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子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着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子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之后,母亲就不再带孩子逛商店了,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13.
成全一棵树     
—个平常的春天,—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上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它遇到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5.
公园草坪上,一位母亲弓着腰,两手扶着孩子的腋下,汗流浃背地教孩子走路。有母亲的搀扶,孩子挺着胸,夸张地向前迈着大步。母亲一松手。孩子马上歪倒在草地上,母亲顺势躺在孩子的身旁,逗弄得孩子咯咯咯地笑。熟人跟她打招呼说:“你孩子还未学会走路啊?”她抬起头,一脸坦然地微笑着回答:“是啊,我孩子学得慢。”随即又抱起孩子继续学步,笑容依旧荡漾在脸上。多美好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要的不多     
一个孩子害怕天黑,夜晚需要开着灯睡觉,母亲对她说:“孩子,有妈妈在,不要怕。”孩子果真不怕了,她偎依在母亲的怀里睡得很香。有一天母亲要出差了,她对孩子说:“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害怕的时候,就把它当成妈妈。”但是到了晚上,孩子哭了,她打电话给正在火车上的母亲:“妈妈,我怕。”母亲说:“孩子,那你就抱住那个洋娃娃,它就是妈妈。”孩子说:“我知道它是妈妈,但是我需要一个温暖的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透亮的,又是脆弱和无助的。再多的承诺、再多的美丽谎言,他们都无法感知到,他们只需要一份真实的爱。一个电影明星回忆说,他小时候有…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 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哦!蚂蚁妈妈一定很疼爱她的蚂蚁宝宝呢!”于是小孩就趴在一旁惊喜地看那只蚂蚁宝宝。蚂蚁遇见障碍物过不去了,小孩就用小手搭桥让它爬过去。母亲一脸欣喜。  相似文献   

18.
宽容的艺术     
丁七环 《教育文汇》2003,(10):28-28
一位母亲听老师说儿子最近老是迟到。十分不解。儿子每天走得那么早,怎么还迟到了。她没有打孩子,而是与孩子谈心。她了解到孩子是因为每天在河边看日出入了迷才迟到的。第二天母亲竟和儿子一道去看日出。自此以后,孩子从未迟到过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一位老师告诉笔者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娇惯溺爱,孩子有了过错总是掩掩盖盖。有一次,她的孩子偷学校仪器室的东西,因手击玻璃被扎伤,尽管人证物证确凿,但其母亲却一口咬定:“我孩子的手破了,是罐头瓶扎的。”坚不承认孩子做错了事。平时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家访,她也总是千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关于孩子和母亲的故事。孩子两岁了,第一次看见一只蚂蚁。也许别的母亲会鼓励她的孩子去一脚踩死那只蚂蚁来锻炼他的胆量。可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却柔声地对他说:“儿子,你看它好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