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德育体系由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六要素组成。为了进一步发挥德育的整体功能,对德育六要素的关系探讨就显得极为重要。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切入,采取部分审查和整体关照的方法,梳理德育六要素及其内在联系。同时,还着重探讨了积极心理学视阈下德育六要素为进一步发挥德育效用所应做的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2.
高校德育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书敏 《教育探索》2004,(10):86-87
影响高校德育效果的原因,主要来自德育的实施主体——教育者、参与德育过程诸要素(德育目标、内容、方法等)、教育对象——学生以及社会和家庭等四个方面。提高高校德育效果,更新德育观念是原动力;探索德育新模式是重要途径;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是关键;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是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学科德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媒介。结合生物学科的性质及特点,发掘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科学史情境、生活情境、实验情境、模拟情境、社会情境等情境素材,并对相关案例加以分析,探讨生物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搭设生物学科德育支点。  相似文献   

4.
德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中的德育本体反思和改革逻辑。德育治理现代化是德育现代化的价值范导和质量担保。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德育系统要素理论,德育治理现代化具有德育制度供给的引领性、德育目标与内容的调适性、德育实施过程的协同性、德育评价的创新发展性等时代特征。以此为据剖析现代化进程中德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困境,重塑其价值底色和实践逻辑。德育治理范式的现代化转型要求多方德育主体从刚性管制到积极范导,实现德育制度供给引领的伦理化;从功利浸染到生命觉解,匡立德育目标与内容设计的生命在场;从被动接受到深度参与,重构德育过程的生态化;从封闭单一到开放全面,增强评价体系的多元化。以德育治理现代化实现德育现代化,助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实施进程。  相似文献   

5.
学校德育管理是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外部因素。德育目标和德育制度的制定、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德育素养和育德能力的提高都是学校德育管理的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目标、创新德育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德育素质、创新德育工作内容和方法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德育内容理想化、政治化,目标要求过高,内容过于陈旧且缺乏时代精神;德育过程简单化,实施手段强制化,评价标准僵硬化;社会环境与高校德育之间的矛盾等,是目前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限制的主要因素。改革、充实新时期的高校德育内容;改善、更新高校德育手段;提高教育者自身素养,是增强高校德育过程实效性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校本德育的构建中,选准主题、整体组合,确立目标、确定内容,强化过程、追求实效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诸要素之间有机联系,则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校本德育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8.
当前的高校德育改革已普遍重视德育中审美因素的价值,并注意探索德育和美育相融合的德育新模式。实现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环境三个德育要素的审美化,以美辅德,是实现德育和美育融合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 本文拟从3个方面就中学生物教学中德育渗透必须坚持的原则做一初步探讨。1 坚持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以德育渗透为辅线的教学原则学科德育必须以学科知识内容为载体。笔者认为,只有切实处理好学科德育和知识教学、能力培养的统一关系,真正做到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才能培育学生良好的品质。生物学科本身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但生物学科毕竟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教育的学科特点和教育目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它除个别部分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外,绝大部分德育内容都隐含在生物学知识中,也就是以生物学知识为载体的。这  相似文献   

10.
契约式德育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自主确定德育目标,自主选择德育内容,自主选择或设计德育活动方案,并与教师签订道德发展契约。学生围绕契约规定,积极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努力达成德育目标,获取契约赋予的相应奖励;教师在此过程中,按照契约的规定,主动引领学生发展。重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基础;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活动内容体系,让每位学生都有乐于选择的、个性化的德育活动内容,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必要支撑;引发学生签约内需,激发学生主动签约的兴趣与情感,是实施契约式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德育渗透是生物教育教学一贯的目标任务。从生理知识渗透、探究课题开展、美学因素熏陶、人生价值目标等方面,探讨生物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目标。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直接德育教材教学存在教学目的的片面性、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教学方式的灌输性,而校本德育课程教学具有教学目的的整合性、教学内容的宽泛性与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通过调查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校本德育课程中,增加了学校德育课程的种类,拓宽了教师德育教学的方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德育实践体验。虽说其实践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等几方面出发,就如何更好地将其推广普及,提出相关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德育课程改革已走过十年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建构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推动了德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了学生道德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把德育教材建设带入多姿多彩的新时代,从而变革了学校德育的整体面貌。当然德育课改中也存在着教学目标虚化、教学设计偏颇、教材使用迷失、忽视农村学生生活等问题。今后十年德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强调要坚持并发展生活德育理论,提升德育课程的教学品质和研究品质,深化德育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4.
墨子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于道德教育非常重视。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教基本方法、施教方法、受教方法、环境育人法和德教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5.
外施性的德育面临的问题是它难以进入到儿童心灵深处,因而低质低效。儿童在良好的教学生态中会自动形成德性。认识素朴的德的存在、特性和生成机制,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地位的关键;认识教学-学习在整个儿童生活中的核心地位, 是认识良好教学生态在德育中的真正基础地位的前提。教学生本化是形成良好教学生态和建立德育真正基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素质教育核心的德育工作,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提高德育效果,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证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德育必须实行个性化。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述了德育个性化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当代我国弱势儿童德育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弱势儿童道德情感淡漠、道德判断标准模糊、道德意志淡薄等问题。关怀道德教育理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对我国弱势儿童德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启迪,在实践中应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互动的关怀式道德教育体系和道德情感作用机制,建设弱势儿童德育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多样化促进弱势儿童道德内化。  相似文献   

18.
略论情感教育在高校德育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情感在德育课中的感染、激励作用。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情感教学的关键因素,是情感教育的基础。要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和挖掘德育教学中的情感因素;要善于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德育教学语言要尽量艺术化,要饱含感情,生动形象。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德育目标理想化,方法单一,内容脱离学生实际,过于强调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使我国学校德育处于低效的困境。必须通过确定恰当的德育目标,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改进德育方法,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以使德育提高效力,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0.
构建德育新理念——从知性德育到生活德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性德育专注道德知识的教与学,注重道德思维能力的训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德性培养,要想使学校德育有所成就,就必须构建生活德育模式。生活德育是指把理想化的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中,以道德主体为核心,围绕其社会现实生活而进行道德教育的一种新的德育模式。这种德育模式的实施必须借助其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