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方法是成人教师应当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学员从“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真正解放出来,使学员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不但要“学会”,而且要“会学”,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培养出既有远大理想,又有开拓精神的人才。如何针对成人教育的特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还是一个需要我们成人教师下功夫去认真探索的问题。马长春同志在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颇有借鉴意义,现予发表,以便引起大家的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同志探讨这个问题,使我们戍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假如我落聘了,人才交流中心会为我上保险吗?”“到了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后,以后还会有上岗的机会吗?”……自从2月29日太原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就不断地有教师咨询各种问题。触动教师有危机感,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这也正是太原市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初衷。长期以来,教师这一职业一直被人们看好:收入稳定,职业高尚,受社会尊敬。而如今,在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大环境下,太原市率先在全省成立了教育人才中心,迈出了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这将意味着某些不合格教师不久后要进入这个“校”门。有…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我们在军队政治工作课教学中围绕开发学员创造性思维能力问题,着重抓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员探索、研究问题的强烈愿望。我们在讲授时,注意把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制造矛盾和障碍,拟订不完全和无结果的情况,诱发学员对知识现状的不满和怀疑,引起探索、研究的兴趣。如在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胡总书记说:‘参加共产党有九十九条坏处,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可能被杀头,还可能要坐牢……,要说好  相似文献   

4.
当前 ,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教师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教师”也提出了新挑战。那么 ,中师心理学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呢 ?我认为应推广“心理学四化教学法”。一、把问题明确化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要想解决问题 ,首先要发现、明确问题。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员指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即为学习活动定向 ,使学员明白要学什么 ,记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讲到“注意”这一章节时 ,我对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比较 ,使学员明白了这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5.
职工继续教育是企业创造持续发展后劲的基础,成人学员教法的研究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改变授课中的“注入式”教学,把学员从教师的“满堂灌”中解脱出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员的世界观相对成熟,强行灌输容易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抗拒,效果会适得其反。所以,在  相似文献   

6.
扫盲,是关系到我省九五扶贫攻坚计划能否实现的重大举措之一。然而,在扫盲过程中各地都出现了用什么样的语言进行教学的问题,争论的焦点是采用地方话教学还是普通话教学。目前,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必将影响扫盲的效果,影响学员的素质。 采用地方话教学的教师认为:采用地方话教学较贴近学员的实际,一教就会,一学就懂,而且教师与学员间易对话。比如“墨水”读成“mésuǐ”,“作业”读成“zuá lí”。显然,这样教较贴近学员的实际,对学员的近期识字有好处,使教学能顺利进行。然而这只是短期行为并不利于学员的远期发展,其结果必然是培养出一群发音不准的农民。试设想他们如果到外地打工或做生意,他们同没有上过  相似文献   

7.
“蜡烛精神”过时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2月中旬的一天晚上,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的一位老师打来电话,谈及他们那里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培训,问了一个问题:“‘蜡烛精神’过时了吗?”经过了解,她问这个问题的原由是:一位全国知名的课程改革专家在培训班上谈到新课程期待的“新教师”角色时,认为广为人知的“教师是蜡烛”这个隐喻不妥,今后不宜再提了,并建议用“长明灯”来代替“蜡烛”。对于这个问题,我一时回答不上来,因为尽管将老师比作蜡烛的事情我是知道的,但是为什么认为它过时以及该用“长明灯”来代替,我确实不知道。后经过多方查询,发现该位专家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视察工农、干部业余教育的时候,分别召开了二十多次行政领导、教师、学员代表座谈会.分别召开,是为了解除他们在“鸣”、“放”中的顾虑.业余教师和学员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提了不少意见。现在我也本着“鸣”、“放”的精神,把视察中所发现的有关工农业余教育的几个重要问题,扼要地谈一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美术观摩课的定位到底应定在哪里?高于家常课?还是等于家常课?”这个问题引起了学员们的思索。慢慢地,一位学员拿起了话筒:“我就选择观摩课的—个侧面来讲。我承认,现在有些观摩课效果的确很好,听了也让我兴奋。但场面太大,材料多而贵,这些都是在平时坐满五六十个同学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三进”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使命 ,提高“两课”教师的理论认识 ,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以大学生、学员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 ,重点解决“进学生头脑”这一核心问题 ,从而整体推进“三进”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常常会碰到这样一种情况:一篇课文,写得很好,但看来看去又觉得实在没有什么东西好讲,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两个课时不知怎样才能用掉。还有一些课文则是另一个极端:可讲的东西太多,这个要讲,那个也要讲,教学计划安排的一两个课时根本不够用。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教师。在办公室讨论这个问题时,有教师打趣说:“我看,干脆不要讲了,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多读两遍更好些。”听了这话,我不由得心里一动,偷偷试了几次,效果还真不错。而且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了,考试成绩也有了提高。于是我便常常偷起懒来。为什么学会了“偷懒”…  相似文献   

12.
“怎样使学生爱学英语?”这是英语教师当前关心而又难于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普通校尤为突出。我先后在初、高中任教十几年。近几年来,我对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做了些探索。我认为,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爱学,才能学好。 (一)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爱学你这门课,首先教师要爱所教的学科,而且还要有教好的信心。英语课是学生最头疼的课。不少的学生认为:“将来我不当翻译,学了也没用。”“中国话还学不好呢,哪有功夫学那洋玩意儿!”但我并没因此丧失信心,我坚信:外语是一门四化建设所需要的重要学科。因此学生刚入学我就鼓励他们:“既然你们会说中国话,那么  相似文献   

13.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想起我们班这个温馨的“家”。我们这个“家”由四十一名成员组成,其中有三十九名学员,两名“家长”。在我们这个“家”里,处处都充满了爱与温馨。我们这个家中的学员可算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相似文献   

14.
成人外语教学雏议王霞“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至于“传道”、“授业”、“解惑”的效果如何,则是每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所关心的首要问题。为解决好这个问题,在我们几年来的成人外语教学实践中,根据学员的具体情况,实施了一些符合实际、富有成人特色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正> 为什么有的课堂出现“启而不发”的冷场局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的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成人学习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而把成人教学“少儿化”了。如有的教师总爱用这样的用语:“这个问题谁知道?谁来回答?”如果这是在中小学,当然无可非议。特别是小学生好胜心、模仿性很强,往往会全班学生“唰”地一下子都举手。但审于自尊心强,成人不肯轻易举手,甚至有时一个也不举手。遇到这种场面,老师宜用商量的口气,直接点名请某学员回答。“启而不发”的另一个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备课时,教案的主观设想与上课的实际情况脱节,所提问题太容易,没有启发思考、训练思维的价值。如有一次,教师在板书“暴雨”的课题之后,提问学员雨大小可  相似文献   

16.
一文学史家唐弢在解放前发表的一篇文章《<原野>重演》里这样写道:“这个剧本里有‘戏’,群众看起来过瘾,这个剧本里有生活,顾盼左右,仿佛就在身边,让人看起来恐惧和欢喜。”①唐弢同志说的让群众看起来过瘾的“戏”是什么?在哪里?我以为,一部戏剧,有“戏”没“戏”,更重要的还在于舞台人物的性格关系的构成,以及这构成中的冲突、变化所推动的情节发展。人道是:戏剧是动作的艺术。性格关系的有机构成是戏剧动作产生的坚实基础,性格的冲突变化则是动作之所以形成的内在因素。因此,论《原野》有“戏”,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人物性格及其关系构成。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笔者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进行了“直面学生问题”的改革探索.主要做法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问题,让学生“点菜”,进行提炼、归纳后,由教师或师生共同“做菜”,形成共识或寻求解决的办法.这种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有益的经验,也产生了一些值得反思、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柴兵虎 《师道》2014,(5):44-46
我曾参加“国培计划(2013)”——甘肃省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项目初中历史研修学习。研修结束好几个月了,再一次审视此次培训,有必要追问:教授专家教给学员什么?其实这个追问的另一个表达式是学员从教授专家身上学什么,学到什么?这涉及教师培训的价值取向问题.所以有必要正本清源,多方面辨析。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原则,谈到“三沟通”教学必然涉及到“三沟通”教学的主体?参训学员及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三沟通”教学的质量,有必要探讨一下教学主体和教学方法的问题。笔者通过参与“三沟通”教学辅导的实践,初步探索了参训学员和教学方式的特点,只有针对这些特点教学,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浊水中加入明矾可以加快沉淀”可谓是自然教师的“熟戏”,这“熟戏”却让我“演”砸了。 课堂上,我自信地与孩子们谈话:你们的桌子上有两杯同样混浊的水,往1号杯里加入一小匙明矾,2号杯不加,同时用玻璃棒搅拌,静置一会儿,观察两杯水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