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好战孙悟空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读书常乐     
我少年时读《西游记》,被书中描写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腾云驾雾、伏妖降魔的高强本领所折服,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我将书中的"孙悟空出世"、"大闹天宫"、"大闹龙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精彩故事讲给小伙伴听,大家乐成一团.  相似文献   

9.
孙悟空是一个文学形象。如果说他是一个纯粹虚构的形象.绝对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根据文学创作的原理,任何虚构的文学形象都不是凭空想象。往往在现实中都有他的原型或者模特,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孙悟空的形象大概就属此类。在早期的文学史上,关于孙悟空的原型,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来源于印度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  相似文献   

10.
孙悟空是一个文学形象.如果说他是一个纯粹虚构的形象,绝对不会有人反对;但如果根据文学创作的原理,任何虚构的文学形象都不是凭空想象,往往在现实中都有他的原型或者模特,相信也不会有人反对.孙悟空的形象大概就属此类.在早期的文学史上,关于孙悟空的原型,一些专家学者认为来源于印度古老的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而且已经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11.
张莉莉 《青年记者》2016,(23):48-49
吴承恩编著的《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一路经历坎坷,降妖伏魔,最终渡过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书中虽以神话、宗教为题材,描写各种妖魔鬼怪,但从人际传播的角度看,面对不同的人所展现的人际传播特征是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遭遇坎坷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大体上,他的人际传播的动机体现了三个方面:一是因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人际交流,如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二是由于社会协作而参与的人际交流,如上下级的沟通;三是自我认知与相互认知.①而他在取经过程中传达的传播理念、原则与技巧给现代人际交往提供了积极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有孙悟空大闹天宫,玉皇封他为“弼马温”的故事。这一情节,是不是作者吴承恩凭空随意构想出来的? 近读宋代朱翌撰写的《猗觉寮杂记》,从中发现了答案。该书(卷下)在考证成语“死马医”的出处时,引用了《晋书》卷72中的一段故事,说猴子能够医治马病。由此看来,吴承恩让他笔下的孙悟空去当“弼马温”,可能有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读书     
孙悟空的形象在中国妇孺皆知。我女儿四岁,看见我手里有一本《悟空传》——她认得这三个字,就缠上我,非要我讲给她听,我忙不迭地摇头说还是算了吧。我妈在一边把书拿走看了没两页,也笑着把书还给我说,他们全疯了,纯粹四条恶棍,唐僧还得伺候仨徒弟。 这样的孙悟空当然离经叛道——不  相似文献   

14.
孙悟空,可以说家喻户晓,老少皆知。孙悟空最大的特点是富于战斗性——敢于战斗,善于战斗。他好战,但不行凶作恶;他能打,但不乱打:他敢打却不呈匹夫之勇;他神通广大却很重视武器的运用。 本刊精选的几则“经典战例”中的“武器”,与孙悟空的金箍棒、“三根毛”、“磕睡虫”等有异曲同工之处,对于我们应对市场竞争中的商战,或者职场政治,应当说有很现实的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书言书语     
正读书方法是在书中旅行,目接森罗万象,心游天地之间。发愤忘食,乃艰辛之书旅,有所收获,乃快意之书旅。——李乔《书旅》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用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帕斯卡尔《思想录》  相似文献   

16.
心形茶杯     
《中国新闻周刊》2005,(7):66-66
这是专门为情人节而设计的一份礼品。在情人节的时候.对于正在热恋中的情人们而言,真是希望眼中所见到的一切东西都能有一颗红心的形状,所以,这款名为“快乐之心”的白色瓷杯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他二十多年不停地做书,像一个心怀信仰的修行者,他说,做书要心静、要专一。  相似文献   

18.
《上下五千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中有一篇《李密牛角桂书》的故事,大意是:李密(隋末瓦岗军首领)少年时勤奋好学,有一回,他骑一条牛去看朋友,出门时把“《汉书》一帙”挂在牛角上,一边赶路,一边在牛背上读书。正好宰相杨素从他旁边经过,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说;“读项羽的传记。”……书中配有一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故事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这幅插图有两个错误:一是把李密手中拿的和牛角上挂的书都画成了线装的形式,二是把牛角挂的一“帙”书画成了一“摞”书(如图)。先说第一个错误。这个错误与书的装帧…  相似文献   

19.
刘勰(约公元465年——公元520年),南北朝齐梁时代人。他的《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史上一部较全面阐述创作理论和批评理论的重要著作。尤其是书中谈到的创作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可取之处。为供同志们学习借鉴,我们特将陆佩如、牟世金所著《刘勰和文心雕龙》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的“刘勰的创作论”一节,选载于此。  相似文献   

20.
何满子先生的书上海的何满子先生,我没有见过。但我喜欢读他的书。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给我不少启发。我敬重他的为人。我有何满子先生的三本书:《狗一年猪一季》、《中国酒文化》、《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也不知为什么,我看何满子先生的照片,再看书,就觉得清洁、清醒、清爽。现在,混浊、混乱、混沌的人和书,都太多了,就更看重何满子先生的书。而且,不仅自己常翻出来读,也时常向朋友们推荐。我知道年轻人大多有躁气的一面。而真正喜欢读书、沉下心来写作的年轻人,尤其少了。还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就开始自我膨胀;还没有学会建设,就已经在着手破坏了。信息资源多,诱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