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领头羊,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使命和责任。本文则是探讨在新的历史机遇下,传统的出版产业如何实现文化和商业艺术的平衡,实现新的内容创新,推出更有影响力的精品力作,以内容创新参与竞争,以内容创新谋求发展。同时,要保证这种内容创新,也必须实现创新商业模式,转变产业运作方式,二者结合才能提振主业,创造更好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3.
作为我国第一套关于自然国学的学术研究著作,《自然国学丛书》现已出版两辑共16种,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改变了历史上传统国学研究只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没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内容的局面。这样的担当同时也决定了该丛书的灵魂与最大特色是学术上的创新,唯有学术创新,才能从新的角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现实出版中文化品位不高、价值导向偏差和文化理想缺失等现象,探讨编辑如何在编辑出版实践中坚持主流的价值导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在全媒体出版时代,编辑要有坚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出版文化理性,开阔编辑文化视野,才能坚持正确的文化选择和秉承先进的创新理念,发挥专业文化生产者与传播者的核心主导作用,建构社会价值体系,促进文化全方位多元创新,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出版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出版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用,为做好新时代出版工作增添了百倍信心和十足底气。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尤其是关于出版工作的重要论述,要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首要政治任务,牢牢把握新时代出版工作的根本遵循,不断建强新时代出版业,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6.
文化竞争力,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影响力和推动力。文化竞争力包含几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文化创新能力。创新是出版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瓤提高出版文化竞争力,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竞争力的不竭源泉。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文化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文化竞争力,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影响力和推动力.文化竞争力包含几方面内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文化创新能力.创新是出版文化的生命,文化产品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文化创新;提高出版文化竞争力,依赖于文化创新能力,可持续的文化创新能力,是文化竞争力的不竭源泉.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文化竞争力,首先要提高原创少儿出版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出版业是文化建设的一个基础行业,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本载体,以文化建设为己任的出版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理应有深刻的自觉,对文化的自强理应有坚定的信念.本文阐述了出版业坚持文化自信的必要性,对当前出版创新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出版业应从内容创新、激活编辑创新理念、完善出版创新驱动机制和走好融合创新之路几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出版创新.  相似文献   

9.
图书作为文化载体肩负着文化创新的重任。而学术图书的出版,就更多地体现文化的创新。本文分析了学术图书出版的困境,探讨了如何出版真正有文化创新价值的学术图书。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里阐明了文化创新包括出版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版之所以必须创新,首先是由出版的本质决定的。出版的本质不仅是选择和优化,同时还有创新,创新是出版的本质要求。只有选择、优化人类文明的创新成果,出版才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出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内在互动、和谐和交流,外在的战略与合作关系,是产生和发展新的观念和思想、科学、情感创意,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创新活动方式;大学出版机构与所在的大学的共同存在,是一种内在、互生创新激情和创造动力的特殊的知识社区。  相似文献   

12.
曹巍 《现代出版》2007,(2):15-19
记者: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出版业的改革也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这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出版体制改革将会给大学出版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引领出版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发展现代出版发行业,积极发展数字出版,重视网络媒体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强调:“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从这些战略定位和战略措施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数字出版受到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面对技术的日新月异与产业环境的剧烈变化,出版业走向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切实担负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是时代赋予每一位出版人的使命任务。文章重点研究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和新的文化使命的辩证关系,深入分析融合发展新阶段的核心特征,形成产业开展深度融合的新认知,探讨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新型出版传播体系。系统总结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性原则,阐述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遵从的发展客观规律,为出版机构构建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开展具体业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新的全球化、国家战略发展和媒体融合等三大局面共同构成中国主流媒体发展的新环境,共同形成中国主流媒体内容生产的总体背景。在新环境下,中国主流媒体所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重形势也都发生了显著变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主流媒体的内容生产与创新发展。面对发展新形势,中国主流媒体只有高扬文化自信、发挥独特优势、探索融合创新,才能不断彰显主流价值、放大主流声音、壮大主流阵地。  相似文献   

16.
出版创新是文化创新的一部分。出版创新,最初是指选题策划要有新意,随着认识的深入和拓展,出版创新有了更广泛、更丰富的含义。要实现出版业的创新式发展,就要实现人才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和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尹玲 《出版广角》2019,(13):47-49
我国文化守正创新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益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依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其传承离不开一批又一批编辑出版家的出版活动.在文化守正创新发展过程中,出版肩负着固本强基,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出版业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的助推器.因此,当代出版人需要在出版内容、出版传播方式以及出版体制等方面实现出版业的创新性发展,完成出版产业的历史使命,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促进文化互鉴,展现大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8.
构建平衡发展的图书馆文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科学的图书馆文化应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四个方面。图书馆是社会公民终身受教育的学校,图书馆事业是传承文明、传播文明和创新文明的崇高事业,只有构建平衡发展的图书馆文化,对外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形象和图书馆员工的社会地位,对内才能产生一种导向、凝聚、激励、规范和约束作用。构建平衡发展的图书馆文化需要在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整合与创新,需要图书馆界同仁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数字时代、碎片时代的来临,出版业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版内容的呈现方式、传播方式、消费特征、阅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变化既是出版技术、传媒技术进步所致,同时又在不断催生新技术的发展。无论出版业如何转型变化,出版总离不开内容,出版产品的内容所承载的文化与经济两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与特征没变,不同的阅读方式下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桥梁是许许多多的碎片内容所铺就的。碎片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闻界》2013,(20):68-74
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在出版产业领域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数字出版产业的崛起。面对旺盛的数字出版消费需求市场和处于优势地位的新兴数字出版商,传统出版产业遭遇数字化转型的难题。尤其是在国家将发展数字出版产业纳入国家战略任务并强力推进数字出版基地建设,启动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政策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文化与科技的关系,探寻文化发展、技术进步与出版产业转型的互动机制,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下数字出版业的工作流程、商业模式以及产业链是中国出版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作为国际出版产业数字化的先驱,可为我们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