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大革命以前,姚文元连篇累牍,发表了一系列所谓“研究”鲁迅文章,并且出版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本书。在这些文章和书中,姚文元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鲁迅的光辉论述,鼓吹瞿秋白的资产阶级观点,颠倒两条路线斗争历史,美化周扬一伙,肆意诬蔑和攻击鲁迅,歪曲和篡改鲁迅著作,充分暴露了反对鲁迅的右派面目。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却摇身一变,以纪念鲁迅为名,把自己打扮成保卫鲁迅的“左派”,研究鲁迅的“权威”,妄图欺世盗名,捞取篡党夺权的政治资本。现在,我们必须撕掉姚文元的假面,还其反对鲁迅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2.
“四人帮”的吹鼓手姚文元,是一个混进我们党内一贯反对革命和破坏革命的阶级异已分子。长期以来,这个以“文坛霸主”自居的反革命文痞,舞文弄墨,飞扬跋扈,用资产阶级政客式的反革命两面派手法,恶狠狠地向革命发射着一支支毒箭。十八年前,他写的《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一书,(以下简称《巨人》)借研究鲁迅为名,极其险恶地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疯狂地歪曲和诋毁鲁迅的光辉思想和光辉形象,无耻地美化和歌颂机会主义路线。从这本毒汁四溅的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姚文元极端仇视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险恶用心和狰狞嘴脸。对这支射向鲁迅的毒箭,必须坚决拔除,对它散布的毒素,必须彻底清算。  相似文献   

3.
对于鲁迅世界观的转变,从来众说纷纭。反动文痞姚文元,对鲁迅的思想发展与世界观的转变,更作了肆意歪曲。他胡说鲁迅的前期思想“并没有根本脱离”“进化论”,鲁迅的历史观“仍然带着唯心主义色彩”,直到一九二七年,鲁迅还“没有看到工农革命群众的力量”,陷入了“新的深刻的苦闷之中”。而“四·一二”“四·一五”之后,鲁迅更“陷入  相似文献   

4.
鲁迅早期的世界观,一直遭到来自“左”、右两方面的歪曲。胡风反革命集团曾经谬托知已,说鲁迅“自始”就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行,①这是一种形“左”实右的、否认鲁迅经历过世界观改造的谬论,这种反动谬论遭到了大家的批判。但是,鲁迅的世界观,也曾遭到来自另一方面的歪曲,他们说鲁迅早期的社会观是唯心主义的。反动文痞姚文元拾人唾余,进一步夸大鲁迅“早期思想上唯心主义缺点”,甚至污蔑鲁迅为反动的尼采主义者。②石一歌亦步亦趋地胡说什么,鲁迅“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唯  相似文献   

5.
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是什么?真正从内涵上、本质上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找到了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前期思想的钥匙。一姚文元明目张胆地在鲁迅前期思想的“基石”上打了三个闷棍:其一曰,尼采主义者;其二曰,社会进化论者;其三曰,唯心主义和个人主义者。他污蔑鲁迅前期“非物  相似文献   

6.
一九五九年,“四人帮”中自封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的姚文元,匆匆抛出了《鲁迅——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以下简称《巨人》)这株大毒草,对鲁迅进行了攻击、诬蔑和诽谤,歪曲毛主席对鲁迅的评价,为机会主义路线头子树碑立传,宣扬修正主义观点,是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对一九三六年关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这两个口号的论争问题,姚文元在《巨人》中有段毒汁四溅的文字,他说:“鲁迅逝世前那一段时间里,胡风、冯雪峯等进行了恶毒的挑拨,企图利用鲁迅来分裂进步文艺界.由胡风、冯雪峯挑起的两个  相似文献   

7.
一九七六年二、三月间,“四人帮”公开抛出推行已久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革命政治纲领,迫不及待地妄图立即打倒从中央到地方一大批党政军革命领导干部,实现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罪恶阴谋。也正在这时候,一贯打着学习、宣传鲁迅的幌子,替“四人帮”制造篡党夺权舆论的石一歌,通过肆意歪曲和篡改鲁迅关于“同路人”论述的卑劣手法,竭力为这个臭名昭著的反革命政治纲领拼凑“理论根据”,把斗争矛头直指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老干部,从而彻底暴露了他们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动面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极左政治催生了一批职业文化杀手,姚文元无疑是其中最狠毒的一个。姚文元的评论文章集“十七年”极左文艺思想之大成,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上最为恶劣的文风。这种文学批评在“十七年”之所以能畅通无阻,内因是姚文元善用政治投机的手段向上爬,外因是当时不断发动的政治运动、极左的文艺政策,均需要寻找姚文元式的“棍子”为其错误做法鸣锣开道。姚文元文艺批评的主要特征是“左”,而非右。  相似文献   

9.
鲁迅杂文使用了大量的幽默笔法,人们通常认为鲁迅的幽默是当时险恶环境下的一种“曲笔”,是避开国民党新闻检查的一种手段,本文通过对幽默的美学机制和作者的创作心理的分析,认为幽默不是鲁迅创作杂文的被动手段,而是一种主动选择,是鲁迅的一种积极的审美表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这本来是一个由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已作出了明确结论的问题。一九七二年,随着“四人帮”篡党夺权步伐的加快,继“两个估计”之后,他们又掀起了“反自然科学基础理论风”的恶浪,矛头直接指向敬爱的周总理。为了给这股“反理论风”提供“依据”,惯于玩文弄墨的反动文痞姚文元,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就是自然辩证法”的荒谬命题,公开鼓吹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自然科学。姚文元的这个谬论出笼不久,“四人帮”在上海的帮刊《自然辩证法杂志》,经过一番紧张的策划,也宣布“开张营业”。这个帮刊中的御用文人,按照姚文元“代替论”的模式,炮制了一篇篇言之无物、笑话连篇、只要符合他们的反革命政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历史大变革、大转折开始之际,鲁迅提出以“立人”为中心的思想纲领,希望找到一条从“立人”到“立国”的民族解放的道路。“立人”首先是立进步的的知识分子,即鲁迅热情而急切地呼唤的“精神界之战士。”鲁迅希望他们“作至诚之声,致吾人于善美刚健,”“作温煦之声,援吾人出于荒寒”。进而希望通过他们张“个性”立“人国”。  相似文献   

12.
祸国殃民的“四人帮”的成员、文痞姚文元,自我标榜为“一贯正确”的“左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招摇撞骗,称王称霸,不可一世.他果真是这样的“文艺理论家”吗?革命导师马克思告诉我们:“判断一个人当然不是看他的声明,而是看他的行为;不是看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看他做些什么和实际是怎样一个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579页)只要我们翻开姚文元二十多年来舞文弄墨、放毒捣鬼的历史,就不难看出他不过是一个混迹于文坛的跳梁小丑,一条钻进革命营垒中的“蛀虫”.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一九四一年在重庆庆祝郭沫若五十寿辰时,曾就鲁迅和郭沫若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作过重要的论述。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军马前卒’,郭沫若就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①。鲁迅曾用“为着同一的目标”②来说明他们是并肩作战的同志;郭沫若也曾用“向着同一目标”③来说明他们是同心同德的战友。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一些文人“招是生非,搬弄口舌”,更由于“四害”横行期间的造谣中伤,使人们比较多地只知道鲁迅和郭沫若之间的分歧论争,而较少地了解他们“为着同一的目标”的战斗情谊。在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我想就他们“为着同一的目标”的战斗情谊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便澄清一些人在鲁迅和郭沫若研究问题上所制造的混乱,更好地学习鲁迅和郭沫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并以此表示对文坛两位巨人的深切怀念。  相似文献   

14.
鲁迅自日本回国后的十年问(1909—1919年),正值辛亥革命前夕到五四运动,其中一九一四年和一九一七年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的重要时期;就鲁迅个人来说,恰当三十到四十岁的盛年,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可是,由于有些材料较缺,许多研究鲁迅的书籍和文章,对鲁迅这十年间的思想及其变化,都谈得相当简略。姚文元及其追随者石一歌的所谓鲁迅研究,胡说鲁迅这时期曾“在冷寂的‘绍兴会馆’中默默地生活着”,强调辛亥革命失败后鲁迅“引起了苦闷和失望,陷入了寂寞和沉思”,把鲁迅对大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翟广顺 《中国德育》2006,1(10):8-11,17
教育活动是鲁迅和托尔斯泰人生与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深受托尔斯泰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人道主义为特征的教育思想。鲁迅的人道主义教育思想集中地体现在激烈地抨击反人道的旧世界,热情地关心儿童和青年上;托尔斯泰的人道主义立足于用宗教精神“净化”心灵,存在落后和萎靡的倾向。他们的人道主义是自然率直的,而鲁迅在炽热中又透着冷峻。  相似文献   

17.
《呐喊》是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写于1918至1922年。当时正值“五四”运动前后,我国新文化运动正在蓬勃开展。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在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为他们扬威助阵,使他们无畏地前进。《坟》是鲁迅的论文和杂文集。写于1907至1925年。他之所以要出版这些杂文,是因为“有人憎恶着”。同时也作为生活一部分的痕迹收  相似文献   

18.
读鲁迅的小说就会常常看到“看客”一类形象。他们带着特有的卑琐,影影绰绰、活龙活现在小说中出现。他们的特点,一是擅长看,二是没有自己的思想,三是自以为是吃人者。剖析他们,更能暴露国民性的弱点,揭露国民劣根性,深入地认识鲁迅的思想与创作,认识鲁迅小说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科书"与"照相馆"--周扬与姚文元文艺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扬的文艺观和姚文元的文艺观有一脉相承性:一个代表着“左”的阶段,一个代表着“极左”的阶段。二者都是大环境的产物。但周扬的文艺思想在五、六十年代有所变化。以姚文元文艺观为参照,可以考察周扬五、六十年代文艺思想的流变,以客观评价周扬在现当代文艺理论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鲁迅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一生怀着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把很大精力倾注在教育工作上。 鲁迅把教学工作作为他毕生从事革命事业、培养和教育青年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热爱青年,他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努力地培养教育青年,并把中国革命的希望与未来寄托在青年们的身上。 伟大的革命目的,产生巨大的革命动力。在那连红包封面的书籍都要禁阅、取缔的白色恐怖下,鲁迅满怀革命激情,冒着生命危险,一直高站在革命讲坛上,教育青年学生在现存的“荆棘丛中”,要努力刻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他坚信“青年们先可以将中国变成一个有声的中国”。为此,他在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上,“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以教育革命先驱者的姿态,高声呐喊着,提出“救救孩子”的口号,并决心把“青年幼苗抢救出来”,让他们为“光明的将来”去奋斗。鲁迅这种爱护中国“火种”的坚定革命精神,是我们每一个革命教师认真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