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贾恩绂字佩卿(1866年—1948年),河北盐山县常金乡贾金庄人。为河北著名的方志学者和教育家。一生著述很多,尤以方志最多。有《盐山新志》,《定县县志》,《河间县志》,《南宫县志》(以上四种已刊);《枣强县志》脱稿未刊;《直隶通志》(未刊)和《河北通志》。其中《盐山新志》为时人推崇,是其方志的代表作。《盐山新志》材料翔实,体例简洁、分析清楚,见解颇有新意。书中所阐述的修志观点现在仍值得方志界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俊颖是民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文章主要通过张俊颖纂修的民国《兴仁县志》来探究他的修志才能、对传统方志思想的批判、以及应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方志观念,并由此了解他修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3.
张俊颖是民国初期知识分子的典型,他的思想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文章主要通过张俊颖纂修的民国《兴仁县志》来探究他的修志才能、对传统方志思想的批判、以及应时代背景而提出的方志观念,并由此了解他修史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搜集到资料之后,如何将准确的内容,明确的概念,编纂成书,历代方志著述中固然不乏可资借鉴的精辟论断,而1928年《新河县志》中阐述的有关见解,则向渴求修志方法的同志们提供了更为近便的道路.1928年《新河县志》,是著名方志学家傅振伦先生二十二岁时主撰的.这部志书问世不久,便得到史学界的好评.当时担任北京大学史学系主任的朱希祖教授,在讲演方志  相似文献   

5.
随着清代考证学主流地位的确立,方志编纂受其影响,也发生了典范的转移。以往备受推崇的《武功县志》,在新的时代学风下一变而成为修志的鉴戒,取而代之的是以"详慎"著称的《历城县志》。乾嘉朴学家在修志取向上保持了总体的一致性,一部名志首先便是一部标准的考证学著作。考证学规定了新方志的撰述,新方志典范也在相当程度上支撑并延续着考证学学统。  相似文献   

6.
民国版石印本《新纂康县县志》共有六篇叙/序,五位作者。其内容反映了当时修志者的史志观念:坚持为"为政者"服务;忠于历史事实,重视方志的认识作用;修志事关重大,既要集思广益,又要分工协作;坚持严谨的修志态度,讲求科学的修志方法。  相似文献   

7.
民国是方志体例的大变革时期。民国《汝城县志》是在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并通咨各县搜集新旧志书的背景下纂修而成的。其体例和内容上既有因袭,也有裁汰;既有调整,亦有增益。该志虽算不上佳志,但对于我们考察民国方志编纂和方志学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探讨该志纂修背景、纂修者及体例内容等方面,可以从个案管窥民国30年代初期的修志面貌。  相似文献   

8.
《嘉山县志》是嘉山县设治以来首部志书,汪雨相担任安徽通志馆嘉山县采访员期间编撰。1930年9月,安徽通志馆成立,继而组建修志班子,建立编纂队伍,遴选采访员,搜采各县志材,编纂《安徽通志》。1933年2月,汪雨相受聘担任安徽通志馆嘉山县采访员,对新设治的嘉山县志材进行采访与整理,他以此搜采工作为基础,将实地调查与文献记载相互验证,撰写出嘉山县历史上第一部《嘉山县志》初稿。汪雨相的方志手稿今属两地,《嘉山县金石概要》誊录稿今藏安庆市图书馆,《嘉山县志》初稿捐献嘉山县人民政府,现藏滁州市档案馆。汪雨相的方志手稿是非常珍贵的文献和文物资料,对于全面深入地了解汪雨相辉煌的人生经历、研究安徽通志馆以及嘉山县历史地理、风土人文、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编纂概况 方志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变化和发展,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第一,宋以前的方志,是以图经为主,逐步向方志演变的时期;第二,宋元时期朝廷下令设九域图志局,并统一方志内容、体制,是方志日臻完备的时期。这一时期中编纂有《浑源州记》、《应州记》、《浑源州图经》、《应州图经》、《云中图经》、《朔州志》等;第三,明清时朝廷多次下令编修志书,并制定统一体例,是方志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纂有《浑源州志》(7次)、《应州志》(6次)、《朔州志》(8次)、《云中郡志》(3次)、《大同府志》(6次)、《朔平府志》(1次)、《大同县志》(3次)、《阳高县志》(1次)、《天镇县志》(4次)、《广灵县志》(5次)、《左云县志》(3次)、《右玉县志》(1次)、《怀仁县志》(5次)、《灵丘县志》(4次)、《马邑县志》(5次)、《山阴县志》(2次)、《平鲁县志》(1次)、《浑源县志》(1次),以及其它专志8次;第四,辛  相似文献   

10.
吕梁历史悠久,方志文献众多.宋之前的《岚州图经》至民国方志历时一千余年.方志文献的考察主要从府志、州志、县志入手对建国前吕梁方志进行论述,对其作者、卷数、内容、体例、刻本时间、现存与否等方面作论述,甚至与汾阳县志相关方志著作也进行了考察,以期弘扬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主要述及了解放前呼伦贝尔地区出现的几种汉文方志:《呼伦贝尔纪略》、《呼伦贝尔志略》、《呼伦贝尔概要》、《布特哈志略》、《呼伦县志略》,这些方志具有地方性、民族性、广泛性、时代性、真实性的特点,能够反映的呼伦贝尔地区的经济发展、习俗文化、风土人情等情况,史料价值颇高。  相似文献   

12.
<正>寒窗七载,辛勤耕耘,精雕细刻,至1992年底,怀化地区志界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新志书有《黔阳县志》、《沅陵县志》、《新晃县志》等3部县志和地级专业志《税务志》、《军事志》、《交通志》、《金融志》、《档案志》、《财政志》、《环境保护志》及上百部县志专业志。这批志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区修志工作初战告捷,进入了收获的黄金季节。如《沅陵县志》、《黔阳县志》、《新晃县志》于1993年9月被评为全国优秀志书一等奖,其它专业志也均被推荐参加1992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地方志成果展览,并均获得好评。  相似文献   

13.
张澍居官西南期间曾编撰《续黔书》、《蜀典》、《大足县志》等三部地方志,这些方志保存了川黔地区大量稀见史料,同时也为后世西南地区的方志编修树立了典范。另外文章考证认为,"介侯"之称乃张澍之号而并非其字。  相似文献   

14.
民国《蓬溪县志》、《通化县志》和《万源县志》的编修时间虽然都不是很早,但三部志书中所辑录的部分诗文作品现在则不易得见了。其中,樊宗源《咏古》、宫润章《诵六朝诗》、冉景贤《竹林七贤论》等三组有关六朝文学的评论作品,尽管没有提出十分新异的见解,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拓我们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角度。因此,这些隐藏在方志中的非主流文学评论资料,是完全应该作为对主流文学评论的重要补充,而受到评论界的重视的。  相似文献   

15.
谭莹、谭宗浚父子是近代广东南海人,同时也是著名文史学家。清代同治十一年与宣统二年刊刻的《南海县志》分别载有二人列传。然因编纂者疏于核实,这两部方志所载史实均有失误。订正这两部《南海县志》中关于谭莹、谭宗浚记载的失误,对研究岭南文化名人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一、方志的文献价值方志有广狭义之分,前者在图书分类学上包括全国性的总地志,如《大元大一统志》、《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后者是专门记载省、府、州、县历史沿革、政治经济、名胜古迹……等情况的地方志,如《长安志》、《广东通志》、《莱州府志》、《永清县志》等。方志的起源可上溯至《尚书·禹贡》。有人认为方志首创于隋崔廓所纂修的《区宇图志》,实际上东汉时期袁康纂修的《越绝书》、东晋常璩纂修的《华阳国志》等都属  相似文献   

17.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8.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19.
依据《二十五史》《四川通志》《潼川府志》《遂宁县志》《蓬溪县志》《射洪县志》《宋代蜀人著述存佚录》《清代蜀人著述总目》、各乡镇志及遂宁各姓族谱等各种传世、出土文献和数据库,全面考订遂宁市(射洪市、船山区、安居区、蓬溪县、大英县)古代各类著述。按照经、史、子、集四大部类编排,收录民国以前今遂宁市籍作者之著述和外籍作者关于今遂宁市地域之著述。方志、族谱,下限延至民国。家谱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故据目力所及,择要选录,用以弘扬传统文化、保存乡邦文献。  相似文献   

20.
编史修志与高校档案工作王维岩一、编史修志对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及其意义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优良传统,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文化与学术地位。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保存至今的宋代至民国时期的方志就有8500多种,共11万多卷,约是我国现存古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