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社会上传统的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上的压力和盲从感。教师越发觉得自己与来自多方面的期望,如来自家长、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不同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教师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相似文献   

2.
"期望效应"即"罗森塔尔效应"是"教师对学生抱有较高期望,并通过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期望暗示给学生,学生则会按教师的期望去努力,以此作为回报。"由于学生愿意按教师的期望行动,因此,教师的期望容易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如果将"期望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将会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现实中对学生期望的缺失,是学生失去对自己能力发展和道德成长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无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教育期望的现实状况、理论实践和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通过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实中对学生期望的缺失,是学生失去对自己能力发展和道德成长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无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教育期望的现实状况、理论实践和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通过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品读     
<正>把课上得精彩与否,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对于一名教师而言,"雕琢""打磨"自己的课,使之精致、有吸引力是无可厚非的事。然而,华东师范大学周彬教授在《新高考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何启示》一文中指出:在学生眼里,教师课上得精彩与否和自己的学习并无多大关系,学生天天上教师的课,早就失去了欣赏他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6.
《辽宁教育》2013,(2X):50-50
<正>教师角色应赋予新内涵。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说:"角色是建立在我们对自己的期望上面的。这些期望,从另一方面说来,是来自别人对我们期望的主要方面。"因此,教师角色特点体现了社会对教师角色的素质要求和教师对自己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意识。国外社会学家普遍认为,教师在社会变革中所担负的使命及角色起了变化。欧美一些人士认为,未来教师角色应具有人文特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说话、写话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常让学生围着课本、围着主题、围着教师鹦鹉学舌,学生学到一些说话写话的技巧和能力,但同时却失去了更多的兴趣与独立的思考与想象,这与新课标的要求及主旨是相违背的。新课程标对低年级学段说话、写话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的认识和感想。"兴趣拉长写话的情感,思考张开想象的翅膀。今撰  相似文献   

8.
目前好多物理课的"物理味"浓了,"生活味"淡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了,却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得趋于机械性,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冷眼旁观做听众,甚至连听众都不是……我们期望物理课堂教学向着朴实而有效的方向努力,让物理课堂从"花哨"回归"本真",真正地体现出"物理来自于生活"。  相似文献   

9.
<正>长期以来,思想品德课教学都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师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是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识记程度。正是因为教师这种对政治课程过于知识性的定位,使得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单一的状态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少教,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实践中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病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填鸭式""满堂灌""一言堂"  相似文献   

10.
从核心素养视野出发对课堂边缘人进行审视,发现课堂边缘人是集体活动的"责任逃避者"、学习参与的"自我贬低者"、班级融入的"被排斥者"、问题解决的"思维受挫者"。基于核心素养下"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学会学习"的基本理念,课堂边缘人的转化路径有: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注重教师积极期望、建立课堂学习共同体、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11.
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教学方法实施的效果。从"刺激与兴趣""期望与诱导""合作与竞争""探究与建构"和"评价与激励"等五个方面,分析教师在运用具体教学方法时应注意的心理现象,并就如何利用相关心理效应引导学生行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为更有效地提升农村幼儿教育师资培训质量,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来自我国中、西、北部地区5省6县的649名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现状、对已有培训的评价及其培训需求等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13.9%的教师认为培训能满足需要;90.6%的教师认为培训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培训中突出的问题在于"培训实践环节不够",阻碍教师参加培训的因素主要包括"没时间参加培训""培训偏理论"。在培训需求上,农村幼儿教师最期望获得"专业技能技巧"方面的培训,最期望的培训形式为"外出观摩",最期望的培训者为"特级教师、名师"及"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与想象     
<正>一、抓住"联想",妙笔生花余光中把"乡愁"比作是"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而席慕容则把"乡愁"化作清远的笛、怅惘的雾、没有年轮的树,美丽的缥缈。同样的"乡愁"却有千变万化的"面孔",是谁给它这么大的魔力?当然是"联想"给它神奇的力量。那么,教师指导作文中就应不时做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也拥有这神奇的力量。由妈妈眼角的几尾纹,读懂她对子女的爱心;由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明白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轮平常的明月勾起对家人的思念与祝福……细  相似文献   

14.
教师期望具有两面性,既可成就一个人才,亦能伤害一个人;教师期望不对称的影响使得学生始终长期处于被动、弱势,这是学校教育产生后进生群体的一个深层的根源之一.教师不能辜负了学生、家长的期望,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自觉消除教学期望的负面影响,公平关注所有学生,竭尽全力,培育所有学生成人成才;这是教师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人与人之间,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站立;"人民教师"在"险峰",座座"高山"皆"险峰"!  相似文献   

15.
正目前的数学教学仍然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现象。教师是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是知识的"接受器"。教师总是喜欢把知识嚼烂了喂给学生,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致使学生缺少自主探究的能力,变得麻木、呆板、什么都等着老师来讲,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态度;变得消极沉默,失去了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封闭自己;变得不主动,不懂的问题不去问老师,不和同学交流,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对学习的兴趣。面对这个教育亟待  相似文献   

16.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总希望学生回答自己想要的或课本上相同的答案,总希望学生提出自己预料中的问题,否则,即使学生提出的观点是有价值的,教师也不予理睬,顶多用"你真聪明""下课以后我们再谈""这问题以后你会明白的"等话语来搪塞。这是因为教师为了完成所谓的"知识""教  相似文献   

17.
正很久以来,思品课堂上的提问是思品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理所当然。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主动权,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  相似文献   

18.
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有着很强的责任感,而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无疑也抱着极大的期望。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应该是天生的盟友。但是,“如今家长难相处”却成了教师的普遍感觉,甚至还发生了校长、教师在与家长的冲突中失去生命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以前的课堂是"满堂灌",只有教师的讲解,学生的听讲。后来的课堂成了"满堂问",只有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的不停回答。现在,新课程提倡"合作学习方式",现在有些教师将课堂变成了"满堂读"和"满堂悟",就是让学生反复地读,然后让学生不断地说"读懂了什么",而教师自己从来不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教师总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感悟再感悟,就是不说这样做能悟出些什么,就是"满堂悟"了。这"满堂灌""满堂问""满堂读"和"满堂悟"有一个通病,即很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状况:缺少有内涵的问题,缺少学生自主阅读思维的时间,缺少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与点化,缺少教师富有真知灼见的启发与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朝东 《广西教育》2013,(18):42-42,51
罗曼·罗兰曾言:"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最恰当不过了。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教导学生如何做人更是教师的责任。如何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我认为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管理好学生就要会用"心",即对学生要有"爱心""耐心""真诚之心",对家长要有"热情之心"。爱心,即关爱学生之心,这是管好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