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意识形态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难以割舍的一块阵地。英国马克思主义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提出了“审美意识形态”“作者意识形态”“读者意识形态”的创新性概念,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伊格尔顿不仅吸取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评的成果,而且借鉴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解构主义等20世纪新潮理论成果,伊格尔顿最终走向的政治批评是与他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立场、目标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西方20世纪的各色批评流派实质上都围绕着"机制"一词展开着各自的话语分析路子。伊格尔顿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他在吸取了诸种意识形态批评的精华后,对文本的审美意识形态机制进行了多角度的解魅。而伊格尔顿所有文本批评的工作是和他所站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批评立场分不开的,他的批评不致力于产生形而上的启蒙效应,而是力求一种政治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文学本质问题上,伊格尔顿不仅是一个解构者,更是一个建构者,而"意识形态"可以说是伊格尔顿讨论文学本质问题的关键词.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具有历史性、复杂性、实践性三个突出特点.通过考察历史上人们"文学观"的演变.伊格尔顿发现种种文学观都是由某种"意识形态"所支配的,并由此得出了"文学就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结论.透过"文学是什么",伊格尔顿所关注的实际是"当前文学研究应该研究什么"这一问题.根据"促进人类解放"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总体目标,伊格尔顿认为文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批判.无论是传统的文本批评还是新兴的文化研究,凡是符合这一任务要求的就应当提倡,否则就应当反对.  相似文献   

4.
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一方面表现出与英国现代文学批评关注政治的传统之间的传承关系,另一方面也是英国现代文学研究传统向文学的文化研究转向的一个表征,审美意识形态论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发展。审美意识形态论在70年代主要表现为文本意识形态论,在80年代主要表现为批评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在90年代主要表现为美学理论的意识形态论和文化理论的意识形态论。  相似文献   

5.
特雷.伊格尔顿是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家之一,在他的文学批评思想体系中以意识形态政治批评为理论核心,对文学概念进行了重新的审视与观照,并进一步提出"文学是意识形态生产"的观点。其中的文学观念、意识形态、文化批评等术语在以往的文学理论中早有涉及,但伊格尔顿却从新的视角赋予其深刻涵义,从而需要在现代的言说语境中理解,并将其置于更广阔更复杂的视域中进行批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历史上种种意识形态理论的分析,伊格尔顿提出了意识形态有认识论与存在论两种形式,并认为意识形态的实质是其承担的阶级职能.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学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意识形态生产的六个范畴,这些范畴从某种意义上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但由于他没有弄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关系,因而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缺位的前提下建构的所谓审美意识形态理论是难以完成其提出的解放功能的.  相似文献   

7.
特里·伊格尔顿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学者,他的理论体现出从文学研究到政治文化批判的思考轨迹。他对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作了独到的阐释,并对后现代主义作了深刻的批判,要求文学在当代文论转型中回归意识形态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后意识形态是后现代主义氛围中伴随着"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出场与退场而呈现出的一种较为流行的西方意识形态观念。总体而论,西方学者对后意识形态的看法并不统一,大致表现为"去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犬儒化"三种视角。表面上看,以上三种说法各异,但实质趋同。后意识形态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不同于传统政治意识形态,它依托大众传媒、大数据技术平台,具有去中心化和去政治性、技术化和娱乐化、全域泛化和隐匿性等特点。我们应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批判性辨析后意识形态的实质,同时警惕其对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可能性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伊格尔顿受阿尔都塞思想的影响,认为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不但不是意识形态,而且还可以成为一种能够理解意识形态结构的科学理论.80年代以后,他强调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应当成为一种以人类解放为目标的革命的修辞学批评.从作为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到作为修辞学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观,伊格尔顿在自己的理论风格上也完成了一个重要的转向.  相似文献   

10.
意识形态批评可以说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尤其是阿尔杜塞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学派首要的理论。二者在文学批评上各占一隅,新批评方法重视作品本体的内在研究,后者注重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1.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从历史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围绕历史、意识形态和文本三者的关系对勃朗特小说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解读,更深刻地解答了"权力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林秀 《宜春学院学报》2012,34(5):103-105
作为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批评家,伊格尔顿文学批评观念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观的继承和创新。以《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这部理论著作为中心,我们可以考察到伊格尔顿从无意识和形式两个层面重立"审美意识形态"。这样的理论是一种创新,但仍然陷入了意识形态的悖论和本质主义的漩涡。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伊格尔顿对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成就十分突出。他试图建立以意识形态生产为核心的"文本科学"和"审美意识形态"范畴,重新赋予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力量,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当代价值。本文从文学和美学两个范畴分析伊格尔顿文艺理论中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是在吸收马克思经典作家的基本概念和拉康精神分析学的有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当代西方批判理论,尤其是大众文化研究领域中颇具影响的一种理论话语。从“意识形态”理论衍生出来的文学批评范式“症侯阅读”对当下大众文化研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症侯阅读”批评范式,有本质化、机械化的弱点,将它用于对一种“意识形态”批判时,其本身又同时在构建另一种“意识形态”,从而陷入一种理论的悖谬之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意识形态是一个具有现实关怀立场的批判性理论范畴,伊格尔顿也正是继承了意识形态的这种特点。他在文学和美学领域进行理论研究的同时坚持关怀现实,力图揭示意识形态生产的文学背后的社会权力关系以及审美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现象的各种复杂机制。这为文学批评和研究带来两点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及其他文本中对意识形态本质作了重要阐述,由对"虚假意识"的批判,到意识形态的经济根源性、阶级性分析,再到"商品拜物教",都反映了他们对意识形态的本质认识。这对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中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立场,自觉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正确应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