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现代教育信息观点分析,提问是信息的输出,学生思考问题是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回答问题是将处理结果反馈给教师,因此,提问在教师教学中具有传递信息、反馈信息和调控教学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中,提问起到了激发情趣、促进思维、发展语言的作用。一、提问的主体和内容从教学的主体上来讲有三种:教师提问,学生解答;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学生提问,其他学生解答。从教学内容上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有针对性、有启迪性、有普遍性、有灵活性、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教师选择得当,提问的  相似文献   

2.
一、物理课堂艺术之提问(一)提问的设计1.提问要有启发性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不是填空式问答,把一个完整的句子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也不是判断式发问,学生无须做多少思考,凭猜测便能正确回答;更不是搞"提灌式",用提问的方法去"灌".2.提问要突出重点、难点一堂课40分钟,不能都由问答式进行,也不可能对所有的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  相似文献   

3.
正很久以来,思品课堂上的提问是思品教师的"专利",教师问,学生答,理所当然。事实上,教师的提问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或被动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主动权,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的思考,失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更谈不上创新能力了。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解答可能仅仅是数学或实验技能问题,而  相似文献   

4.
一、提问设计要有启发性在自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动脑筋思考,尽量避免提“是不是”、怎么样”、“对个对”等机械性的是非问题。力求利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对所提问题或提问所涉及的知识感兴趣时,便会积极动脑筋思考。此外,当学生对问题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启发点拨,以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如,教学第六删《物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开始.教师叶先利用电效手段创设问题情境:装满一壶水放在炉火11烧,过一会儿,水还没开就从壶里溢出来了。这时一教师可以提问:“壶中烧的水还…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或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准确捕捉,把握提问的时机,从而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深刻理解问题本质,从而提升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难免会做出各种各样的错解,即对数学问题的错误理解与解答。对此,教师会使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通常的做法是,事先预见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错误,在教学过程中,不提问很可能出错的同学或绕过学生不易理解的问题。当某个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教师接着提问其他同学,直至得到教师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答案为止。这样做的原因有二:一是主观上认为正确答案是惟一的,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就够了;二是课上有限的教学时间也不容许对更多的错解做出解释,能少则少。事实上,这种看似合理的教学行为仍然滞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层面上,侧重呈现正确的数学知识,忽略了对学生错解现象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让学生敢问。要让学生敢问,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观点:质疑问难不仅是教师的事,更是学生的事,是学生的权利。早在古代,提问就是学生求教的主要途径。学生有疑惑时,必须向教师提问,而教师则应从其职责出发随时解答学生的问题。但是时至今日,一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仍未引起重视,教学方式由原先的一讲到底变成了一问到底,于是出现了“十万个为什么”似的满堂问,学生被问得晕头转向,连独立思考和读书的时间都被挤掉了,当然也不可能向老师提问了。还有一些教师虽然也知道质疑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但就是不敢让学生提问。究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教学形式能最快地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激发学生思维活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我之见莫过于课堂提问。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最怕教师的课堂提问仅限于两大类:一是判断性问题,要求学生作出“Yes”或“No”回答。二是叙述性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记忆,背诵做叙述性回答。因为这两类问题主要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认为要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创造性的目的,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9.
“问题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所设问题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所思所想,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选取或归纳出典型的问题,进行课堂讨论研究并解决,从而养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以教师的设问为引导。学生的提问为切入点,以创新思维的解答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相似文献   

10.
课堂上教师常常会提出一个看来非常清楚明白的问题,但总有学生不知所措,无从答起。这是因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各不相同,对于教师的提问,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反应:一部分学生会马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一部分学生能够明白问题问的是什么,但不知道如何解答;也有一部分学生可能完全搞不清老师究竟在问什么。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就要找到师生思维脱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完成教学任务,依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学情,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认真思考、分析或合作作出正确解答的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只有科学地找出疑问、提出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积极去思考、去解决。如何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和艺术,笔者从下面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突破性提问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的放失。教师必须根据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一、赏“问”课堂教学是一种双向交流,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经过学生独立思考之后所发现的问题,教师更应抱以欣赏的态度,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对知识理解与运用上的疑点。如果教者因怕学生提问打乱课堂秩序、影响教学时间或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冷僻古怪自己答不出来难堪,而回避学生的提问或对学生的提问作一番含糊其辞的解答,这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扼杀。学生只有在提问得到教者的支持、赏识时,他们的思维才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也才会有勇气在今后的学习中提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养成主动探求、积极质…  相似文献   

13.
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方式去提问,这样做学生才会享受学习并乐于回答问题。而有效提问策略包括会聚、发散、评价和反思性提问策略四种。教师要提出准确而清楚的问题,而有效的提问技巧包括了教师要注重适当问题类型、构建不同水平问题以及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数学课堂教学提问仍停留在教师设问、学生解答的层面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学生提问意识和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一是,学生不愿提;二是,学生不会提;三是,学生不敢提,然后把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想提问题、敢提问题、善提问题的能力上,使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火种。  相似文献   

15.
随着学生语文素质的日益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常常会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的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 ,有的却大大超出课文内容的范围。学生提问往往来得突然、出乎意料、甚至有不着边际的离异之思。作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认识到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是他们灵感的智慧、火花的闪现。教师要积极认真对待 ,决不能草率应付 ,敷衍了事 ,或冷落待之。教师如何解答这些问题 ,要根据提问的性质来决定采取怎样的方法。有的问题过于枝节或没多大意义 ,可在课外个别解决。大多数问题小部分学生不可能答 ,但是一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或…  相似文献   

16.
抓住学生提问及教师解答这两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学生提问是前提,学生的问题包括本源性问题、知识性问题和生活化问题等;教师解答是关键,解答要遵循高扬主旋律与尊重多样性相结合、坚持价值性与注重知识性相统一、把握宏观视野与切入微观视角相联系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提出问题代表学生对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待问题解决之时便可使学生对相关问题或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进一步。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提问技巧及回答学生问题方式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好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难点、重点及学生实际,提出问题,要求学生钻研、思考,并能准确解答出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相似文献   

20.
一、以旧引新,问题提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思维从问题开始,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提出能触发学生学习动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新旧知识连接点上设问,引导学生以旧引新,促进知识的迁移。   例如,在教学第五册两步计算应用题例 2时,先让学生做一做这样的填空练习:看算式,补充条件或问题。   1.三年级要种 300棵树,已经种了 180棵,一一一 ?  算式: 300- 180  2.一一一,分给 4个班来种,平均每班要种多少棵 ?  算式: 120÷ 4  接着引导学生看题后提问:第一题缺什么 ?怎样填补 ?第二题呢 ?然后启发提问:“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