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993年1月起,一直在北京日报第4版上刊出的国际副刊由原来的“国际窗”更名为“多彩世界”,刊出周期从每周一次增至两次,所占版面也由每期的1/3版扩大到半个版。而它的本质变化,则是变时事性国际副刊为熔时事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炉的综合性国际副刊,追求可读性和可借鉴性,强调办出作为一个国家的首都城市报纸的国际副刊特色。两年多来的实践表明,这个办刊宗旨的调整是对头的,出刊周期的缩短和副刊地盘的扩大是必要的,副刊的质量基本上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它可以说办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多彩世界”。  相似文献   

2.
耕耘“试验园地”的思索邹镇羊城晚报文学副刊《花地》,自去年5月初至8月下旬,连续推出23个“试验园地”专版,从形式到内容,对版面进行革新,获得广大读者和同行的关注和肯定。契机与措施羊城晚报的《花地》是一个老字号的文学副刊,也是该报的招牌菜之一。从50...  相似文献   

3.
肖玉清 《新闻窗》2009,(4):108-109
一份报纸从内容构成上,大致可以分为新闻版面和副刊版面。对于信息时代快节奏生活的人们而言,新闻版首先是他们关注的部分。但是能够带给读者文化享受的却是副刊这部分。所以报界才有“新闻招客,副刊留客”的名言。凡是严肃的有影响和品位的报纸都很重视副刊的建设,并不惜篇幅,呕心经营而使其成为名版名栏,使得报纸各具特色。远的如《申报》的“自由谈”,《新闻报》的“快活林”,鲁迅的许多杂文就发表在“自由谈”副刊上。近的有《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化周刊”,《解放日报》的“朝花”,《新民晚报》的“夜光杯”,《羊城晚报》的“花地”,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报纸的副刊也有了很大变化:除一部分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等依然保持文学副刊的传统特色外,更多的报纸副刊则向“杂志化”、“周刊化”、“周末化”方向发展,形成所谓“大副刊”潮流。《华西都市报》副刊《街坊》创办伊始,就明确标明仅仅是作为“市民生活报”的一个版而存在,但又以其强烈的可读性和生动的趣味性、广泛的知识性和雅俗共赏的魅力,赢得了广大市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胡争上 《新闻界》2003,(2):39-40
一 报纸副刊并不是像人们认为的那样“越来越瘦”(光明日报副刊文章语),就光明日报来说,它的副刊就越来越“胖”了,每天都有四个版的广义副刊,在众多的大副刊面前,高傲的文荟副刊尽管有时以几个版出现,也自然不会有先前那么出众;人民日报大地副刊也增加到了每周四个版,它“瘦”了,也主要是报纸扩版、报纸种类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产生的感觉效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玉溪日报》历经多次改版、扩版之后,目前每日正报16个版,晨刊16个版,共32个版,每天开设两个副刊版,每周共10个版。版面的扩充、内容的充实、风格的多样,使《玉溪日报》文化副刊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品位提升,作者面扩大,成为玉溪200多万人民精神生活的一片“绿洲”,它每天以清新活泼的面目同读者相见,为大家提供新鲜的文化信息,亲切的本土文化写真以及趣味高雅的感悟人生的隽永之作。  相似文献   

7.
有人说,党报新闻版是官场里的正职,副刊版只不过是副职,副职只为正职“配像”而已,并无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不然,把一个副刊版办好了,办活了,不仅可以增加信息量,扩大读者群,同时还对提升党报品位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办好、办活?笔者以为,关键是要端正办刊意识,姓“副”而不“糊”,把副刊“正”着办。  相似文献   

8.
蒋海燕 《传媒观察》2004,(12):60-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有的副刊甚至成为一张报纸的品牌栏目,如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沈从文编的《大众报》文艺副刊等,还有20世纪60年代的《羊城晚报》的“花地”,80年代《新民晚报》的“夜光杯”,都曾拥有大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的“一分钟小说”,大多在千字以内,最短的仅六百余字,分把钟可读完。不少作家、业余作者和读者对“一分钟小说”很感兴趣,热情支持。“一分钟小说”出世以后,来信、来稿激增。最初两个月内,晚报副刊平均每天收到的小说作品30篇,每月有八、九百件之多。这些作品,有的来自知名作家,大多出自业余作者之手,有相当数量是“处女作”。北京晚报复刊后的8个月内(截至10月中旬),共发表“一分钟小说”39篇。其中以四、五月份刊发较多,平均每星期超过两篇。许多读者来信希望多发这类作品。有的读者说:“‘一分钟小说’的生活气息浓厚,在短  相似文献   

10.
看过2月4日《新闻出版报》刊出的“副刊走俏现象扫描”,新闻界同仁们不由得又议论起经济类报纸副刊的走向.对此,我也想谈些体验和认识. 八十年代开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先后办起了经济类报纸,而这些报纸都辟有副刊版,可见人们对副刊的热爱了。现在的问题是:经济类报纸的副刊,如何办得与党报、晚报等综合性报纸的副刊不同,具有自己的特色? 这里,着重谈一下浙江日报创办的《经济生活报》.这张报纸是1980年创刊的.它辟有《花市》副刊专版,每周两期,已引起人们的注视.读者说它的风格特点,“是个拼盘,要什么有什么,可以满足各方面人的胃口”.“拼盘”就是杂,那么它是怎么个杂法竟有如此魅力?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广东报纸的时事报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时事报道的篇幅大幅度增加。时事新闻,对地方报纸来说,主要指外地新闻。1992年以前,广东各大报的时事版都只有一个,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合编在一起。时事新闻和地方新闻所占篇幅的比例约为3∶7。1992年广州日报扩大为12版,首次把时事版分为国内新闻版、国际新闻版、港澳台新闻版。以后随着版数增加,时事报道的篇幅不断增加。现在广州日报在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有两个国内新闻版、两个国际新闻版、一个港澳台新闻版;每天刊出的财经…  相似文献   

12.
江淑峰 《青年记者》2007,(24):60-61
报业有句行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可见报纸副刊的作用非同小可。从新文化运动中《学灯》、《晨报》、《觉悟》和《京报副刊》,到报业激烈竞争下各大报纸的副刊,如《人民日报》的《大地》、《光明日报》的《东风》、《文汇报》的《笔会》、《解放日报》的《朝花》、《北京青年报》的《天天副刊》及《羊城晚报》的《花地》、《晚会》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一个报纸的副刊专栏,以图文相配的不小篇幅,连续刊载两年,绵延100期,或许是为数不多的;两年之中,从市领导至普通读者,一期期耐心地剪贴收集起来,最后集成厚厚的一本“书”,这或许也是为数不多的。这个专栏,就是嘉兴日报“南湖”副刊的“嘉禾影踪”。 “嘉禾影踪”在当地读者中广受欢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报副刊的“即”与“离”吴文 一般而言,凡报纸都有副刊,广播电视报也不例外。副刊都姓“副”,但作用并不“副”。这就是说,从内容到形式,副刊版都有别于其他版面;但因为它是整个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有其特定的大量读者,因此说它的作用并不亚于其他版...  相似文献   

15.
《羊城晚报》的厚报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主攻,副刊主守”——《羊城晚报》在创刊之初便定下这样的原则。这份有着44年历史的国内第一家大型晚报,已从开始的每天4个版,发展为现在的每天32个版(其中新闻版面占24个),成为一份“厚报”。虽然,“新闻主攻”的原则没有过时,但“厚报”的新闻如何布局、晚报新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都成了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南方日报》从10月11日开始,对版面作出调整。 为了把《南方日报》的办报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南方日报》决定,在原有版面规模基础上改版,增加新闻版,压缩和改造专版、副刊,以增强报纸的新闻性,使《南方日报》成为一份名副其实的“新闻纸”。 具体调整如下:要闻版从原来的一个版增加到两个版,即第一、二版均为要闻版;国际新闻版从原来一个增加到两个;广告新闻版从原来一个增加到两个;新辟经济新闻版,每周出六期;把原来按专题划分的副刊,改造成每天出版的文娱新闻版;体育新闻版扩大版面。原有的综合新闻版、广东新闻版…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中设有副刊版是中国报纸的重要特色,面对新媒体对传统报业的冲击,北京晚报“五色土”副刊切实进行了改版,提出以版组为单元,适当归类的新思路,力求在新闻的“副刊化”和副刊的“新闻化”方面探索出一条纸媒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各类报纸在纷纷扩版的同时,不少报纸原有的纯文学副刊则经历了一次大“瘦身”,有的减少了版面压缩了周期,有的变成了收藏、旅游、时尚等纯粹的娱乐版、休闲版。如今硕果仅存的诸如人民日报的“大地”、文汇报的“笔会”、羊城晚报的“花地”.以及我们解放军报的“长征”。作为能够坚守人文精神园地的一家军队报纸副刊的“老字号”,自然有许多问题应该梳理一下,  相似文献   

19.
陈杏臻 《传媒观察》2006,(12):61-61
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新闻版相得益彰,好的副刊甚至可以成为一份报纸的品牌,这就要求副刊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新闻引客,副刊留客。”因此,如何“留客”,就成了我们积极探讨的话题。报纸副刊的“留客”,不仅仅体现在版面形式上的新潮时尚,也不仅  相似文献   

20.
“等身书”与“五车书”同是两个读书的典故语。“等身书”原来是指读书很多知识广博的意思:宋代的黄源从小就很聪明,刚满五岁时父亲对他教育极严格,每天早上要他站直,然后将书卷展开,量取与他身体一样长的篇幅,规定他一天念完。这是指读书的篇幅长度而言的,并非指把书叠起来同人一样高。而现在“等身书”都用来比喻某人的著作多而非指读书,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这样用的,把典故的本义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