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过去认为,儿童绘画发展分成四个时期,即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其中幼儿阶段的绘画尚处于定型期。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绘画只能表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他们的画表现了他们所知的特征而不是实际见到的特征。只有发展到写实期,儿童的绘画才能正确地画出事物的形状,并注意到透视、明暗、气氛、结构等方面,才可能追求一定的审美性。我认为这种认识是表现的和僵化的,并且只看到了问题的一方面。事实上,幼儿作画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一个圆脸上画上一圈卷发,就说是妈妈,在一个长方形的下方画两个圆圈,就说是车子——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幼儿在多次接触母亲、车子之后的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作为一名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进行了有关幼儿写生画的教学实验,证明幼儿写生画教学不仅在大班可行,而且可以促进小班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教育》2010,(12):36-39
对孩子们而言,一些很难用语言完整地表达出来的内心情感和一些事物,他们总是力图用绘画加以表达。在3-6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的绘画能力可能处于从前写实阶段到写实阶段的各个层次,他们从涂鸦期随意涂抹的弥散线条,经过象征期的过渡(即会把一些不经意画出的点、线、圈圈等符号加上意义)进入图式期(或定型期),他们渐渐用较明显的符号或形态来表现事物,个别幼儿已经进入写实期,能够细致地观察事物并较为客观地加以表达。  相似文献   

3.
儿童绘画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纵观小学阶段美术,高年级学生在经历了前三个时期之后,对表观对象的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能够正确地画出事物的形状、结构、透视、明暗等东西,已具有一定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4.
陈鹤琴在《儿童的绘画》一文中说道:“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示美感之良心。要知儿童心理,不可不研究儿童的绘画。”陈老以其儿子一鸣为观察对象,深入细致地研究了儿童绘画的发展规律。他把儿童绘画分成四个发展时期——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在涂鸦期,儿童只是画一些弧形线和圆圈,这是由于此时的儿童受其心理水平的制约,还没有真正的绘画意识,只是一种技能练习。随着经验的积累,儿童在感知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儿童在8、9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身心发展,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空间知觉也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不断发展,他们的绘画也开始由“主观感觉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自己幼儿时期的作品不再“留恋”,他们开始羡慕那些比较写实的成人作品。但是,由于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一部分儿童会由于绘画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对自己“眼高手低”的现状无能为力,逐渐开始对绘画兴趣“降温”,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失去信心,出现了绘画中的“U谷期”。如何搞好少儿这一特殊时期的美术教育,填补儿…  相似文献   

6.
黄晓军 《陕西教育》2009,(2):104-104
儿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3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幼儿绘画教学应该遵循儿童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儿童从事涂鸦和符号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要让处于这阶段的孩子有机会自由涂抹,享受"机能的快乐",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脱涂鸦期,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从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十多年了,在辅导儿童绘画的过程中,我感到儿童需要绘画上的辅导,尤其是10~12岁的儿童,更需要辅导.心理学分析表明,儿童到了10~14岁属于学龄中期,是儿童期向少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所以常常把这一时期称为"过渡期".这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广泛的兴趣,不再像幼儿时期那样充满幻想,即赏识成人画的写实功底,又总觉得自己画不好,处在想画写实又画不了写实的痛苦阶段.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中叶以来,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与儿童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的心理成长与绘画能力的发展作了许多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发现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有三次较大的飞跃。因此,一般将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和“概念画期”。  相似文献   

9.
一般,儿童在9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心的发展,开始以客观的态度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空间知觉也由平面的空间思维向立体的空间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绘画开始由“主观感觉期”向“视觉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儿童对于自己幼儿时期那些歪歪扭扭、不合比例、天真稚拙的作品不再“留恋”,他们开始羡慕那些比较写实的成人化作品。但是,一部分儿童由于绘画能力的发展相对较慢,可又对自己“手低眼高”的现状无能为力,逐渐开始对绘画失去信心,伴随着绘画兴趣的“降温”,课上作业也开始敷衍了事。这时,正是少儿美术发展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0.
徐江红 《考试周刊》2013,(91):180-181
<正>多年来,学生对美术课的爱好程度一直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低中年级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明显高于高年级学生。究其原因,有年龄阶段特征、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问题。心理学上把小学阶段的儿童绘画归为意象期和写实期。意象期儿童画出来的物体不同于看到的对象,仅限于再现事物的粗略特征。到了10岁左右,学生开始产生写实倾向;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孩子了,不再喜欢儿童的那种绘画  相似文献   

11.
幼儿绘画发展阶段可分为:涂鸦期阶段、象征期阶段、图式期阶段、写实期四个阶段。2 ̄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为此,我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  相似文献   

12.
幼儿到六七岁以后,他们的绘画开始由纪录阶段向写实阶段转变。这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培养幼儿的写生兴趣进一步提高其绘画能力。但是,有人认为幼儿学习写生难度大,并会影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其实,幼儿从第一天握笔开始,就是一种“最为原始的写生”。比如在圆脸上画许多卷卷,他就称之为妈妈,幼儿的这种表现可以说是一种不自觉的写生过程,因为他不断地接触母亲卷发是母亲留给他的最显著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梁丽玲 《教师》2014,(7):117-117
正一、理论依据1.在美术领域中幼儿生理发展特点幼儿美术表现能力的发展经历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在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从涂鸦期,经过象征期到写实期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是他们开始真正地用美术活动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的时期,也是儿童美术活动最富有想象、最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和非常关心的部分刻画得非常认真仔细。2.幼儿认知思维特点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划分,幼儿园的幼儿正处于直觉思维时期。儿童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的自觉绘画现象表明:抒情达意式的表现性绘画是低幼段儿童美术活动的主要特征,它以线性表现为主要方式;而进入中高年级,他们的表现理念逐渐进入写实期,因此线描写生在他们的绘画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罗丹曾经说过:“美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发现.“有许多对象,学生认为好看,但用线描写生表现出来却很一般,但有一些对象,画前都觉得不以为然,画出来却发现很有一种味道.因此,在线描写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处理好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把少年绘画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少年从“以自我为中心的随意涂画”的涂鸦期到“能将物象按照自己的粗浅理解表达出来”的写实期,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很容易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对少年绘画心理作过很多研究,各家见解不一,但在少年绘画发展过程的认识上是基本相近的。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家把少年绘画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和写实期四个阶段。少年从“以自我为中心的随意涂画”的涂鸦期到“能将物象按照自己的粗浅理解表达出来”的写实期,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很容易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对少年绘画心理作过很多研究,各家见解不一,但在少年绘画发展过程的认识上是基本相近的。  相似文献   

17.
绘画,是幼儿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开发幼儿心智的一种重要手段。幼儿的绘画教育颇有一番道理,但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一点。一、幼儿绘画心理的发展进程研究表明,儿童的绘画经历着三个明显的阶段:4岁以前称“涂鸦阶段”,5至9岁是“图式阶段”,9岁以后才进入“写实倾向阶段”。三个阶段不能超越,更不能倒置(但可以加速发展)。就涂鸦阶段来说,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大约在2岁半左右,幼儿的涂画杂乱无章;3岁时,动作有所控制,即能重复同一动作;3岁半以后,能画出不规则的圆形;而到4岁,则已有一定的“拟像”能力。“涂鸦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刘绘画动作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读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一文,[1]尖锐地指出,50多年来的幼儿美术教育是沿着反幼儿美术规律之道而行的,“美术史的发展变迁是写实→象征→抽象;而儿童绘画发展进程则是抽象→象征→写实……把幼儿美术定位于写实模仿是遵循艺术史的起步程序,针对儿童美术的发展特点而言却是‘倒行逆施’。所以说幼儿模仿画教学是一种历史性的误会。这一误会就是大半个世纪。经年累积,被这种历史的误会所‘误导’的儿童何止十几个亿!”这个问题一提出,猛然冲击了潜在我脑子里的个体发展是种系发展的重复的想法。难道在美术这个领域,个体与种…  相似文献   

19.
绘画是幼儿表达自己美好愿望的语言和符号,它反映 着幼儿智力的发展情况。我国著名教育家和儿童心理学家 陈鹤琴先生曾经指出:“绘画对于儿童是具有强烈的吸引 力的,是儿童生来就喜欢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一心理直接 去满足他们的欲望。间接丰富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情 绪,并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要想让幼儿掌握 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首先得让幼儿对绘画感兴 趣。 一、方法导趣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其不同的绘画特征。涂鸦期幼儿没有明确的绘画目的,给他们一张纸、一只笔,就会涂涂画画,这是孩子的天性。对于孩…  相似文献   

20.
凡儿童都是“画家”。幼儿可用蜡笔、油画棒、小棍,就在他们唾手可得的地方如纸、一块沙土、一片墙面,绘上他们的图画(大多是一些粗糙的、象形的、乱涂乱划得来的作品)。幼儿在绘画中投入了他们前热情,兴意盎然,但是当你看到那些作品时,不竟会为他们面得“不成样子”而大失所望。这个时候的儿童似乎“不可教”,他们或对笔下诞生的东西茫无所知,或者想照你的教来画而画不像;就在这一堆一堆的儿童画作中,你却惊奇地发现他们共有的一些特征,正是这些特征使幼儿绘画区别于成人,使儿童画成为一个特殊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