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在科技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科技合作成为各国获取创新资源,提升科技创新实力的重要战略。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已成为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共识,中国的国际科技合作范围和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对国际科技合作开展评估的需求与日俱增。本文以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为对象,分析了此类评估活动的特点,提出了评估的原则,并结合案例提出评估的参考逻辑模型和评估方法,希望对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估活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创新合作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议题。本文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40个主要国家2011-2015年的专利国际合作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和角色。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在国际创新合作网络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已经居于网络的核心地位,并且处于结构洞的位置,但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创新合作的开展方面仍然会受到来自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中国与欧美日创新合作的联系程度要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或地区,说明“欧美日”三角框架是中国全球创新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在全球创新资源的布局也偏向于这三个区域。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各国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日益相互联系和影响,同时也面临一系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机遇和挑战。在人类寻求发展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过程中,全球科技合作并与政府间在社会治理上的合作显得极为重要。欧盟科技一体化以及欧盟与其成员国以外国家的科技合作是全球科技合作的典范,对我国广泛参与全球科技合作、融入科学全球化并实现科技创新而言,欧盟科技合作框架计划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以提升我国科技发展和国际合作水平为立足点,分析欧盟科技国际合作战略及其经验,提出中国与欧盟开展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日本立足于既有的国际科技合作基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实践创新、构建国际多边科技合作网络、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政策工具,逐步建立起以实现国家利益为导向的科技外交战略体系。在政策实践过程中,日本政府注重发挥科技外交“以科技促进外交”和“以外交促进科技”的功能,由此开启了科技与外交融合发展的制度化道路。本文聚焦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主要历程,具体分析日本科技外交战略发展的现实动因、历史演化以及路径选择。借鉴日本科技外交发展的实践经验,未来中国可以通过统筹优化科技外交的顶层设计、建构多元行为体合作实践网络、积极参与国际问题的全球治理、搭建国际科技领袖的合作网络等方式,全方位发挥科技外交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5.
陆颖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8):32-39
对德国的科研之都柏林,从资源禀赋、成绩与优势、科技创新政策、融通创新、国际科研合作等方面,以政策和机制解读与实操案例解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科研创新现状.柏林当前科技创新表现为强调合作,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政策倡导下的区域间科技创新协同,即在联合创新战略政策框架下,与勃兰登堡州以产业集群共建的形式挖掘创新潜力,激发协同效应,提升国际竞争力;(2)科研领域内的合作,即科研机构和科研设施主动构建或积极融入国际科研网络,提升在国际科研舞台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3)产学研合作,通过专门部门高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柏林的经验为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背景下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带来启示:形成以核心城市为龙头的区域科技创新联动体系,完善技术转移和应用转化机制,以及借大科学装置树立科学影响力和领导力等.  相似文献   

6.
当前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制定科技创新战略与政策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从顶层规划到各方面的机制建设都积累了丰富经验,文章归纳了当今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一些成功做法,总结了可以借鉴的经验,为中国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在应对能源、环境、健康等全球性挑战时,国际科技合作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扩大开放科技合作,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和基本要求。在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扩大多种形式的国际和地区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在双(多)边科技合作协议框架下,实施国际合作研究与交流项目[1]。基础研究在面向全球性挑战方面,要推进高水平国际合作,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服务人类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梳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科技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德国2020高科技战略深入剖析,进一步揭示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对国家整体布局的影响。德国高科技战略的制定与开展,无论是从科技需求领域的精准定位、科技创新文化的宣传普及,还是创新型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吸纳与培养等,都值得我国科技工作者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与传播显示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流动特征,也加剧了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的有限性和国际冲突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新冠疫情暴发前的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并讨论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科技发展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在后疫情时代中国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合作的战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多数“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创新基础较薄弱,科技创新合作意愿和基础普遍不足,各国之间深层次的国际科技合作亟待加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的内容与机制也亟待进一步丰富与完善。本研究通过重点梳理分析美国、欧盟、德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经验,总结得出其具有四方面共同特征:搭建多层次科技交流平台,深化科技人文交流;科学布局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宽科技合作网络;建立健全海外孵化器,打造“一带一路”特色创新合作体系;推进联合技术攻关,提升科技援助水平。中国可从中汲取有益的做法,根据自身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阶段和现实需求,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创新模式。建议重点从科技人文交流、科技合作网络、特色创新合作体系、科技援助水平等维度探索构建人才、技术、空间等多种要素协同创新和联动发展的合作生态,通过增强国际科技话语权、有效互补协作和开展科技援助等方式推进“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创新与合作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新一轮全球科技资源流动与重组浪潮中跨国创新网络形成与演进机理的基础上,从我国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技术标准化体系契合互动的角度,探讨高科技企业采取国际协作R&D、技术标准合作等代表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网络最新趋势的基本战略模式,为我国高科技企业及早融入跨国创新网络,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供了基本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3.
技术政治时代背景下,国际竞争焦点围绕技术权力的争夺、布局和秩序构建展开,国际科技合作的驱动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主要国家战略转向态势明显。本文以技术政治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变革动因,选取中国和美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采用“目标-理念-路径”分析框架对两国在战略目标、战略理念、实施路径上的转变方向进行对比,接着使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从总体发展态势、主导地位变迁、合作网络演化3个维度进一步开展量化验证和具体分析。战略转向趋势的多维度对比结果表明:(1)技术政治时代下中美战略布局呈现差异化走向,美国以排他性多边主义框架为核心的“技术联盟”战略逐步形成,中国则以“开放创新”为核心理念,由参与全球创新转向引领全球创新;(2)中国在时代变局中所受影响更为明显,析出的合作需求还未得到充分转移和补充;(3)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能级和利用国外科研资金方面尚有提升空间;(4)在共同关注的全球性挑战议题上,中美仍有持续合作空间。在此基础上,从战略层、战术层、操作层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关于指数指标体系的研究更多地聚焦科技创新或城市创新,结合国际合作的指数研究相对较少。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整体科技创新实力的国际科技合作的评价研究成为评估研究的新焦点。通过梳理和借鉴全球创新指数、欧洲创新记分牌以及中国科技部发布的重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模型,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从投入水平、合作实力和创新绩效3个维度构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浙江省11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结果表明:2020年11个城市中,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指数得分最高的前3位依次为杭州、嘉兴、宁波,而金华、丽水、衢州三地处于末3位;各地政府科技创新资源投入程度不同,其中杭州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市;地市间创新发展很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因此,浙江省要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上合理布局、因地施策,搭建国际科技合作平台。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科技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国际科技合作在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通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人才和学术交流,将对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展、提高科技核心竞争力形成巨大推动作用。本文从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组织管理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科研人员参与度不高、合作渠道单一、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并提出建立国际科技合作培育基金、拓宽合作渠道、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协同联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归以来,澳门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投入力度逐渐加大,高水平研发成果逐步涌现,创新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作为典型的国际自由港以及大湾区四大核心城市之一,澳门与全球市场尤其是葡语国家具有历史的、广泛的联系,经济运行模式、商业运作准则与国际惯例接轨,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澳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也存着土地资源不足、产业结构单一、高端创新资源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澳门应以大湾区穗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支点、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中葡科技交流合作重要平台作为战略定位,营造鼓励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社会氛围,集聚科技创新资源,进一步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作用。广东应进一步完善粤澳跨境科技创新合作机制,携手澳门集聚国内外高端科技创新资源在大湾区内转化,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区域性创新高地,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把大湾区打造成为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相似文献   

17.
新美国安全中心(CNAS)是一家专注于国家安全的美国智库,在公共政策影响方面表现优异,对美国决策层具有广泛影响。围绕CNAS在2017—2021年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有关技术与国家安全方面的研究,分析总结其研究重点及政策建议,以把握全球科技创新战略的关注点。研究发现:CNAS主要开展区域和主题两大类研究,聚焦于探索新兴技术及其相关挑战,包括国防科技、国家科技战略、技术联盟、人工智能与全球安全和5G安全等领域;重视科技的驱动作用,认为研发是竞争力的源泉,同时强调人才是创新的基石,提出不但要发展美国科技劳动力,也要留住国际人才;此外,还关注技术的安全性,建议要加强安全投资,通过建立标准和规范最大限度地降低科技带来的风险。由此,为中国科技智库的发展和研究提供的借鉴和启示包括:重视发展前沿科技,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资和加强国际研发合作,营造吸引和培养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并时刻保持对美国科技的关注以及对全球科技发展的持续跟踪,加强技术预见。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德国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计划”( MAB)及其主要抓手——生物圈保护区作为一条参与全球治理的途径。德国的举措包括:阐明该国有关MAB国际化的立场,即着重发展伙伴关系、强调对外发展援助具有实效性,以及确保行动路线清晰并具有可操作性;建立联邦多机构协同机制,集聚外交、财政、智力和技术等资源支持他国生物圈保护区的发展;面向全球,尤其是优先关注非洲。德国的案例显示,该国利用MAB参与全球治理的动力来自MAB自身所具有的机制上的灵活性,以及MAB核心使命符合并便于统筹该国及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基于德国的经验,同时考虑中国当前在国际合作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建议中国有关部门:深入认识MAB在品牌、议题和机制上的优势;将MAB纳入国家对外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并动员国家多部门的力量,尤其是协调相关政府部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中国MAB国际化事业,并积极促成涵盖政策制定者、科学研究者、金融提供者和民生服务者等多方力量支撑机制的形成;充分发挥MAB在中国长期发展中积累的科技优势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深化中德两国在MAB领域面向未来的国际合作。从长远上来看,中国MAB的国际化战略宜以生态文明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帮助凝聚全球共识,并借助MAB这一广泛且具有灵活性的平台加强南北合作及南南合作,为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治理共性议题作出贡献;而且在中国当前面临的充满巨大挑战的国际环境下,还可通过加强面向欧洲等区域的合作,协助打开中国国际合作新局面,进一步支撑国家整体外交。  相似文献   

19.
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需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全社会技术进步,而具有不同特性且数量持续增长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和公共财政在中国科技创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存在异质性的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探明异质性科技金融和国际创新合作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为明确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供参考。借鉴双元创新理论构建理论概念模型,并将国际创新合作作为调节变量,应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探讨异质性科技金融在中国科技创新中的角色,以及比较风险投资和科技财政等不同科技金融工具的作用大小,以揭示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运行机制。主要发现:异质性科技金融中,风险投资的作用最大;中国自主创新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为正;国际创新合作正向调节国外技术引进推动中国全社会技术进步的过程,当国际创新合作程度很低时,技术引进对全社会技术进步的作用方向为负。基于研究发现,提出建议:改革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培育风险投资市场;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立足点始终放在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上;坚持对外开放战略,积极推动国际创新合作;加强技术引进的创新绩效考核。  相似文献   

20.
葛春雷  裴瑞敏 《科研管理》2015,36(6):128-136
科技计划体系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本文通过文献调研、访谈、综述等方法,对德国科技计划体系进行梳理,对其管理模式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德国科技计划的委托管理机制以及项目管理机构的运行,并进行了案例剖析。最后针对德国不同类型科技计划,总结分析一级委托、二级委托、集中协调、分散管理四种组织实施模式及其特点,提出对我国科技计划组织管理的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