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蒲松龄笔下的《黄英》不仅注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同时将人性中的善与美赋予其身,将其做为完美的化身,予以了高度的赞颂。小说体现了女性要求人格平等、备受尊重的一种渴望,可以说是女性意识从爱欲层面的追求上升到了人的生存层面,要求平等的追求的演进。她们向往一种与男性平等的地位、人格,在她们身上已经开始了女性作为几千年被礼教压迫下不为人、只为玩物的人的觉醒,她们聪慧、具诗情、懂人情,在品性上也显示出了比男性的相对高洁,不为世俗所浸染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2.
张辛欣作为青年知识女性传达出了个性化的感受,她的小说体现出一种人文精神。她笔下的女性要"事业"、"爱情"、"婚姻"共容,追求人格上的独立,要求与男性分享同样的尊重和权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女性陷入了重重矛盾之中,这使她们的精神更为焦灼,在思想焦虑下她们开始自审,开始自我寻找。  相似文献   

3.
《小妇人》的女性意识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文学作品的钥匙。奥尔科特在其家喻户晓的作品《小妇人》中表现了女性意识,一方面塑造了追求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自立自强、要求在家庭中与男人有平等地位的新女性形象;一方面又让她们符合社会要求的传统女性角色,带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是奥尔科特领先于时代的、提倡独立自主以及要求平等的女性意识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描绘了男性视角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中往往缺席,在物化的状态中存在着,更可悲的是有的女性人格变异,自我丧失,走向异化.作者很少有平等的目光关注女性,体现了男权文化的不平等的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生活在男权社会与女权社会激烈斗争中的简.爱和斯佳丽,是男性权威与社会传统的挑战者。她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又同时在一个平衡点失衡的情况下,一个走向宗教的呼唤,一个回归精神的家园。她们在追求的同时也在回归。本文试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对这两个文学形象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女性意识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是魏晋时期一部重要的志人小说,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生活和思想习俗,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魏晋时期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追求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追求平等,敢于打破男权一统的局面。无论在才智上、胆识上、人格上、思想上,她们都体现出了人性的觉醒,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8.
舒婷《致橡树》的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婷的《致橡树》以否定的爱情观与所追求的爱情理想的抒写构成了二元对立的艺术结构,在被否定的爱情观与向往的爱情境界的比照中,突出一种坚贞的爱情,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爱情的追求;全诗主要由橡树和木棉两组意象组成,共同表达出了诗人独立平等的爱情和人格理想;并且诗人借爱情为载体,表达诗人向男性社会话语权的一种挑战,体现诗人要求女性人格独立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0.
《简&#183;爱》是夏洛蒂&#183;勃朗特根据自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小说,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说塑造了一位坚强的女性,她追求真爱、平等,是女性的楷模。根据简&#183;爱的成长经历,对其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她从自卑、自强,到自信的心理轨迹。  相似文献   

11.
《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玩偶之家》里的娜拉都是在追求人格独立、呼唤妇女解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她们大胆追求爱情、勇敢争取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地位和权利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当"爱情"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主宰女性命运之时,无疑也埋下了悲剧性结局的种子。将二人命运轨迹与近现代女性觉醒之路相联结,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她们爱情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文化原因,对现代女性追求独立人格和自由幸福的爱情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183;勃朗特的代表作《简&#183;爱》是一部经典的女权主义批评文本,女性“他者”特性的消解与独立身份的追求是其重要主题。小说的女主角简&#183;爱极力主张女性与歧视妇女的男权价值体系抗争,走出“他者”的阴影,争取权利,彰显女性存在的价值,最终在经济、思想和人格上建构了真正的独立自我。  相似文献   

13.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舒婷用橡树这一具有独立品格的意象,阐释了新时期现代女性的爱情观,从而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张扬,从一个独特的角度表达了对平等、尊严和自我实现意识的呼唤.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的浪漫主义作家爱伦&#183;坡在小说中塑造了几近完美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美丽不仅体现在容貌、智慧和心灵上,她们的死亡也在实践着一种美——震撼读者心灵的“恐怖美”。这些女性人物不仅是爱伦&#183;坡现实生活中亲人形象的再现,她们还寄托着作者对于母爱的强烈的心理渴望。爱伦.坡小说中的女性虽然大都芳年早逝,但是她们的死却成就了“美”的永恒和爱伦&#183;坡小说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再生缘》是清代女作家陈端生创作的一部优秀的弹词作品,作品中塑造了孟丽君等多位女性形象,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多与传统观念不同的女性意识。为反抗压迫而易装的孟丽君、卫永蛾,表现出渴望与男性一样平等的女性意识。闺阁侍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婚姻,做了一系列的抗争,表现了闺阁侍女追求自身自由的价值。《再生缘》中女性意识就对传统观念的挑战突破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探讨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的重新审视以及相应带来的种种困惑。从而管中窥豹的了解中国女性意识的发端及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性文学写作的传统源远流长.而真正意义上的英国女性文学则始于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意识得以凸显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觉醒.简·奥斯汀开拓了女性主体意识的那方蓝天,给女性以智力和性格魅力上的肯定;勃朗特姐妹传达出确立女性独立的人格呼声,变女性依附性为男性对女性的依赖;盖斯凯夫人则把女性意识从个人感情天地扩展到广阔的社会领域,强调女性的社会意义和作用;乔治·艾略特从心理道德的角度寻找着女人作为与男性平等而又有区别的特质,力求女性不被自身消解,最后走向人格的独立.  相似文献   

17.
夏洛特&#183;勃朗特善于选择意象凸显小说主题。在《简&#183;爱》中,她选择自然界中象征惩罚罪恶和净化纯洁的“火”,作为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在传达生态女性意识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爱之火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心理原动力;血性意识之火代表一种源自心灵的最自然的感觉;涅磐之火代表追求自由的人性。  相似文献   

18.
在男权至上的维多利亚时代,简爱超前的女性意识挑战了男性的权威,在简爱这本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简爱自尊、倔强的性格和追求平等和幸福的精神;安娜则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幸福的新女性.本文通过这两个女性人物的命运分析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9.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20.
以爱伦&#183;坡的情感经历作为参照,对其怪诞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男性经历着一个由恋母到自恋甚至恋物、恋尸的畸形心理演变过程;女性则多属于男性自我陶醉而创造的“他者”,这一角色定位和她们终被谋杀的厄运,都折射出男权思想的严酷。这一切是由于传统社会为男性设置了极高的期望值,为女性设定的标准线却相当低下,使得男性与女性都成为性别的囚徒。社会必须调整对两性传统角色的认识,才能将他们从被囚禁的境地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