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内涵,表达着独特的民族音乐意蕴.在钢琴教学中许多高师学生由于对中国民族风格钢琴作品的独特演奏技术及音乐内涵感到茫然与畏惧,往往热衷于弹奏外国钢琴作品而排斥中国钢琴作品的学习.演绎民族钢琴音乐作品,应洞悉民族音乐的文化内涵,体会民族音乐作品创新,彰显民族音乐演绎魅力,<刘三姐主题幻想曲>的演奏即典型地体现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弹奏钢琴复调音乐作品需要较高的弹奏技术以及对音乐对作品的深刻理解,学习弹奏复调音乐可以使演奏者能够更好的控制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复调音乐锻炼了演奏者的指法,培养了演奏者的对乐曲的理解,所以对复调音乐的学习贯穿了钢琴学习的始末,而本文在对复调作品的理解和指法、演奏节奏、踏板、装饰音等方面复调作品演奏技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郑启贵 《考试周刊》2011,(38):44-45
一首钢琴作品需要诸多的弹奏技巧去完成,而连奏则是最基本的弹奏方法之一,学生在弹奏过程中由于方法不正确,会出现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学生弹连奏时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他们的演奏技巧,系统、规范地完成钢琴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4.
钢琴是通过手指将旋律弹奏出来,从而传达出作品所体现出的内在情绪,塑造出音乐的形象。音乐的本身就是具有审美特征的,这一法则和人的听觉以及心理是密切相关的。本文通过从提高钢琴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力,正确塑造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演奏兴趣,体会钢琴作品的美;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论分析这四个方面,分析了如何用美学原则的视角去诠释钢琴作品,演奏钢琴作品,才能将作品完美的演绎出来。  相似文献   

5.
钢琴是一种演奏的艺术,钢琴演奏的好坏不仅与演奏者的弹奏技术和音乐表现能力有关,还与演奏者的演奏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钢琴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钢琴弹奏技术、技巧,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素质.本文对钢琴演奏的心理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钢琴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演奏心理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钢琴是一种被广泛的应用于音乐演奏中的西洋乐器,它在中国的兴起以及被应用虽然比较晚,但是由于其具有音色独特、旋律优美的特点,深受我国音乐界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欢迎,因此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的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演奏理念以及演奏风格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对中国的钢琴作品的演奏理念和演奏风格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目的在于让人们更加深入的理解并认识中国的钢琴作品。  相似文献   

7.
钢琴是由欧洲传入中国,但在现代中国的音乐发展中很好的同钢琴发生融合.作为一种标志性乐器,钢琴以声音美妙与难以演奏闻名.故而在我国高校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演奏技巧培养.左手演奏通常是完成伴奏声部、旋律声部的弹奏任务,充分培养学生左手演奏技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依据钢琴演奏的特点和理念,对学生钢琴演奏中左手技巧的培养和训练方法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钢琴二重奏主要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从钢琴教学中繁衍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演奏方式,按照演奏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四手联弹,主要是指在同一架钢琴上,两个演奏者同时进行弹奏;第二,双钢琴.两个演奏者为了完成同一部作品,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现阶段,钢琴二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教学价值.但是在钢琴二重奏整体知识框架认识上,钢琴教师认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主要通过结合钢琴二重奏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内在的科学内涵,剖析当前钢琴二重奏的教学现状,从而探析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听觉能力与立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钢琴二重奏主要起源于欧洲,作为一种从钢琴教学中繁衍而来的一种全新的演奏方式,按照演奏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第一,四手联弹,主要是指在同一架钢琴上,两个演奏者同时进行弹奏;第二,双钢琴.两个演奏者为了完成同一部作品,分别弹奏一架钢琴.在现阶段,钢琴二重奏这种演奏形式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及教学价值.但是在钢琴二重奏整体知识框架认识上,钢琴教师认知水平较低,同时由于受传统钢琴"一对一"教学模式的束缚,导致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本文主要通过结合钢琴二重奏的发展历史,分析其内在的科学内涵,剖析当前钢琴二重奏的教学现状,从而探析其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听觉能力与立体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情感与思想融合的再升华,以音响与音色为其载体,以各类乐器为其媒介。钢琴则被称为音乐界的"乐器之王",是键盘乐器中结构最完整、表现力最强的乐器代表。纵观钢琴作品发展的几大时期,巴洛克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及印象主义时期直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时期,各个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古典钢琴作品的音韵表现出鲜明的协调性,音符旋律颇为优雅,相比较现代钢琴作品,创作者更倾向强调弹奏技巧。本文将从这两个时期钢琴作品演奏的表现风格、弹奏指法及演奏艺术背景的差异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钢琴教育民族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成为当今中国音乐教育中最具影响力的乐器,与其他外来乐器相比,钢琴的民族化程度并不高。对此,作者提出全力推进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的几点建议:首先,增加民族化钢琴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密度;其次,增强钢琴教师的民族意识;第三,加强社会引导;第四,在钢琴启蒙教育中,有意识地增加民族曲目,并探讨编撰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钢琴教材。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只有掌握钢琴正确的弹奏方法,才能不断提高弹奏能力,最终提高钢琴的演奏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认真地发现、分析、解决学生存在的一些错误、问题,让学生顺利地掌握钢琴弹奏技巧,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13.
《夕阳箫鼓》和《梅花三弄》这两首由古曲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技法上的不同,主要是通过借鉴和模仿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产生音色的联想,巧妙地运用指尖、指肚、手腕、手臂来模仿不同的音色,把蕴涵在作品中的民族音乐的风格和韵味表现出来,真正体现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钢琴教学中,中国作品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际工作中,不仅教师忽视了中国作品,学生也对中国的钢琴作品没有浓厚的兴趣。认真分析,主要原因一是认为钢琴是源于西方的乐器,不能充分表达中国作品的意境;二是有些学生认为中国作品质量不够高,不想弹;三是不适应一些作品中的五声音调的指法,不愿意弹;四是不了解作品的内涵与风格,不感兴趣。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钢琴教师着力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思想,并努力激发学生弹奏中国钢琴作品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以客观的认知态度,加强中国钢琴作品的教学,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掌握本民族音乐,无疑会对中国钢琴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以及高校钢琴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会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点以及高校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做简要阐述,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钢琴在欧洲乐器发展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国人对钢琴的认识也逐渐增多。同时,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音乐家们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对外国作品的弹奏,而是希望能够在这号称"乐器之王"的外国乐器上,演奏出富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经过音乐家们的不懈努力,我国钢琴音乐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演奏技法上,都已烙下了民族化的印记。  相似文献   

17.
钢琴基本弹奏能力是钢琴弹奏技术的具体体现 ,是保证顺利进行钢琴演奏活动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 ,是提高学习效率和技艺水平的前提 ,是获得高水平的演奏艺术成就的必要条件。而钢琴即兴弹奏是钢琴技术的创造性运用与表现 ,它能够使学生学会运用音乐语言 ,锻炼学生的音乐思维 ,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对此 ,我们应该有明确的认识 ,并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周雯 《铜仁学院学报》2012,14(3):122-124
现今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和演奏发展非常迅速,而使用这些作品进行钢琴教学却做得不够,钢琴教学民族化程度与中国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的发展明显失衡。文章就如何使用中国钢琴作品发展钢琴的民族化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9.
将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为钢琴作品,是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融合过程当中尤为重要的一种艺术努力,由此先后产生了一大批由中国传统器乐曲改编创作的钢琴曲目。其中被民族器乐化了的钢琴音乐语言,是此类改编钢琴曲的重要艺术特色之一。本文将从钢琴曲《夕阳箫鼓》民族化的演奏技巧出发,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其演奏的艺术特色与独特的弹奏技巧要求。  相似文献   

20.
复调作品一直都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将复调作品弹奏好,对于培养学生乐感以及旋律交织的协调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利用视听兼用的教学方法,能将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学生对复调作品准确把握和解读。在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同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