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里,播发了一条“河北驻军某部抢救车祸受伤群众”的电视新闻。画面里,有大同矿务局马脊梁矿党政负责人到河北驻军某部表示感谢的镜头;有车祸发生时干部、战士紧张抢救的场面;也有大同矿务局职工医院全力救治伤员的情景。但观众却不知道,拍摄这条新闻的  相似文献   

2.
1991年12月14日,《工人日报》一版刊出一则消息“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本报三篇作品获奖”。这三篇居中的一篇便是我与山西大同矿务局云冈矿高继忠合写的《招工一百人报名九百八》。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全国新闻二等奖,内中凝结着许多人的心血,蕴涵着上至总编辑,下至通讯员的智慧。追溯起这篇作品的来龙去脉,真是一言难尽。那还是1988年仲夏时节,我首次去大同矿务局采访。这座全国最大的矿务局有一个全国最大的煤矿,单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视新闻节目里的新闻,大部分是以画面配解说(有的加入现场效果)的形式播出的。一条主题独立的新闻,离不开声音和形象的配合,直观可感的形象是电视新闻内容传播的主要特征,但它不排除声音的作用,只有声音与画面的融汇,电视新闻才获得声画并茂的效果。作为电视新闻记者、编辑,既要重视画面表达新闻叙述事实的作用,也要重视新闻解说词的作用,两者不能偏颇。不少获奖的好新闻,往往是声画配合得当,声画并茂的范例。如获得1984年新闻一等奖的《抢救二十一名落水遇难乘客》的新闻,是记者赶赴受灾地区途中遇上洪水冲走客车而抢拍的新闻,画面形象真实感人。解说配合画面一开头就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最重要的内容告诉了观众,接着,简练地叙述事件的经过和抢救的结果。这条新闻画面和解说的配合恰到好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一条形象真实  相似文献   

4.
疑义相与析     
1997年12月24日,我收到山西大同矿务局马脊梁矿宣传部武昌山同志的来信。来信说,他读了《新闻三昧》1997年第11期上《写完“至少看两遍”》一文,在新闻写作方面得到很大的帮助,同时善意而中肯地指出了文中的两个数字差错,这是武昌山同志对《新闻三昧》和我(作者)的爱护。我被他的爱心行动所感动,于是,把这封信的内容和我的感受告诉了《新闻三昧》的主编张淑华同志。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最早出现于美国。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电视新闻节目由播音员播报的形式.由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的新闻节目增大了新闻信息量,注重深度报道。新闻背景介绍,贴近生活,贴近观众,深受观众欢迎。目前在一些电视事业发达的国家里都普遍采用“电视新闻主持人”这一模式。在我国,也出现了具有很大影响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如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新闻节目中开始由记者自己来担任的节目主持人,表明我国电视新闻正在走向世界,意味着中国电视传播形式顺应了世界潮流,这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电…  相似文献   

6.
一条“爆炸新闻”跃入眼帘:广西凭祥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这是去年广西边防某部一位通讯员,给广州军区《战士报》发来的一条消息。广西有大熊猫!这条消息不寻常,如果抢先发表,无疑是一条难得的独家新闻。但冷静一想,又觉得这事有些跷蹊:大熊猫只分布在四川、陕西等地的高寒山区,广西地处亚热带,怎么会有大熊猫?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打长途电话到广西边防某部政治处核实。想  相似文献   

7.
2003年10月,央视经济频道的《第1时间》、东方卫视的《看东方》、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几乎同时火爆推出,立即激起业内专家和电视观众的好评。笔者试着从普通观众的视角,以上述三个栏目为参照,解析当前电视新闻栏目的版块化、品牌化运作模式和发展走势。 一、收视印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 《第1时间》、《看东方》和《1860新闻眼》这三个栏目均可定义为“大型新闻版块”或曰“电视新闻杂志”。它们具备共同的“大型”、“杂志”特征:节目时间长;细分为一组小栏目;由多个主持人串联。这三档节目的强势推出,可以看出当前电视新闻改版的一些共性:  相似文献   

8.
一条“爆炸新闻”跃入眼帘:广西凭祥自然保护区发现大熊猫——这是去年广西边防某部一位通讯员,给广州军区《战士报》发来的一条消息。广西有大熊猫!这条消息不寻常,如果抢先发表,无疑是一条难得的独家新闻。但冷静一想,又觉得这事有些跷蹊:大熊猫只分布在四川、陕西等地的高寒山区,广西地处亚热带,怎么会有大熊猫?为了慎重起见,我们打长途电话到广西边防某部政治处核实。想不到,这条经领导审阅盖章并写着“情况属实,同意发稿”的消息,竟是作者凭空捏造的(作者  相似文献   

9.
戴浪青 《视听界》2013,(2):93-94
电视新闻已由传统的记者采集转向多元化。“拍客”新闻具有更快捷、更贴近大众的特点,是对传统电视新闻来源的补充。2010年2月,泰州电视台《新闻夜班车》开辟了“市民拍客”板块,2012年《新闻夜班车》改版后,将原先的“市民拍客”更名为“班车拍客”,与“班车时评”、“班车见闻”、“班车说法”、“班车杂谈”,构成一档完整的《新闻夜班车》。“班车拍客”子栏目自开设以来,每天至少播发3条拍客新闻。不同身份背景及职业的“拍客”拥有各种独特的资源及多元化的视角,使民生新闻电视栏目有了更多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峡自然景观遭破坏》这条电视新闻可以说是信手拈来的。但它能在1988年度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也并非偶然。它和我们对新闻传播具有的基本的认识和对它采取的态度是联系在一起的。一、记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认为:新闻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而在我国,新闻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人民的喉舌。这就  相似文献   

11.
任晓润 《视听界》2005,(1):70-72
十二年前,在中国电视新闻走向蓬勃发展的起步期,深度报道以其不同凡响的超越为观众瞩目,也成为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心中的事业殿堂,当深度报道所涵盖的理念对中国电视新闻事业产生质的飞跃时,曾经作为深度报道代表性载体的央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却遭遇到来自受众的“寒流”。《江苏新时空》、《南京零距离》、《直播南京》、《法治现场》、《第一时间》、《西安零距离》、《成都全接触》等等“新闻超市”①类栏目如星星之火在全国呈燎原之势,其受观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创办者当初的期待。有学者认为此“新闻超市”类栏目以其“民生”特质而堪称“十年来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②也有学者认为此类节目过于媚俗,降低了新闻性栏目的品位。③本文从“主体意识”的角度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线人正逐渐成为电视新闻业越来越重视的一个群体,同时也正逐渐成为一个收入可观的职业。支撑电视新闻线人孜孜不倦的前提,是收入颇丰的“报料费”;而支撑电视新闻人看重线人的前提,是有价值的新闻源。双方各取所需,却也不无矛盾,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电视新闻业需要探讨的话题。本文以杭城品牌民生新闻栏目《阿六头说新闻》为例,用实战经验来阐明电视新闻人和电视新闻线人之间,如何做到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与成才     
《军事记者》2012,(3):71
某部积极培养新战士报道员本刊讯敖成位、王怀东报道:第二炮兵某部新兵营通过创办《新训快报》、自编《兵之初电视新闻》等多种途径积极培养新战士新闻采写能力,收到良好效果。去年底新训工作一开始,该部就成立了新兵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闻节目主持人在我国电视屏幕上崭露头角。由先前电视新闻传播中的“冷面灌输”变为讲究传播策略并具有审美意义的新闻主持人方式,这是电视新闻在改革中迈出的可喜的一步,也是中国电视新闻走向成熟、走向世界的可贵的一步。如中央台的《观察与思考》、山西台的《记者新观察》,福建台的《新闻半小时》,上海台的《新闻透视》等,都以其形式新颖活泼内容完整深刻而获得广大观众的好评。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这类高层次的电视新闻节目还不多见,不是各  相似文献   

15.
宜冰 《青年记者》2003,(4):26-26
“有新闻的地方就有我们”——《北京青年报》“新闻一条是一条”——《北京娱乐信报》“晚报不晚报”——《北京晚报》“北京人的都市报”——《京华时报》“新闻创造价值”——《21世纪经济报道》这一句句冥思苦想的广告词,  相似文献   

16.
彭培述  邱明 《声屏世界》2003,(10):33-33
“我在现场”,能够增强新闻的真实性。在现场短新闻中,记者是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他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展现出来,观众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种信赖感,同时,通过记者的现场引导,一种未知感、神秘感以及求知探秘的欲望牢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新闻的信任度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2002年抗洪抢·险中,吉安电视台发了大批现场新闻,如《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抢救第八条生命》等等,都真实的再现了解放军官兵们冒着生命危险抢救灾民的情景。观众们看到了现场发生的事实,感悟到了危难之处见真情,这几条新闻比唱多少遍“军民情深”赞歌的说服…  相似文献   

17.
“有新闻的地方‘我’在场。”这是记者的心中所想。也是从事十年电视新闻报道的笔者一直追求的理想。对于这个“我”在场,笔者个人认为它应当是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美国电视界认为,新闻记者就应当站在观众的身边,当重大事件发生时,新闻记者就应该站在新闻现场,告诉观众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这件事意味着什么。当然,由于我国的电视新闻起步较晚,报道形式也受题材和内容的限制,现场报道采用的频率和具备的水平还很有限。但近几年,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央视《焦点访谈》,《直播中国》,《新闻调查》等栏目的相继出现和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8.
前些时候,笔者认真观看了获1991年度全国电视新闻一等奖的18条新闻录像,感到其中有几条新闻存在不足或严重不足,就此提出来,供评委及获奖新闻摄制人员参考。 1、《“多子多福”思想害苦李天有一家》——河南新闻中心选送。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画面重复,声画对位效果差。新闻一开始的画面是几位计生工作人员从李天有居住洞穴中走来的“近景”。后来又重复了这一镜头的“全景”,这便给人一种多余的感觉。这条新闻是采用声画对位的方法编辑的,但对位效果不好,使人感到“声音赶画面”。二是声画不符。解说词说:李天有“躲进了这荒无人迹的破山洞”,而画面表现出来的是丘陵地区,而且道路清晰可见,没有“荒无人  相似文献   

19.
《新闻天地》2008,(2):31-32
湖南某广播电台在1月9日的《XX新闻》中播出了两条重要新闻:一条是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举行;一条是1月7日韩国发生冷库爆炸,有12名中国公民遇难。在这两条新闻的处理上,《XX新闻》把韩国冷库爆炸作为了重点,提要和具体内容都放在头条,并作“重点点击”栏目的第一条新闻播出,播出时间整整6分钟。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新闻放在提要中的第七条,具体播出时放在省内新闻后面,就连攸县发生一起车祸也在这条新闻前面,播出时间是3分钟,正好是韩国冷库爆炸新闻的1/2。由此可见,《XX新闻》是将韩国冷库爆炸当作重点,而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当作一般新闻了。这样处理是缺乏新闻敏感,不明确真正的重点的表现。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一年一次,这次大会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五人参加,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向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颁奖,温家宝总理发表讲话。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韩国冷库爆炸发生在1月7日,  相似文献   

20.
这两年,不少报纸在一版开辟了《快讯》专栏,很值得称道。《快讯》专栏的新闻,以迅速及时、短小精悍的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但也有“快讯”不快的现象。如2月8日辽宁日报的《辽宁快讯》专栏,共发5条新闻,除一条发生在2月6日外,其余4条均为2月5日发生的事,而且其中两条还是在沈阳。2月18日南方日报的《岭南快讯》里,排在头条的新闻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