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2001年6月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决定》阐述了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问题,课程改革成为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2001年7月国务院批准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全实施阶段。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面启动,这将是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件大事,必将对我国目前基础教育改革及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新课程改革在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管理与评价等方面较之以往都有很大的变化,是在对建国几十年来基础教育课程全面反思和国内外…  相似文献   

2.
《课改实验通讯》2002,(1):36-40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意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于2001年9月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3.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这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  相似文献   

4.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发,标志着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纲要》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改革,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实施,特别是教师对新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5.
背景资料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标志,我国开始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两个《决定》)和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一个《纲要》)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政策依据.总体上看,制定国家课改文件、课程方案和课标,出版新教材,完善考试评价制度,是“十年课改实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龙江教育》2001,(10):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20世纪称为教育改革的世纪。为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我国分别在1999年和2001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在新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我国迈出了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步伐。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001年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改革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云南教育》2009,(6):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备受关注。2001年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规定中小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更加明确地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都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就目前我国一些新教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张磊 《今日教育》2012,(4):16-17
2001年,人类社会迈入新千年、新纪元。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6月8日,教育部又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拉开了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幕。  相似文献   

13.
《课改实验通讯》2002,(1):11-11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已正式启动,西安市雁塔区作为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2002年春已在义务教育阶段  相似文献   

14.
继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以后,教育部又下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教育部并于今年2月在大连市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如何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自2001年开始逐步对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对现有中小学教材的门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虽然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中小学范围内进行的,但是以初中毕业生为主要生源的职业学校,其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势必会受到深刻影响。职业技术教育如何适应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如何应对课程改革后生机勃勃的学情和教情,从现在起应做哪些准备以接受课程改革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国各地的学校正在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全面启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改进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研究课堂教学将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浅谈影响课程实施的六大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臣之 《教育导刊》2001,47(23):20-21,28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课程实施研究越来越引人注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5.29),教育部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2001.6.8)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已展示我国课程实施研究的新的发展空间。课程实施研究涉及的内容众多,而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之研究是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概括为六个方面并拟作初步分析,希望对课程实施和课程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强调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9.
一、"探究题"的依据与由来1.新课改理念的催生"探究学习"是我国世纪之交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教育部根据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提出的课改目标第4条是:"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  相似文献   

20.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