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华 《江西教育》2011,(11):36-36
<正>《美丽的小兴安岭》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景,课文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描绘了一个迷人的世界。近日,观看了名师本课的教学,执教者扣住文章描写的"美",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美"的回味:景色之美、语言之美……【片段一】赏词品味"美"师:课文中说:春天,树木抽出了新的枝条,长  相似文献   

2.
教师对高职语文《课文解读》模块,应从文体性角度作深入分析,实施文体性教学。诗歌重在分析构思、意境及语言,从中见课文之诗意美;散文重在分析笔法、结构及内容,从中见课文风格之美;小说重在分析环境描写、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从中见课文艺术典型之形象美。若能如此,课文解读教学工作便会做得更好些,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  相似文献   

3.
买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战略决策。马克思曾经说过:“没有美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小学语文美育就是语文学科的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担当着以美辅德,以美促智,以美塑人的重要任务。下面以我执教九义小语教材第五册第十三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的几点感受。l在创设“情景”中渗透美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主要讲述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课文写景抒情,语言生动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J、兴安岭的赞美之情。在讲授这篇课文时,我抓住课文图文…  相似文献   

4.
六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景物特点以简洁优美的语言,层次清楚的描绘小兴安岭的美丽、富饶,表现了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根据三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教学中应抓住本课总述——分述——总结的结构特点,学习读段方法。为了实现学法目标,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一、通读课文,找景物特点在预习课文,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出现的10个生字,然后质疑、解难。再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①小兴安岭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富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语言意境的。课堂上的热闹活动,往往停留在"是什么"这个浅尝辄止的层面。如何深掘文本的内涵,品鉴语言的魅力。本文结合《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案例,通过解读文本教学的三个层次,帮助学生学会咀嚼课文语言和文字之美。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小兴安岭》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这篇课文,难点有二:一是学习读懂自然段的读书方法,二是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兴安岭景色之美,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7.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8.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本组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这个任务主要是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两篇课文的教学来完成的。尤其是要通过《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教给学生读懂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 ,使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练习巩固。为落实本单元的训练目标 ,完成本课教学任务 ,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温故求新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同本册前面学过的《登鹳雀楼》、《赵州桥》、《瀑布》等课文一样 ,都介绍了我国的锦秀山河…  相似文献   

9.
近日,校内进行"青春杯"赛课,其中有10位低年级语文教师执教了《美丽的丹顶鹤》(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课。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课题"美丽"一词是文眼,文中4个自然段,描写了丹顶鹤颜色之美——有白,有黑,有红,色彩和谐;形体之美——腿长,脖子长,嘴巴也长,身段修长;姿态之美——引吭高歌,展翅飞翔,十分高雅。丹顶鹤美得如诗如画,课文正是以诗一样的文字,描写着画一般的丹顶鹤。这样的诗画意境,尤其体现在课文第2自然段描写丹顶鹤的颜色之美  相似文献   

10.
小语教材中编选的课文多是美的结晶,虽然体裁不同,但都以生动的语言艺术来表达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和人格美,如果我们在小语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激发他们高尚的情感,就可以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 以美悦目。小语课文中有不少以描写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如《海底世界》、《瑞雪》、《荷花》、《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这些课文,有的描绘了大自然风光的绮丽,有的描写了祖国山  相似文献   

1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美育呢?一、从语言上审美语言是文章的基本材料,借助语言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体裁的文章各具独特的美。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精致美,心理描写的细腻美,散文语言的流畅美,杂文语言的犀利美,诗歌语言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按四季变化的顺序 ,抓住景物特点描绘出了小兴安岭美丽的景色 ,展示了小兴安岭丰富的物产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无比热爱之情。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 ,其中第2———5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小兴安岭春、夏、秋、冬的美丽景色 ,它们在内容、写法、语言等方面有其相同之处 ,在教学中 ,可按“扶”、“引”、“放”、“结”四步进行。第一步 :“扶”。教师精讲第2(春)、第3(夏)两个自然段 ,并在讲授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首先 ,让学生朗读这两段 ,并用“”逐一标出所描写的景物 ;之后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  相似文献   

13.
黄丽娟 《云南教育》2007,(11S):23-24
语文课程是母语教育课程,阅读教学是母语教育的主阵地。一般性的阅读,只需披文得意,而语文教学的阅读,则必须意文兼得,即在领悟人文内涵的同时学习文本的语言文字。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个性,即所谓“把语文的根留性”。《美丽的小兴安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描写了小兴安岭景色美不胜收,课文语言凝练精当,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重点学习描写自然景物的古今诗文。单元提示、课文前提示和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中反复强调要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揣摩、欣赏精彩句段和词语并摘抄积累。因此,感知和理解美的语言和语言的美,是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感知课文的美情美意要通过赏析语言美来进行,因而可以说,语言是引领读者的感知力、领悟力以通往课文的艺术世界的桥梁。这就启示我们:可以品味优美语言为切入口,探求课文内蕴,感受作品情感。《春》与《济南的冬天》都是传统课文,都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教学中更要发掘其语言美的特质,用自由、…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课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海底世界》、《荷花》等,作者以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创设意境,向孩子们展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给人以美的感受。教学这类课文,教师一般是从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入手,进而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山河壮美瑰丽的同时,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作章写小兴安岭春天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夏天野花盛开、枝繁叶茂,秋天色…  相似文献   

16.
<正>《雾凇》是苏教版第七册23课的文章。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吉林雾凇美景、形成过程和人们对他的赞叹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文章语言明快、优美。通常人们会将本文作为描写雾凇美景的文章组织教学,于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带领学生欣赏雾凇之美,诵读或复述雾凇形成过程,安排学生动笔描写雾凇姿态,繁华落尽,课堂学生  相似文献   

17.
美,是愉快教育四要素之一.教师在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审美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创造美打下良好的基础. 1 以读品味美 读是多种器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对文章中重点部分进行多种形式的读,正确处理课文中高昂、婉转、舒缓、急速等不同语气和语调的变化, 并抓住关键的字眼,有时要求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角色,有时要求学生作为作者置身于课文所描写的景物与事件中,去领会文中美景或人物美好的心灵.如在教学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时,我根据课文语言美的特点,紧紧抓住有感情朗读这条训练主线,引导学生对描写草塘静态美和动态美的句子,反复品读,学生读出了感情,品出了文中的景物之美,如同身临其境.  相似文献   

18.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 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做巢、树梢、应接不暇。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 ,理解内容 ,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美 ,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 ,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教学重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感受。2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积累、运用语言。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引题 ,板书…  相似文献   

19.
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谈《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教学刘桂兰一、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受美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思考归纳作者是通过哪些事物写出了四季的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作者写四季景色的顺序。二、听说读写,了解四季之美1.读看结合,了解春之美。首...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名篇。文章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显现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流露出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在读中感知美,在读中感悟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起他们对小兴安岭美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