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禹治水时代不存在大公无私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基础,尧、舜、禹也不具备大公无私的境界和品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际上量种部落斗争与相互残杀的关系,禹所谓“三过家门而不入”不过是身危境而全身避祸的韬晦之策,当然,他为团结民众进行报仇而心孤诣中的人民利益赴汤蹈火、“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精神也有积极意义的一面,应值得公颂扬。  相似文献   

2.
孩提时代,我们便知道了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莺燕纷飞、风细柳斜的春天,大禹经过家门,并没有因怀孕的妻子而踏进家门;劲风呼啸、银装素裹的冬天,大禹经过家门,刚出生的孩子哇哇大哭,为了治水,大禹仍然没进门……   ……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无私奉献精神。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怎样不辞辛苦  相似文献   

4.
大禹治水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奉献精神,更取决于大禹没有完全照搬前人的"坝堵"策略,而主要采用了顺势而为的"渠引"策略。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哲  相似文献   

5.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在早期便给定了"圣人"的定义,圣人者,不凡之人也。孔子周游列国,传经讲学,此乃圣人者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此亦  相似文献   

6.
说"三"道"四"     
“三”和“四”作为基本的数目字,已经融入了我们的语言。就说成语吧,你统计过含有“三”或“四”的有多少吗? “三”:三心二意、两面三刀、三头六臂……“四”:四面楚歌、五湖四海、四大皆空……“三”和“四”:不三不四、朝三暮四、丢三落四……由此可见它们在我们的语言里的运用是多么广泛! “一”为单, “二”为双, “三”为“众”。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三”很自然地由确数变为约数,有了“几个”或“多次”的意思。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三人”意思是“几个人”:大禹治水, “三过家门而不入”中, “三过”就是多次经过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浙江绍兴会稽山下有规模宏大的大禹陵和禹庙,陵中对联众多,其中一副上联赞扬大禹"三过家门不入",下联则尊崇他治理各大江河的功绩,此联被各地禹庙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生字"治"和"制",并学会辨析这两个同音字。理解"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说话,入境朗读,教师板画等手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大智大勇的英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并记住"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  相似文献   

9.
高子提 《家长》2022,(2):15-16
"法不入家门"成为过去式 近年来,许多未成年人或误入歧途,或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悲剧,追根溯源后会发现,问题孩子的背后,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家庭教育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0—6岁是一个人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出生后的前6年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基础和生命底色.如果家长因不懂家庭教育,采取专制或放任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性格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有志之人立志长,无志之人常立志!"言之有理也. 传说,大禹治水,在外奔波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率众制服当时的洪灾,传为佳话,流传至今.越王勾践立志欲报仇雪恨,为了使自己不因贪图安乐而忘记耻辱,激励斗志,他夜间睡在柴草上,并在住处悬挂着苦胆,经常尝尝那胆的苦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