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鄂温克的作家中乌热尔图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的小说中大量描写了鄂温克人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从性别书写的角度细读他的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他塑造了森林征服者的男性形象,并用动物来隐喻男性的雄健和勇武.而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是淡化的、单薄的。乌热尔图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是以受难者的形象和作为儿童梦幻的形象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乌热尔图文学创作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成熟,他认识到"文化危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本文着重对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文化批判部分做了解读,发现在许多小说和理论文章中他多次对"人类中心主义"、"虚假的文化保护主义"等导致生态危机的错误意识加以批判,倡导"以自然为母亲"、"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观,他坚持民族的"自我阐释"和"声音的不可替代",追求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发展模式的变革,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乌热尔图是我国近年来颇有影响的一位青年作家,也是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第一个作家。他的短篇小说始终以广袤的原始森林为背景,描写生活于其中的鄂温克人,不遗余力地进行着鄂温克人民族品格的塑造。  相似文献   

4.
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评,满都麦的小说艺术地展现了美丽的草原风光,独特的民风民俗,蒙古民族真善美的人性、人情,具有深广的文化意蕴。出于欣赏偏好,我更喜欢满都麦那些表现人与动物的小说。和乌热尔图将动物作为小说的主角不同,满都麦笔下的动物是作为小说环境中的一个要素出现的,甚至在有些小说中,动物只是一些"道具"或人物的陪衬,并不是作家主要的描写对象。但是这些小说中的动物既是草原这一自然环境所特有的存在,又是作家的特别偏爱。作家每写到这些动物,都满怀深情,甚至把自己融铸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些动物中的一个。这些动…  相似文献   

5.
鄂温克族作家乌热尔图是当代少数民族作家中的一位佼佼者,他的"森林小说"异军突起,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乌热尔图特别钟爱写"鹿",原因有三点:首先,鹿与鄂温克族的生活息息相关;其次,鹿的精神是鄂温克族民族精神的象征;最后,鹿还与鄂温克族的宗教信仰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是傣族民间文学最深层的思想根基,规范着各个时期各类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性格和呈现方式。从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来看,傣族民间文学中的人物形象基本上呈现为四个系列:神灵——生态原则的立法者与维护者;文化创始人——大自然奥秘的领悟者;极权人物——反生态者与破坏生态者;底层民众中的英雄——生态环境的保护者与拯救者。每个系列的人物形象不但在社会角色上属于同一类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承担着相似或相同的功能。在这些形象系列中,体现了傣族人民的生态理想、对生态破坏根源的思考及其生态意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伊恩·麦克尤恩在其小说《黑犬》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控制的相似之处,男性利用、控制自然的逻辑被照搬到女性身上,并进一步扩展到对任何弱势群体的压迫。因此,只有消除男性中心主义思想,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不同种族、不同阶级的人才能和平共处,人类社会才有可能可持续地发展。而他的这些观点与生态女性主义所提出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因此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来阐释其小说,可以发掘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也可以体现作家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批评视域观照劳伦斯的小说创作,不难发现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前瞻意识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恋爱中的女人》中紧紧扣住“肮脏与黝黑”、“魔鬼与奴隶”、“欲望与死亡’’三个方面书写了由于生态危机而导致的生态美缺失,即自然生态的破坏、和谐社会生态的丧失和精神生态的失衡。蕴含着与生态整体主义、生态发展观、人与人和谐相处观及人格完善动力观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相契合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9.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广西文坛作家东西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倍受读者和评论界关注。以生态维度为切入点,可以从东西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构思、主题意旨的指向及语言风格的特质等方面探讨作家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中搭建的超越现实的诗性理想。  相似文献   

12.
著名京派作家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一方面对充满"田园牧歌情调"的湘西世界进行了纵情的抒写;同时,对湘西女性所禀有的原始淳朴、率真自然的人性美、人情美予以浓墨重彩的描写与讴歌,其笔下的湘西世界与当时的异化、病态的都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而显露了沈从文小说创作的生态内蕴与生态意识。本文试以生态学视域为切入点,以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为参照对象对沈从文小说的生态意蕴及生态意识加以释析。  相似文献   

13.
薇拉·凯瑟的经典拓荒系列小说<啊,拓荒者!>、<我的安东尼亚>和<邻居罗西基>是其生态思想的艺术凝聚.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运用现代深层生态学理论对这三部小说进行解读与阐释,并对作家前瞻性的生态意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生态小说在新世纪初已经发展成蔚为大观的文学现象,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契机,体现出如下趋势:少数民族作家和汉族作家的创作方兴未艾,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趋势;生态小说和泛生态小说相互交织,将生态思想辐射至社会的各个角落;纪实与虚构的创作方法多元并存,共同促进了小说现实性和艺术性的多重融合。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最新力作《羚羊与秧鸡》具有深厚的生态关怀意识。小说以黑色幽默的艺术手法,深刻批判了人类对自然的疯狂掠夺和盲目破坏。拟从冷峻幽默的叙述风格及滑稽歪斜的人物形象两个方面,来探析黑色幽默艺术手法对生态灾难图景和文明末日景象的深刻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劳伦斯一生钟爱自然,向往自然古朴的生活。他的小说、诗歌、散文等许多作品都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芒。本文从文学地理学批评的角度对作家的几部重要的小说进行重新解读,从作品中建构的矿区空间出发,解释作家热爱自然厌恶工业文明的原因,阐述作家主要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60年代后,世界各地呼唤生态思想及生态批评的声音越来越强烈,这意味着环境保护的需求是急需当下践行的。从社会现象到文化现象,许多学者在寻找着生态恶化的根源;从文化到文学的跨越,众多作家们在传递着生态思想、生态意识,构想着生态蓝图。而在儿童文学世界里,有些儿童作家用图画与文字的结合、色彩与线条的时空交错、人类与非人类的灵魂碰撞,或呈现大自然的整体之美,或剖析生态的被支离破碎之因,或昭示着美好生态的再现可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小说结构、作家主体意识和作品人物体现的生命意识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章回小说不仅从形式列内容、从作家主体意识到作品思想意识都比话本小说有了质的飞跃,并以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广阔的社会背景、深刻复杂的思想主题、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艺术审美,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成熟的古典文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环境危机日趋严重的情势下,生态批评已成为一门显学。迟子建是一个具有强烈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小说作家。其生态意识的生成机制主要在于:大自然的孕育,东北独特的人文环境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作家独特生命体验的生成,以及当今生态思潮和社会责任感的催化。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宫本百合子的"自传体"小说《伸子》,历来多围绕女性形象、女性意识、人物形象对比或从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叙事学等角度进行研究。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来探讨作家对"男权中心社会"的解构,解读作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