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仅是我们教育领域的大事,它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然而,世界一流大学有什么标准?我们离世界一流大学有多远?需要我们进一步科学思考。建一流的大学不要仅仅从表面上来临摹,建多大规模、多么先进的实验室,设置什么学科,搞多少专业,招聘多少人才,这些都是机械的组合,即使我们组建了一个现代化大学,它也不意味着是一所一流的大学,问题还在于我们要有能力和有足够的智慧去体悟这历史和逻辑。  相似文献   

2.
1、把作为民族国家意识形态标志的现代大学与作为官僚公司的当代大学区别开来的重要性在于,它能使我们观察一个重要的现象。"一流"正在迅速成为大学的口号,而且想要理解当代大学,需要反思一下追求一流意味着或不意味着什么。[p20]一流要我们认识到,大学不只是像一个企业;它就是一个企业。一流大学的学生不只是像顾客;  相似文献   

3.
德国教育家洪堡曾说:大学四年的真正成就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的一生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精神的完美。我想,我的大学语文课做的正是这种工作:在偏重科技与经济、趋于实用功利的氛围里,引导学生去追求“道德和精神的完美”———...  相似文献   

4.
人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错,但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确立一个意义。我有过若干次演讲的经历,有一次经历非常难忘。那天,大学的礼堂挤得满满的。从我一开始讲话,就不  相似文献   

5.
从我开始学英语至今已40余年,我从不喜欢学外语、不知道该怎么学,到爱上这个专业,成为一个合格的外语教师,体会很深。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朗读(readingaloud)是reading的一种方式,但不同于我们常说的阅读。它要求我们读出声来,要让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初,我在坐落于成都市狮子山的四川师大念书。狮子山很美,穿过山坳有一条整个大西南的铁路大动脉,它就是成昆线,其中一段经过乐山(我的家乡),大学四年我就沿着这条铁路坐在火车中来往了四年。其中有一次坐火车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  相似文献   

7.
神话学在中国逐渐、至少是开始成为“显学”。其原因在于,它已经迈出自己狭小的领地,而走向跨学科、跨文化的汇通。美国的神话学大师坎贝尔曾经发狠说:“我可以把大学的课程统通包括在神话学里!”因而被理论家谥为“神话偏执狂”(Mythomania),但他这句狂言却具有象征意义:神话学再也不会、不能、不应局限在“神话”里。这个“大趋势”实际上萌芽于19世纪。那个时候有个思想家说,19世纪有两个伟大的科学成就:一个是进化论,它从“纵”的方向把生命的历史变成有序的结构;另一个便是比较神话学,它在“横”的方向把人类及其文化看做有机能整体。但是神  相似文献   

8.
现在我国的许多大学都将建成研究型大学作为办学目标,而且都自认为学的是一流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但我们不少学校却并没有像美国研究型大学那样,将教学特别是本科生的教学放到应有的重要地位,在教师的聘用、职称晋升、荣誉授予、奖金颁发等方面出现了严重的政策偏差。近些年来,我们的一些大学重视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人才,但这些被引进的人才许多却不担负教学工作,学生在读四年都没有机会见到他们一面,他们对学校成为具有一流教学水平的大学贡献甚微。最令人叹奇的是,少数从未有过教学经历的人竟然也可被聘为"教  相似文献   

9.
一段特殊经历的启发 我由于有一段特殊的经历,从1962年当教师的那一天起,就很自然地关怀和爱护学生,对学生从来没有嫌弃过,哪怕是差生和调皮生。这段经历是这样的: 1937年我出身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为太穷,家里祖祖辈辈读不起书,没有人识过字。解放前夕,我读过三年多的私塾,算是破天荒地有了文化,但我没有进过  相似文献   

10.
四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我们彼此还是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为了高考而期待。四年之后,我们拥有了一段共同的记忆,大学生活的记忆里我们彼此拥有,在这个已经熟悉的城市充满希望的分别。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知道,学校和时装相反,不是越新越好,而是越老越好,可以说,一般而言,老大学,一个800年的大学,比一个18年的大学,一般来说都要强。不否认有的大学江河日下,也不否认有的异军突起,但总的来说,大学的年龄和它的声望是成正比的。可按照中国人的观念来定,也许我们中国大学不是百年,而是千年。我今天晚上想从这个地方开端,就是说中国大学是百年,还是千年?两种大学史的叙述背后隐含了我们对大学的想象,什么是大学?大学应该怎么办?一百多年的中国大学之路,走得顺还是不顺?我先讲第一个问题,关于两种大学史。外国人写中国大学史,一般来说都从西…  相似文献   

12.
米琪热线     
15岁,成立自己的漫画工作室可行吗? 米琪: 我从小喜欢画画,小学阶段曾有过四年业余的学画经历,画到素描阶段兴致骤减,就没有再去上兴趣班。但我私下里还在自学漫画,买了很多从日本引进的漫画集来看,一张一张临摹过一套三本的“动漫教程”,甚至省下早饭钱去买最新的动漫碟片来看,研究其中的情节构造和人物特征。我很想成立自己的漫画工作室,自己养活自己……去挤高考一条道,上四年大学后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朝八晚五,不自由,我不喜欢。  相似文献   

13.
大学,它不仅仅代表着我们许多人都经历过或即将经历的四年,它还代表着人一生中的一个段位。在这个段位里,我们成长,我们成熟……是的,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个殿堂.而我的大学生活无疑是这许多殿堂中的一个具有地标级意义的建筑。不管你是否真的走进过某所高等学府,只要你学习了,成长了,就会在某一点触动你的神经,不经意想起,难以忘怀.艺术特长生这条路便是触动我神经的那一抹阳光.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2012,(6):40-41
我在澳洲求学的第一所学校,就是维多利亚大学。在那里,我度过了四年的青春时光。在那四年里,不仅知识得到了拓展,能力得到了锻炼,个人的性格也开始定型,变得更为完整。在那四年里,我完成本科和两个硕士学位,还在学校校董会做了两年校董。而两年的校董会经历,是直接引导我毕业后立志在教育行业工作的原因。正是这个原因,我感觉良好地认为,我更懂这所大学。我懂得它是一所有完整人格的大学,从而让我懂得了自己该如何做一个拥有完整人格的人。我懂它的优点,也懂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问:您能否以一个学者和行政领导的双重角色来谈谈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孙:我是搞地质科学的,多年来一直从事学科研究和教学工作,历任系主任、副校长,2000年被正式任命为校长。这四年我感觉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以前许多熟悉的东西不得不放下来,而不熟悉的东西不得不干起来。我从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走了一段边学边干的路子。我虽然做了行政领导,但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学者身份。作为一个学者,就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目前实行的这个体制本身而言,是适合我们国家国情的,是符合高等学校实际状况的。但是如何运…  相似文献   

16.
我的音乐学校之四 ——在大学图书馆的日子   1974年大学毕业后,我留在学校当了大学教师。虽然同学们都认为留校是众多大学故事中最令人羡慕的结局,但在接下去的这 11年中,尽管我一再激励自己努力奋斗,企图保持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可真实结局却是几乎失去它。记得临毕业时,班级里的一位老大哥曾很郑重地问过我:你似乎天生就是一个有追求的人,但如果你将来不成功,你会怎么办 ?记得我当时也很郑重地思考了许久,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回答他……   也许正如我母亲所说,从职业音乐的角度来衡量,我确实不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才能。所以…  相似文献   

17.
<正>日本著名教育学者佐藤学曾说过这样一段令人深省的话:"学校的责任与使命在于不让一名学生掉队,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利,保障每个学生都得到高质量的教学。除此之外还有个重要使命,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专家不断成长。我们应该创建一个越工作越有使命感、越能感觉到自己价值的学校。"不让一个教师掉队,促进每一个教师不断成长,在我  相似文献   

18.
曾有一女子,在我所认识的朋友圈里,无人不说她痴情由衷。很多年前,她爱上一个极为平凡的男子。很多年后,我们再遇见她,问及她此刻的爱情现状时,她仍如当年一般勇敢而又不悔地说着那男人的名字。我为从她口里所念出的这个铿锵有力的名字感动。不是因为它足够华丽,而是对于和她相识多年的我来说,这个名字已经成了一种岁月的沉淀,一种忠贞爱情的象征。那么多年,不求任何回报地爱着一个人,该是多么至高的境界啊!或许,我们也曾有过这么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19.
我学习毛主席著作仅仅是开始。上大学的时候,在学校領导的号召下,也曾学过一些,但对于到底为什么学,学了有什么用处,自己思想上非常不明确,因此学得很不深入,沒有什么成效。真正从学习毛主席著作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思想觉悟,做好革命工作,还是近一年多以来的事。下面我就談談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改进工作的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来自各地的几位中学生袒露了他们青春的感受和成长的经历。这里面,有失落、有冲动、有忧伤。然而,在青春时代,忧伤的经历有时更能体现一个人或者一代人的心灵。武阿蒙:我是蛀虫仅仅一个去加拿大留学的决定,就把我的整个夏天挤得满满的。既然要出国,学英语就变得格外重要。在学校学了快10年,都是应付考试用的。高三的同学们都开始“头悬梁,锥刺骨”了。可是,我却紧张不起来。每天上午上半天学,下午出去学英语。爸爸妈妈让我“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就是说,万一出不去,就考大学。中学生出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仅仅我们班就去了3个。可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