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尼采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是为了最深刻地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的深层原因。悲剧的日神因素和酒神因素这一对立在悲剧中被扬弃而归于统一。在悲剧中,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悲剧所给人的形而上的慰籍就是现象的毁灭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  相似文献   

2.
尼采探索希腊悲剧的本质是为了最深刻地揭示希腊的创造精神的深层原因。悲剧的日神因素和酒神元素这一对立在悲剧中被扬弃而归于统一。在悲剧中,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悲剧所给人的形而上的慰藉就是:现象的毁灭丝毫无损于意志的永恒生命。  相似文献   

3.
尼采的艺术观是他生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他认为艺术是日神和酒神两种精神冲撞和进发的产物,是权力意志的表现形式.尼采从形而上的高度,从生命存在的本质、人和世界的关系来认识与理解艺术的本质和价值.艺术美化和神化了痛苦,艺术的幻像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艺术的狂欢使人得以忘我,达到超越人生困境和救赎人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代表了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尼采的《悲剧的诞生》以艺术形而上学为背景,认为古希腊悲剧主要源于狄奥尼索斯崇拜,源于狂醉的酒神精神,源于直接反映酒神精神和生命意志的音乐。与其对应的日神精神也是非理性的,典型状态是梦,代表性艺术形式是造型艺术。酒神精神激烈而痛苦,需要日神精神的缓和。因而,悲剧虽起源于酒神精神,却是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以阿提卡悲剧成就最高。然而,以苏格拉底和欧里庇得斯为代表的理性主义导致了悲剧的衰亡。尼采强调悲剧中的酒神精神,彰显生命中非理性和痛苦的面相,同时又凸显了克服痛苦的昂扬态势。由此,尼采所讲的悲剧精神就上升为一种值得借鉴的生命哲学。  相似文献   

5.
尼采的悲剧观源于酒神精神,发展于叔本华。主要内容在于"自由""超人"以及"权力意志"等,肯定狄奥尼索斯的酒神情态,削弱理性,以欲望为动力,通过努力奋斗积极进取而捍卫自身权力以及获得征服的愉悦感。《伊利亚特》的英雄们也显露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尼采审美主义源于对叔本华哲学和古希腊哲学的独特体悟.其特点在于,从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中寻求生命救赎之途.尼采认为,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现实世界面前建立了一个艺术的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了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尼采的审美主义是一把双刃剑,既体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又有其唯心本质及空幻色彩.  相似文献   

7.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希腊哲学、希腊悲剧是希腊思想在其运行的两极。尼采在此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生命原则。生命表现在酒神与日神精神的统一,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8.
尼采认为人生本质上是恐怖与苦难的深渊,但从古希腊文化的研究中,他发现了使希腊人能够获得生命意义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以及由两者结合而产生的悲剧.尼采认为生命通过艺术而得到拯救,他提倡一种超于善恶之外、享受心灵自由和生命欢乐的审美人生.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教育思想是其哲学思想重要构成部分,在不同的思想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意蕴.从"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到"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再到"作为教育家的查拉图斯特拉",尼采的教育思想在不断攀升.作为教育家的艺术家,用悲剧艺术的"酒神精神"教导人类实现自我解救与生命力量的丰盈;作为教育家的人生哲学家,叔本华用诚实、乐观和坚韧的精神品质教导人们要"成为自我",而查拉图斯特拉以生命的"权力意志"和"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智慧,培育超越于现实人类、具有超强意志力和价值创造力的"超人".  相似文献   

10.
尼采对希腊悲剧与神话的理解,直接与他对希腊哲学精神的理解一致,这中间都遵循了日神与酒神的对立与统一原则。明亮清澈的精神表现为阿波罗日神精神,黑暗的、恶魔的、泰坦式的、野蛮式的世界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的世界。荷马、希腊哲学是希腊思想运行的两极。尼采强调了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是希腊悲剧精神的体现者。  相似文献   

11.
哲学与宗教争夺欧洲思想统治权的斗争构成西方思想史的基本问题.黑格尔力图通过以哲学改造基督教的策略建立哲学的统治.尼采则通过哲学生活的重建、建立一种全新的自然哲学文化确立哲学的统治.他们的哲学策略都预设了自然的可变性,从而陷入历史主义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生存问题是尼采哲学的主题。尼采将自己的哲学看作是某种本真生存状态的表达,将写作看成是实现生存的一种方式,主张要在一种与前人不同的写作方式之中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实现出来;尼采的批判哲学建基在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上,作为一位批判者,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也构成了其批判哲学的基本内容。尼采最终将生存的本性归结为生命体对自己发出的一种"去创造"的命令,并将这种命令称作"生成意志"。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酒神精神”实质上是一种生命的哲学,它致力于在悲剧的现实世界中发掘出备受压抑的允诺自由和幸福的潜力。中国魏晋时期的士子丈人虽与尼采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地理环境中,却对于生命和存在有着相似的见解,他们都清醒地看到了生命此在的永恒悲剧性,却又积极寻求生命价值的实现,并都关注人的内在精神气质之美的培养,希望在审美化的生存方式中尽情地展现生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尼采早期认为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中期彻底否定了前期艺术价值观,认为艺术有害清醒的、自立自主的人生,提出科学将取代艺术;而后期重新肯定艺术具有至高无上之价值.尼采艺术价值观的变迁与他对理想人生、真理、文化、人类未来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与非理性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叔本华、尼采、弗洛伊德为代表的非理性主义是劳伦斯小说创作的思想基础。受叔本华影响,劳伦斯把生存意志作为人物行动的基本动力,这主要表现为向性力和精神占有欲。受尼采影响,劳伦斯赞美躯体,重视生命的内在能量和自我超越性,并与基督教决裂,成为西方基督教道德观的激烈批判者。劳伦斯在性与无意识这两个领域,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有接受,也有超越。弗洛伊德与劳伦斯都把性、无意识与文明对立起来,但弗洛伊德进行的是否定性研究,强调对其疏导和控制,劳伦斯则认为性与无意识是原初的创造性力量,是生活的源泉,是对抗人之社会化和理性化的正面力量。非理性主义丰富和深化了劳伦斯对现代人心理世界的理解,加强了他的小说的社会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6.
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非理性主义者、唯意志论者。是生命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权力意志论、超人理论、价值观等可视为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尼采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开创者。他的个人主义的自然基础是生命本能,强力意志;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个人主义的核心是人的个性即成为你自己;他的理想人格是超人。  相似文献   

18.
尼采是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的开创者之一,也是最早揭示科学局限性的代表人物之一。尼采崇尚悲剧却不悲观,在他看来,本质痛苦的世界意志有着永恒创造的快乐,悲剧中蕴含着能拯救德国文化的酒神精神。尼采既否定了叔本华式的悲观主义,也否定了表面上肯定人生、实际上否定人生的乐观主义,主张用审美的眼光关照人生,对压抑人性的理性主义进行批判,并预言在现代文化的废墟上,悲剧定会重生。  相似文献   

19.
身体是尼采生命哲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明确地为身体疾呼,肯定肉体生命,及对生命本能的张扬。而作为生命本能的欲望,其不仅开启了人们对于身体的关注,更开启了审视艺术与美的新通道。而此三者,身体、欲望、艺术的共舞又将人类的生命意志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尼采力图从生命存在的本质、人和世界的关系,来认识与理解身体、欲望和艺术的本质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尼采认为传统哲学没有从个体的利益的主体性出发,这是导致一切谬误的根源。利益的主体性是支配,利益的主体性是实现权力意志,利益的主体性是追求超人统治,只存在个人的利益的主体性。尼采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利益的主体性在主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但他不了解利益的主体性的本质,认为利益的主体性脱离社会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尼采没能科学地揭示主体活动的思想动机和利益的主体性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的主体性是客观存在的,它的产生和发挥作用并不取决于主体对某一需要的意识,而是受着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制约。利益的主体性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