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涛 《新闻传播》2005,(2):33-3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到以下问题:一是“旧闻多”,二是“量过大”,三是“距离远”,四是“不活泼”,五是“形式老”,六是“深度不够”。一些记者大都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不让读者把这道家常菜“吃腻”,常报常新呢?我们只  相似文献   

3.
李涛 《新闻界》2004,(4):90-91
不少人不太会也很“害怕”写“成就”题材的报道,自己写得头昏脑胀,文章写得冗长乏味,不仅文章没有“成就”,人家原本的成就也常常给写没了。可是一年到头了,总要回顾一下成绩,就得在岁末年初搞过去一年的成就报道,每逢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等会议的召开,也都要搞一些成就报道,每遇“五·一”、“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节日,也要搞相关的成就报道……总之,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是党报新闻宣传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隔三叉五就要出现,好比一道经常要吃的“家常菜”。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最容易遇…  相似文献   

4.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大主题、老品种,是各级党报的重头戏、家常菜。然而,时下不少成就报道还是老套、生硬,缺乏贴近性和可读性,宣传效果也大打折扣。要让成就报道这道家常菜常炒常新,读者不腻不厌,最重要的是将相对严肃的政经新闻,通过深度挖掘内容特色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郭凯 《军事记者》2003,(12):16-17
近年来,“成就报道”如一道隔三岔五就要吃的“家常菜”,频繁地出现在媒体上。如何建构成就报道的创新机制,挖掘成就性报道的“创新点”,寻找成就报道改革的突破口,使成就性报道与时俱进、常报常新,是媒体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成就性报道:媒体“新宠”为什么现在成就报道这么多,这么频繁?笔者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大好局面,为成就性报道提供了更多的新闻素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速度在世界上是“一枝独秀”,GDP每年保持着7-8%的增长率,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6.
“九五”成就辉煌,“九五”特点突出,“九五”值得大书特书。今年关于“九五”成就的宣传,从中央到地方,从报纸、电台到电视台,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其中的良好效果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能引起我们对新形势下成就报道的一些思考。 难处与优势 实事求是地讲,搞好“九五”报道有相当难度。 一是我们在平时大量的正面宣传中,大量报道过这些成就与成绩,使此次报道在内容上缺乏新鲜感,对挖掘素材的难度更大。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经济报道中的“有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称为“家常菜”。现在的一些媒体的经济新闻,多是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肤浅表象的报道。每年的“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这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如同白开水,读不欢迎。其实,只要媒体把读天天吃的“家常菜”做出特色,也能合乎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8.
“在讣闻报道里,你可以发现一个人一生中的光荣、成就、平凡与失败,而报纸的其他报道只不过是一天一天地记录着这一切。”每当我们读到这段令人振奋的文字,就会对“讣闻报道”充满向往,也深深慨叹新闻报道题材的丰富——在国外,讣闻报道是许多报纸的家常菜,也是令广大读者有着非同寻常兴趣的一个报道领域。  相似文献   

9.
成就报道是新闻报道中的“老品种”,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媒体习惯用总结式的“老模式”,常常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很难出新意。2002年下半年,闽西日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组织了一组以反映老区党员干部发扬苏区精神,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就报道,先后推出了10多篇,新华社以《新华组稿·走进闽西红土地》专栏刊出9篇,即《“老区”新貌》、《老区党员:群众致富带头人》、《“将军之乡”新一代》、《“读书社”里飘书香》、《东肖:致富科技先行》、《“美食之乡”新泉镇》、《以民为本情殷殷》、《基点村…  相似文献   

10.
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取得的辉煌成果进行宣传报道,应该说是党的新闻事业的传统强项。正缘于此,如何在成就报道上推陈出新,使其追逐着时代的深刻变迁,展示一幅可亲、可读、可信的面孔,也就成为各个新闻媒体不断面临的挑战。 作为国家通讯社的新华社,本次“九五”成就报道犹如攀登高峰;站在去年刚刚“刷新”的新中国五十周年成就报道的高度上,需要超越自身,跃上层楼;同时,在与其他中央新闻单位的竞赛中,需要拓新,需要领先。从新华社推出“九五”成就近一个月的情况,我们可以明晰地看到体现在一个…  相似文献   

11.
向永东 《新闻窗》2005,(6):11-12
成就报道在党报报道中屡见不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做成就报道时,总是习惯于用总结式的“老面孔”,把一些用过的材料“重抄”一遍,普遍存在“旧闻多”、“数据多”等现象。成就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常报常新?如何挖掘成就报道的“创新点”,寻找成就报道改革的突破口?我们一直在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关于老典型的报道,以及大量涉及民生的衣、食、住、行方面的报道。认真写好这些报道,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  相似文献   

13.
“成就语言”这个词是我生造出来的,指的是成就报道中那些喜庆、褒扬的语言。一些新闻工作者写成就报道写惯了,写灾害报道时不知不觉地就将写成就的语言带了进去。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采写中,有一些被称为老生常谈的主题即老主题,如经常性的工作报道、成就报道、厂矿企业的生产情况报道、农牧业生产的“四季歌”等,认真写好这些老主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无疑是具有指导性和服务性的。如果将这些老主题的新闻写成老面孔,“似曾相识”或“早已相识”,便会失去新鲜感,就不会受读者欢迎。那么,怎样把老主题的新闻写出与众不同的新意来,  相似文献   

15.
在盘点“九五”的媒体大战中,《北京晚报》的一组“激越九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组笔力厚重、形象轻巧的报道背后,是策划者对成就报道突破性的战略思想,对题材的独到把握以及对新闻事实的精心裁减组合。从什么样的视角看待成就 成就报道是我们新闻宣传的一个永恒的主题。随着新闻实践的不断丰富,成就报道也在不断发展与改进。以成就报道为代表的正面报道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生活。今天,群众认知水平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1996年至2000年,我国实施了第九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辉煌的“九五”是一座里程碑,“九五”成就实现了跨世纪的新高度:我国所取得的远高于全球平均数的经济增长率,是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和面临国内不少难题的背景下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这些都为新闻界的“九五”成就报道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舞台,我们的“九五”报道必须站在这样的高度,并能够体现这样的高度。 应当看到,在“九五”辉煌成就的背后,是我们各项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体现在“九五”成就报道中,就是要辩证地看待成就。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时间点,新世纪近在眼前。新世纪的头5年,恰逢我国第十个五年计划时期;我国即将加入WTO,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受世界经济和国际环境影响的程度将远远大于前九个五年计划时期。总结成就是为了昭示未来。我们的“九五”成就报道也要担负起这个任务。 为此,我们组织这组文章,再来梳理成就报道的一般模式与惯常手法,探讨“九五”报道对成就报道及今后相关报道的探索与启示。  相似文献   

17.
自从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了重视发展外向型经济后,在我们的报刊特别是一些地市县小报中,不断出现某某县、某某乡“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到目前为止,已有多少多少个……”的报道,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外行人看了这些报道,懵懵懂懂,似是而非,甚至以讹传讹;内行人看了哈哈一笑,说我们报纸是“胡登”,严重影响了报纸的声誉。究其原因,并非我们的记者和通讯员写了失实的假报道,而是对“外向型经济”一词没有真正地理解所致。这些同志错把有出口创汇的企业当成  相似文献   

18.
成就性报道如何与时俱进,做到“成就年年报,年年出新招”?挖掘成就性报道的“潜在新闻点”,是我们把握成就性报道出新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很多记者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得到一些线索往往都是别人采访过的,或者是被别人写得不能再写的东西。面对着一些老话题、老毛病、老问题、老现象,一些记者很难再推陈出新。笔者认为,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记者应学会“翻新”,面对“旧闻”要不断努力地尝试着新的发现,寻找新的不同的切入点,使“旧闻”变“新闻”。  相似文献   

20.
叶明生 《军事记者》2005,(12):24-25
成就报道是我国新闻媒介正面宣传的重要内容.它是记录历史进步轨迹.多角度、多侧面展现经济和杜会发展成果的一种报道形式。常期以来.我们的成就报道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不足之处.影响了报道传播的效果。例如报道中“百姓视角”的缺失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